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開鄉村振興致富門
作者:許淩
吃農(nong) 家飯、賞花摘果、田園風光、休閑垂釣……備受遊客青睞的農(nong) 家樂(le) ,是提升農(nong) 村集體(ti) 收入、增加農(nong) 民個(ge) 人收入的好辦法,也是振興(xing) 鄉(xiang) 村經濟的好舉(ju) 措。然而,如何讓火了多年的農(nong) 家樂(le) “樂(le) ”萬(wan) 家,敲開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致富門?這還需要探索正確的發展路徑。
農(nong) 家樂(le) ,是一種以個(ge) 體(ti) 農(nong) 戶為(wei) 單元,以農(nong) 家院、農(nong) 家飯、農(nong) 產(chan) 品、鄉(xiang) 村遊等為(wei) 主題,提供鄉(xiang) 村生活體(ti) 驗服務的經營形態。新疆的西域桃花源、陝西的吳家小院、甘肅紅河穀生態園、寧夏的隆德老巷子等都已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
但農(nong) 家樂(le) 這一鄉(xiang) 村旅遊業(ye) 態也麵臨(lin) 著諸多問題。如用地瓶頸突出,製約農(nong) 家樂(le) 發展;經營管理人才短缺,產(chan) 品缺乏品牌特色;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缺乏保障影響旅遊;缺少科學規劃,項目建設盲目;管理體(ti) 製不健全,旅遊生態環境退化等。
如何讓農(nong) 家樂(le) 突破種種瓶頸敲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門?筆者認為(wei) 需要全方位重塑農(nong) 家樂(le) 發展環境。
首先要以“農(nong) ”為(wei) 核。農(nong) 家樂(le) 符合當前回歸自然的旅遊文化潮流。目前,旅遊業(ye) 已從(cong) 最初的觀光遊覽向生態旅遊過渡。隨著城鎮化發展增速和旅遊者出遊經驗豐(feng) 富,遊客在景點選擇上表現出越來越強烈的自主性。因此,在鄉(xiang) 風文明視野下,農(nong) 家樂(le) 能對當地傳(chuan) 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傳(chuan) 播鄉(xiang) 土文化、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技藝,以滿足遊客的精神文明需求,讓遊客在自然田園風光中找到“鄉(xiang) 情”。
其次要以“產(chan) ”興(xing) 農(nong) 。農(nong) 家樂(le) 旅遊的興(xing) 起有利於(yu) 我國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它打破了產(chan) 業(ye) 的界限,直接推動農(nong) 業(ye) 發展,還能帶動第三產(chan) 業(ye) 的興(xing) 起。然而,大部分農(nong) 家樂(le) 商業(ye) 模式單一,僅(jin) 能提供基礎性旅遊服務。如果要增強農(nong) 家樂(le) 發展動力,就要通過打通上下遊產(chan) 業(ye) ,完善構建產(chan) 業(ye) 鏈條;推動農(nong) 家樂(le) 與(yu) 生態農(nong) 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休閑觀光等多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助力構建多元化旅遊服務業(ye) 態。
第三要以“人”為(wei) 本。應該看到農(nong) 家樂(le) 旅遊為(wei) 農(nong) 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我國目前農(nong) 村勞動力豐(feng) 富,投入不多、開業(ye) 成本低的農(nong) 村旅遊新業(ye) 態,無疑能為(wei) 富餘(yu) 農(nong) 村勞動力提供就業(ye) 增長點。各地要針對老齡農(nong) 民、婦女、回鄉(xiang) 大學生等不同類型群體(ti) ,既要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還要不斷提升農(nong) 家樂(le) 從(cong) 業(ye) 者的文化素養(yang) 和管理水平;一方麵要重視其經營淡季組織專(zhuan) 業(ye) 培訓,另一方麵可嚐試在經營旺季組織技術員直接入戶“傳(chuan) 幫帶”。此外,還應吸引更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回鄉(xiang) ,培養(yang) 更多經營管理人才。
總之,在新一輪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浪潮中,農(nong) 家樂(le) 要秉承生態健康理念,堅持多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規劃發展品牌培育、產(chan) 品深加工等領域,形成上下遊產(chan) 業(ye) 集群,深度挖掘鄉(xiang) 村特色的民俗文化,才能讓農(nong) 家樂(le) 最大限度地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發揮作用,促進村民增收,推動鄉(xiang) 風文明發展。(許淩)
[ 責編:趙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