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談】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
作者:韓璐(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北師範大學)研究員、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提出並概括了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在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wei) 大實踐中豐(feng) 富積澱的精神財富,是追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源頭、解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的精神密碼,也是激勵新時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鬥融入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懈奮鬥的精神動力。作為(wei) 教育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陣地,高校要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引領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從(cong) 百年黨(dang) 史中汲取奮進力量,立下鴻鵠之誌,秉持奮鬥之姿,聽從(cong) 時代召喚,投身強國偉(wei) 業(ye) 。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之魂,是貫徹於(yu) 我們(men) 黨(dang) 誕生發展全過程的精神旗幟,也是我們(men) 黨(dang) 曆經千難萬(wan) 險而朝氣蓬勃的精神密碼。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ge) 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秉持堅定的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和社會(hui) 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的信念,在賡續紅色血脈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進入新時代,麵對一係列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艱巨考驗,我們(men) 更要深刻感悟黨(dang) 的理想信念穿越時空的強大力量,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堅定信心、奮力前行。
理想信念的堅定,首先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引導新時代青年認識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衛真理,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前提。高校應堅守理論學習(xi) 的思想高地,把“講清道理”和“講好道理”統一於(yu) 思想政治教育,引導青年加深對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的真理認識,形成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和前途的正確理解,增強青年對黨(dang) 的大政方針在政治、理論和情感上的認同。此外,高校還應鞏固拓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通過推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常態化長效化,以幫助青年重溫黨(dang) 矢誌踐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奮鬥史,讓他們(men) 更真切地明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正確曆史邏輯,更深切地感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用生命熔鑄信仰、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的光榮革命傳(chuan) 統,由此把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內(nei) 化為(wei) 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理想信念和品德修為(wei) ,激發新時代青年繼續為(wei) 實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和社會(hui) 主義(yi) 遠大理想不懈奮鬥。
初心和使命涉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什麽(me) 、要幹什麽(me) ”的這個(ge) 根本問題,也是黨(dang) 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的集中體(ti) 現。從(cong) 理論維度來看,黨(dang) 的初心使命的理論原點在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人類求解放的遠大目標,也在於(yu) 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與(yu) 當代中國實際,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結合起來,不斷推進全部理論創新的根本主旨。從(cong) 曆史維度來看,初心使命是革命年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救亡圖存的責任擔當,是建設發展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知行合一的動力源泉,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追求。
青年正處在人生成長的“拔節孕穗期”,引導青年把課堂的“有字”之書(shu) 與(yu) 社會(hui) 實踐的“無字”之書(shu) 融會(hui) 貫通,幫助他們(men) 在學思踐悟中自覺樹立正確的黨(dang) 史觀、國家觀和價(jia) 值觀,具有重要意義(yi) 。高校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終貫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方麵組織青年有效地開展政治理論學習(xi) ,把愛國情感、社會(hui) 責任、理想信念、職業(ye) 道德等內(nei) 容融入到課堂教學和專(zhuan) 業(ye) 學習(xi) 中,讓青年在學習(xi) 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洗禮和情感陶冶,更好地實現自身思想素質和政治水平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麵,高校也應當注重“第二課堂”的延伸和拓展,深化對青年的基本國情教育,通過“知行合一”的學習(xi) 實踐,引導青年了解當前國家發展取得的成就和麵臨(lin) 的問題,以成就鼓舞青年、以問題激勵青年,幫助青年辯證地把握新時代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與(yu) “不變”,把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和國家建設需要相結合,增強青年大有可為(wei) 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堅定青年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奉獻青春的理想信念。
不怕犧牲、英勇鬥爭(zheng)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意誌頑強、作風優(you) 良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錘煉出的精神風骨。我們(men) 黨(dang) 在鬥爭(zheng) 中誕生、在鬥爭(zheng) 中發展、在鬥爭(zheng) 中壯大,曆經滄桑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靠的就是這種精神意誌。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把“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概括為(wei) 黨(dang) 百年奮鬥的十條曆史經驗之一。新時代新征程上,隻有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發揚鬥爭(zheng) 精神、,增強鬥爭(zheng) 本領,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依靠鬥爭(zheng) 贏得未來。
“實現偉(wei) 大夢想,必須進行偉(wei) 大鬥爭(zheng) ”。當前我國麵臨(lin) 的風險和挑戰、阻力和矛盾,一點也不比以往任何時期少。麵對國外“抹黑”“歪曲”“甩鍋”等充滿對中國立場和中國原則仇視和挑釁的荒謬言論和偏激行為(wei) ,麵對國內(nei) 來自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各領域新舊矛盾盤根錯節的複雜問題和改革形勢,高校必須肩負起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時代重責,通過發揮課程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實踐育人等多重方式的協同作用,幫助青年堅定鬥爭(zheng) 意識和鬥爭(zheng) 意誌,淬煉鬥爭(zheng) 精神和鬥爭(zheng) 本領。高校應特別注重新媒體(ti) 技術的運用和榜樣引領的示範作用。一方麵拓展新媒體(ti) 傳(chuan) 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同各種錯誤思潮做鬥爭(zheng) ,立場堅定地做好青年思想的“旗手”,通過在線學習(xi) 、思想互動、訪談答疑等活動,激發青年的主體(ti) 參與(yu) 意識和批判性思維意識,增強青年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敢於(yu) 鬥爭(zheng) 的膽識。另一方麵重視發揮榜樣在奮鬥精神培育中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挖掘、宣傳(chuan) 與(yu) 青年生活情感貼近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用榜樣的力量激勵青年誌存高遠、腳踏實地,做弘揚不屈不撓、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忠實繼承者,做賡續紅色血脈、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時代踐行者。
對黨(dang) 忠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誌、不毀其節的政治品質;不負人民,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多少代價(jia) 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的價(jia) 值追求。對黨(dang) 忠誠和不負人民從(cong) 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xing) 。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一路攻堅克難、書(shu) 寫(xie) 輝煌,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靠的就是千千萬(wan) 萬(wan) 黨(dang) 員的忠誠,靠的就是黨(dang) 不負人民、人民擁護黨(dang) 的血肉相連。在新時代的征途中,黨(dang) 和人民始終是命運共同體(ti) 、事業(ye) 共同體(ti) 、利益共同體(ti) ,這是黨(dang) 的事業(ye) 行穩致遠的源頭活水,也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根本保證。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lin) 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勉勵全國廣大青年,“牢記黨(dang) 的教誨,立誌民族複興(xing) ,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zheng) 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立足新時代,展望新征程,要把新時代青年培養(yang) 成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把個(ge) 人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的堪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高校就應當始終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把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融入高校科學研究、課堂教學、專(zhuan) 業(ye) 實踐、校園文化、管理服務、活動組織、心理教育等育人全領域,通過資源整合、陣地提升、文化育人、形式創新等多途徑,幫助青年真正明確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等重大的人生課題,自覺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wei) 自己的價(jia) 值追求,把個(ge) 人理想與(yu) 家國夢想結合起來,把愛國情、強國誌、報國行自覺融入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奮鬥之中。
【本文係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項目“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根本製度的內(nei) 在邏輯研究”(20BKS027);西北師範大學 2021年度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NWNU-SKQN2021-24)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