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數字閱讀,一樣書香四溢

發布時間:2022-05-05 10:1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李海峰(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在日前舉(ju) 行的首屆全民閱讀大會(hui) 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調查顯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的綜合閱讀率為(wei) 81.6%,人均紙質圖書(shu) 閱讀量4.76本,人均電子書(shu) 閱讀量3.30本,“聽書(shu) ”“視頻講書(shu) ”等閱讀形式為(wei) 讀書(shu) 提供更多選擇。

  書(shu) 籍是人類思想文化的重要傳(chuan) 承載體(ti) ,人們(men) 通過閱讀獲取人類創造積累的精神財富。閱讀是浸潤人的心靈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它能夠提升個(ge) 人精神高度,擴展生命格局,突破思維方式,由此形成個(ge) 體(ti) 生命獨特的精神氣質,外在表現出良好的行為(wei) 規範,內(nei) 在擁有堅定的價(jia) 值觀念。

  在快節奏的今天,靜下心來捧書(shu) 閱讀,似乎變成一件很奢侈的事。數字閱讀,例如移動閱讀、手機聽書(shu) 等,讓閱讀變得觸手可及。據《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整體(ti) 收入達到萬(wan) 億(yi) 規模。數字閱讀已經成為(wei) 當下重要的閱讀方式。

  數字閱讀帶來新的閱讀體(ti) 驗,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閱讀場景與(yu) 內(nei) 容的無限性。數字時代,無論身在何處,電子書(shu) 和手機等電子設備均可以成為(wei) “移動的圖書(shu) 館”,無限量的書(shu) 籍觸手可及,滿足了人們(men) 碎片化、多樣化的閱讀需求。閱讀場景也更加不受限製,隨之豐(feng) 富起來。

  閱讀方式與(yu) 感官的多樣化。眼睛不再是唯一的閱讀感官,以喜馬拉雅、懶人聽書(shu) 等為(wei) 代表的音頻平台讓聽書(shu) 走進千家萬(wan) 戶,“耳朵閱讀”已經成為(wei) 一種廣受歡迎的讀書(shu) “姿態”,不僅(jin) 解放了人的雙手、雙眼,而且優(you) 質的聲音和表達,也有助於(yu) 聽眾(zhong) 對內(nei) 容的認知。

  智能化沉浸式閱讀正在逐步實現。元宇宙概念、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讓閱讀體(ti) 驗變得更加立體(ti) ,使得人機互動性更強、沉浸感更足,虛擬現實相結合的場景閱讀成為(wei) 可能。書(shu) 本內(nei) 容可以在虛擬現實中展現:書(shu) 中的人物動起來,演繹精彩故事情節;書(shu) 中的植物、動物、建築惟妙惟肖,閱讀變成了身臨(lin) 其境的非凡體(ti) 驗。在未來,讀者甚至可以參與(yu) 到書(shu) 中故事的創作,在虛擬現實裏體(ti) 驗各個(ge) 角色,或創造屬於(yu) 自己的新身份,獲得沉浸式的閱讀體(ti) 驗。

  盡管數字閱讀帶來的注意力碎片化、內(nei) 容娛樂(le) 化等問題引發了各種爭(zheng) 論與(yu) 擔憂,但無論讀書(shu) 、聽書(shu) 、視頻看書(shu) ,重要的是攝取知識和信息後的思考與(yu) 消化,並沉澱為(wei) 人生的養(yang) 分。或許,我們(men) 無需拘泥於(yu) 閱讀的方式,而是始終保持閱讀的習(xi) 慣,讓閱讀溫潤生活,滋養(yang) 心靈。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