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劇:連接曆史 觀照現實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2021年,以《覺醒年代》為(wei) 代表的黨(dang) 史題材電視劇創作掀起了一波高潮,深刻描摹了建黨(dang) 百年恢宏多彩的曆史畫卷;而今年,從(cong) 曆史劇《山河月明》開始,一批製作精良的曆史題材電視劇將為(wei) 電視熒屏帶來一番新的亮色。
近期,以明成祖朱棣的成長為(wei) 線索講述明朝曆史的《山河月明》正在熱播;講述清代名臣陳潢、靳輔搭檔治理黃河故事的《天下長河》,書(shu) 寫(xie) 漢武帝、漢光武帝兩(liang) 代君王故事的《大漢賦》等一批曆史劇也即將與(yu) 觀眾(zhong) 見麵。
雕琢細節提升藝術感染力
曆史劇一直是廣受觀眾(zhong) 歡迎的文藝樣式,多年以來積累了如《大明王朝1566》《天下糧倉(cang) 》《貞觀長歌》《漢武大帝》等一批劇集佳作。這些作品以精湛的藝術刻畫、生動的曆史故事,弘揚了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觀照了社會(hui) 現實,也滋養(yang) 了觀眾(zhong) 的藝術審美。
《山河月明》不僅(jin) 再現了政治風雲(yun) 和金戈鐵馬的恢宏戰事,更將筆墨傾(qing) 注於(yu) 細膩溫情的家庭敘事,於(yu) 曆史洪流之中別開敘事之生麵。該劇充滿了諸如馬皇後烙餅、納鞋底等生活化的場景,朱家父子、君臣之間充滿詼諧的日常對話,以及“護犢子”的朱元璋、“女兒(er) 控”的徐達等饒有趣味的曆史人物,這類充滿曆史細節和藝術情感表達的內(nei) 容,讓古老恢宏的大明曆史更加真實可感。
電視劇《覺醒年代》中同樣有著豐(feng) 富的曆史想象,在講述陳獨秀父子三人為(wei) 民眾(zhong) 奔走、為(wei) 革命獻身的故事時,也刻畫了陳延年、陳喬(qiao) 年兄弟倆(lia) 捉弄陳獨秀、分食菜包子和肉包子等趣事,讓觀眾(zhong) 在革命曆史之外看見陳獨秀父愛的深沉偉(wei) 大、陳氏兄弟的青春朝氣以及血肉親(qin) 情的溫暖,從(cong) 而在閃回陳延年與(yu) 陳喬(qiao) 年壯烈犧牲的命運時,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強大的情感衝(chong) 擊和精神感染。正是劇中充滿溫情的曆史細節,讓觀眾(zhong) 深深銘記並喜愛上這對革命英雄兄弟。在《覺醒年代》播出後,許多觀眾(zhong) 自發前往“延喬(qiao) 路”悼念陳延年、陳喬(qiao) 年。
“要打破藩籬、海納百川,展開豐(feng) 富的曆史想象,提升藝術感染力。”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副局長朱詠雷曾在“曆史題材電視劇創作座談會(hui) ”上提出,“‘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是大的創作原則,在此基礎上創作者要在曆史空間中,充分展開合乎曆史邏輯、曆史精神和曆史氛圍的藝術想象,在曆史故事中尋找到真實和虛構的藝術平衡點,既要寫(xie) 史,也要寫(xie) 詩,既要寫(xie) 實,更要寫(xie) 出意境和意蘊”。
再現泱泱中華的審美風範
熒屏曾一度充斥著劇情懸浮、審美粗糙、煩冗堆疊的曆史題材電視劇,經過一番政策矯正和市場沉澱之後,越來越多的曆史題材作品開始追求“正劇範兒(er) ”,在推敲劇情之外,開始著力於(yu) 對曆史場景的精致還原和對服飾器物的精細化呈現。
在曆史細節的還原上,《山河月明》參考大量史料,展現出鮮明的明朝特色和濃厚的曆史文化之美。無論是翟衣戰甲還是冠冕頭飾,劇中人物所著皆有據可考,同時大量低飽和度的中國傳(chuan) 統色的使用,使得畫麵充滿典雅的美感與(yu) 厚重的質感。
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曆史上誕生了數不清的燦爛文化和審美風尚,是曆史題材劇集擷取不盡的靈感寶庫。曆史大劇《漢武大帝》再現漢朝恢宏華麗(li) 的朝堂、厚重端莊的宮廷禮服,大氣雄渾的秦漢風格讓人耳目一新;《長安十二時辰》高度還原唐朝的服飾妝容和繁榮街巷,讓觀眾(zhong) 得以窺探1300年前的盛唐景象和雍容氣度,小到酒暈妝、桃花妝等唐代特有的女妝,大到長安城一百零八坊都得到細致的考究與(yu) 還原。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副教授周逵認為(wei) :“一段時間內(nei) ,曆史題材電視劇都將發力於(yu) 在正確地表現曆史的基礎上藝術地再現曆史,不斷提升劇集的藝術製作水準和藝術審美層次。”
在觀照現實中構築民族精神
曆史題材電視劇正是立足今日回眸曆史,用今日之筆書(shu) 寫(xie) 過去之史,用曆史之事照應今日之實。回顧以往的曆史題材佳作,無不包含著對社會(hui) 現實的思考。
前不久“殺青”的曆史劇《天下長河》以清朝康熙年間的黃河治理工程為(wei) 線索,講述了中國工匠“天下為(wei) 公”的精神,呈現出“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的曆史觀。《天下長河》總導演、編劇張挺表示:“希望通過講述一段無私奉獻、守護家國的故事,再現這部波瀾壯闊的黃河治理史詩,讓觀眾(zhong) 感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品格和堅忍不拔的力量。”
“知古鑒今,以史明智,是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wei) 當下的曆史正劇創作提供了旨歸。在這類題材中打造藝術精品,尤其要尋找曆史與(yu) 現實之間的對話途徑,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理念,才能更好地在曆史語境中觀照現實,構築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梁君健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