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碧水桃花衡水城(我與一座城)

發布時間:2022-05-05 10:20:00來源: 《人民日報》

   大約十歲那年,我第一次到衡水走親(qin) 戚。衡水曆史上既沒有作過府治,也沒有作過州治,隻是一個(ge) 普普通通的小縣城。全城隻有一座二層小樓,坐落在滏陽河橋頭上,遠沒有想象中城市的樣子,讓十歲的我頗感失望。

   後來讀書(shu) ,讀到《衡水縣誌》,才知道衡水曆史上多水,平均每五年一次小洪水,二十年一次大洪水。清朝順治年間,漳河、滹沱河在衡水縣城交匯,洪水咆哮,把滏陽河上的石橋都衝(chong) 垮了。

   我第一次來衡水時,市區內(nei) 大大小小的水麵仍有幾十處。當年舊的市委辦公樓斜對麵是一片水,今天新的市委辦公樓所在地,也鄰著一片水。市人民醫院南麵的圍牆臨(lin) 水而建。我的妻子當年在衡水讀書(shu) ,我們(men) 就曾經坐在圍牆外麵的過道上約會(hui) 。一邊說話,一邊向水中扔瓦片,綠色的水草間濺起白色的水花。

   第一次來衡水,印象最深的還有滏陽河和河上的大石橋。彎彎曲曲的滏陽河通向子牙河,再匯入海河通達天津。它把沿河兩(liang) 岸的土特產(chan) ,特別是邯鄲、邢台的煤炭運往天津,再把日用百貨從(cong) 天津運回來。河麵上帆檣林立,南來北往。大石橋就橫臥在滏陽河上。順治年間,大石橋被洪水衝(chong) 垮,直到乾隆三十年才又重新修起,並被命名為(wei) “安濟橋”。那精巧的雕工,那千姿百態的石頭獅子,讓這座橋成了衡水的地標性建築。

   水多,雖易形成水災,更多的卻是水利。唐朝詩人王之渙在任衡水縣主簿期間曾寫(xie) 下《宴詞》:“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這首詩證明曆史上的衡水確實遍地溪流,以至於(yu) 官員出門辦事不騎馬也不坐轎,而是乘船。而且,溪流的沿岸開滿了桃花。衡水地區改為(wei) 衡水市的時候,原來的衡水市改為(wei) 了桃城區。依據即是西漢初年在衡水縣和深縣交界地帶曾經設置過桃縣,而桃縣的名字來源於(yu) 遍地桃花。碧水和桃花是衡水傳(chuan) 承千年的標誌。

   上世紀70年代後期,我被分配到衡水工作,從(cong) 此參與(yu) 衡水的建設,見證衡水的發展。那個(ge) 時候距我第一次來衡水,至少已過去十五年。衡水的城市麵貌變化不大,整個(ge) 市區幾乎還是清一色的平房。記得80年代初期,一次召開地委機關(guan) 幹部大會(hui) ,地委的一位同誌說,我們(men) 要加快發展,爭(zheng) 取把衡水建設成為(wei) 三十萬(wan) 人口的中等城市。這個(ge) 目標,在當時的一些與(yu) 會(hui) 者看來,有些過於(yu) 高遠。而衡水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開始了它的快速發展。

   如今,在高樓大廈、住宅小區、購物中心之外,造型宛若蓮花盛開的體(ti) 育場,博物館、美術館、大劇院連體(ti) 的文化藝術中心等公益性建築也紛紛落成。傍晚徜徉於(yu) 衡水街頭,燈光五彩繽紛,人流熙來攘往。按照最新的人口統計,不包括冀州區,僅(jin) 僅(jin) 作為(wei) 衡水市中心城區的桃城區,常住人口已達六十萬(wan) 。

   衡水還努力修複水係,打造美麗(li) 湖城。衡水湖曆史上曾名博廣池,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有所提及,說衡水湖“多名蟹佳蝦,歲貢王朝,以充膳府”。但是曆經滄海桑田,到上世紀初葉,衡水湖已淤積成為(wei) 一片窪地。曆屆地委行署、市委市政府接力清淤。今天,衡水湖已成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碧波蕩漾,水天一色,鑲嵌在衡水市的桃城區和冀州區之間。連接兩(liang) 個(ge) 城區的大道濱湖而建,行走其上,綠柳拂麵,讓人感覺舒適愜意。

   從(cong) 上世紀後期開始已變為(wei) 季節河的滏陽河,如今又常年水波粼粼。建設者們(men) 把引水和綠化相結合,滏陽河變成了衡水的景觀帶。衡水迎賓館更是把河水引入園內(nei) ,營造出精致的水麵和濱水的小木屋餐廳,讓賓客臨(lin) 水小酌,恍若置身江南。

   衡水大地上盛開了幾千年的桃花,愈發鮮豔。作為(wei) 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的深州蜜桃享譽國內(nei) 外,每年春天四十萬(wan) 畝(mu) 桃花競相綻放,圍繞碧波千頃的衡水湖形成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唐代衡水籍詩人崔護曾寫(xie) 下廣為(wei) 傳(chuan) 誦的《題都城南莊》,雖然時光流轉,轉身已是千年,但在詩人的故鄉(xiang) 看桃花,總是讓人多了別樣的詩情畫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