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貓貓書店的堅守與開拓

發布時間:2022-04-26 10:19: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一類書(shu) 、一家店,如何快速“吸粉”上萬(wan) 書(shu) 友?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生存?在雲(yun) 南昆明的大型茶葉批發市場雄達茶城裏,這個(ge) 名叫“貓貓”的書(shu) 店正用自己的堅守和開拓,努力從(cong) 實體(ti) 書(shu) 店經營困境和疫情影響下突圍。

  在這個(ge) 茶城,貓貓書(shu) 店“窩”在一棟商鋪的二樓。書(shu) 店規模並不大,占地麵積隻有約180平方米,去年營業(ye) 額300多萬(wan) 元。作為(wei) 實體(ti) 書(shu) 店來說,這份疫情之下的成績已頗為(wei) 亮眼。今年前4個(ge) 月,書(shu) 店又賣出2600多本書(shu) 。

  4月,昆明時陰時晴。42歲的周重林身著長衫走進貓貓書(shu) 店,一塊“茶業(ye) 複興(xing) ”牌匾掛在牆上,透著安靜與(yu) 淳樸。近年來,因為(wei) 《茶葉戰爭(zheng) 》《茶之基本》等著作,他在茶文化界頗有名氣。

  在這個(ge) 滿是各類茶商的大型茶葉批發市場裏,貓貓書(shu) 店並不孤獨——它的根子紮在“茶堆”裏,隻賣與(yu) 茶有關(guan) 的書(shu) 籍,目前已有5000多冊(ce) 世界各類茶書(shu) 、200多本珍稀古籍。這裏沒有一些“網紅”書(shu) 店裏常見的點心、文創產(chan) 品,也聽不到流行音樂(le) ,隻聞得到茶香和書(shu) 香。

  2015年,在雄達茶城一條深巷裏,周重林與(yu) 夫人成立了書(shu) 店。隨著規模越來越大,2019年書(shu) 店搬到了現址。“書(shu) 店搬家後不久,疫情就來了,人流大減、生意慘淡,剛有點起色就要撐不住了。”他說。

  為(wei) 了維持書(shu) 店經營,周重林身兼茶文化學者、書(shu) 店老板、主播、自媒體(ti) 從(cong) 業(ye) 人士等多重角色,開始了突圍之路。

  2020年8月,他與(yu) 一家茶企共同發起“看見茶文化”茶書(shu) 展,展出《茶葉全書(shu) 》《茶經》等經典茶書(shu) 。靠企業(ye) 每年給展覽資助的16萬(wan) 元抵了房租,書(shu) 店算是挺過來了。

  光有書(shu) ,沒人看也不行。貓貓書(shu) 店先從(cong) 周邊的茶商、茶客和社區做起。依托茶城300多戶茶商,書(shu) 店和許多茶商形成了“買(mai) 書(shu) 送茶、買(mai) 茶送書(shu) ”的合作模式,書(shu) 店辦茶會(hui) 、茶商幫書(shu) 店推廣,茶文化、茶產(chan) 業(ye) 共同發展,書(shu) 店也迎來第一批固定讀者。

  在貓貓書(shu) 店,所有書(shu) 籍都是正麵平鋪擺放在書(shu) 架上,書(shu) 名一目了然,方便讀者翻閱,這與(yu) 多數書(shu) 店裏書(shu) 脊朝外的擺放方式大不相同。為(wei) 了吸引讀者,書(shu) 店還打造了一站式“看、買(mai) 、借”體(ti) 驗,既可以借閱圖書(shu) ,也可以影印資料。

  如今,不少茶商、茶農(nong) 、高校教師、愛茶人等都成為(wei) 貓貓書(shu) 店的消費主力。“如果書(shu) 店不在了,茶城就隻有茶,少了文化。這兩(liang) 個(ge) 月我已經買(mai) 了2000多塊錢的茶書(shu) ,自己看、送顧客。看懂茶文化,會(hui) 更喜歡手中這杯茶。”雄達茶城的茶商梁洪武說。

  盤活更多資源,讓書(shu) 店走得長遠。目前,貓貓書(shu) 店跟上百家茶企發起了“茶書(shu) 館合作計劃”,共同書(shu) 寫(xie) 本土茶知識。在此基礎上,這些企業(ye) 定期在貓貓書(shu) 店訂購書(shu) 籍,每年帶來約40萬(wan) 元收入。此外,書(shu) 店還跟企業(ye) 共同舉(ju) 辦二十四節氣茶會(hui) 、讀書(shu) 會(hui) 等,開展了300多場活動。

  當下,許多實體(ti) 書(shu) 店選擇把書(shu) 店搬到“雲(yun) 端”,今年初貓貓書(shu) 店也開始開微店、做直播。周重林依托厚實的茶文化知識,迅速讓書(shu) 店“吸粉”。“老師講得好,買(mai) 了買(mai) 了!”“在這個(ge) 平台既能買(mai) 到好茶、好書(shu) 、好器,又能學到專(zhuan) 業(ye) 的茶知識。”在直播中,不少讀者積極互動,買(mai) 書(shu) 熱情也挺高。

  現在,貓貓書(shu) 店每天下午都會(hui) 直播兩(liang) 小時賣書(shu) ,每周四晚上還直播一場茶書(shu) 會(hui) ,每場直播有數百人到兩(liang) 三千人觀看,最多一場有近2萬(wan) 名觀眾(zhong) 。周重林笑著說:“過去是擔心講不好、沒人看、沒人買(mai) 單,現在是擔心書(shu) 賣了發不了貨。我和直播間的一些觀眾(zhong) 還成了好友。”

  在書(shu) 店辦公區,一張滿滿當當的日程表格外顯眼——茶會(hui) 預告、茶企洽談、對話作家、讀書(shu) 會(hui) ……這些讓貓貓書(shu) 店步子越來越堅實,影響力越來越大。

  “書(shu) 籍,是我們(men) 的根本。以後我會(hui) 繼續以書(shu) 店為(wei) 陣地,把更多作者、出版社、書(shu) 店聯係起來,向世界傳(chuan) 播中國茶文化。”周重林說。

  (記者吉哲鵬、王明玉)新華社昆明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