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充分發揮高校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2-05-19 10: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吳懷友(江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名譽院長、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實施文明創建工程,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是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大政方針“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重要載體(ti) ,是打通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教育群眾(zhong) 、關(guan) 心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的戰略舉(ju) 措,是提升全體(ti) 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ang) 和全社會(hui) 文明程度的基礎性工程。廣泛深入開展地校合作,發揮高校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中的應有作用,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取得成效的寶貴經驗,是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高校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題中應有之義(yi) 。

  開展地校合作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經驗

  經過試點,總結經驗,推廣普及,是黨(dang) 中央重大決(jue) 策部署穩步推進的規律性現象。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從(cong) 2018年8月開始,為(wei) 期一年,首批試點單位是12個(ge) 省(市)的50個(ge) 縣(市、區)。試點階段結束前後,對工作進行評估總結,逐步推進。2019年11月,試點單位拓展到31個(ge) 省(區、市)的500個(ge) 縣(市、區、旗),其中四川、上海、西藏等省(市、區)和南昌、西寧、蘇州等地市率先實現了全覆蓋,試點工作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

  通過總結經驗可以發現,不少試點單位重視發揮區域內(nei) 高校優(you) 勢,探索出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地校合作機製、範式。如,上海鬆江區成立多所高校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駐鬆高校誌願服務聯盟,通過發布資源菜單,以項目形式推進地校合作,為(wei)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注入新動能;江蘇宜興(xing) 市與(yu) 江南大學結對,通過開展文明實踐理論研究、理論宣講“走親(qin) 行動”、“田野上的思政課”等一係列措施,共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重慶北碚區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高校青年分中心,推動大學生投身文明實踐;江西廬山市玉京村“聯姻”九江學院,掛牌成立“九江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大學生誌願服務基地”,“校地合作”闖出一條新路;等等。試點單位的工作表明,加強與(yu) 高校的合作,開展地校共建,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創新之舉(ju) 、成功經驗。

  引入高校資源是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走向普及提高的現實需要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試點階段受到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隨著中心建設的進一步拓展,各地在工作中暴露出一些共性問題和困難。主要包括:工作隊伍人力不足、人才短缺。多項調研成果顯示,全國各地中心(所、站)的工作人員數量平均隻有8~12人,主要是黨(dang) 政機關(guan) 在職人員,其中鄉(xiang) 鎮幹部超半數,學曆以高中和專(zhuan) 科為(wei) 主,且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能。誌願服務供給不足、質量不高。誌願服務隊伍規模以10~50人為(wei) 主,主體(ti) 是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的在職人員,活動形式單一、內(nei) 容不夠豐(feng) 富、惠民利民性不強。資源陣地整合不到位、難以滿足需求。縣、鄉(xiang) 鎮公共服務平台有限,且沒有全麵有效整合,特別是理論宣講、政策解讀、普法教育、科學普及、健身體(ti) 育等方麵的服務平台嚴(yan) 重短缺。此外,城市社區工作滯後於(yu) 鄉(xiang) 村、條件保障不足、製度化常態化機製不健全等問題也很突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yan) 重影響和製約文明實踐中心的推廣普及。

  為(wei) 適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拓展深化的需要,創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廣泛開展地校合作,總結推廣試點單位成功經驗,引進高校這一重要資源,發揮高校在人才隊伍、誌願服務、平台陣地、城市聚集、輻射麵廣等方麵的優(you) 勢,是有效彌補試點工作中的短板弱項、加快推進中心工作在全國範圍內(nei) 普及提高的客觀需要。

  助力文明創建是高校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教育方針的應然之舉(ju)

  發揮高校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中的重要作用,不僅(jin) 是總結運用試點以來地校合作成功經驗、全麵提升中心建設質量和效果、加快推進文明實踐活動全國性普及的現實需要,也是高校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與(yu) 生產(chan) 勞動和社會(hui) 實踐相結合、全麵履行大學使命的內(nei) 在要求。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這就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加強品德修養(yang) 、增長知識見識、培養(yang) 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努力構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的教育體(ti) 係。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教育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治國理政服務、為(wei) 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服務、為(wei) 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服務,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除人才培養(yang) 外,高校還擔負科學研究、社會(hui) 服務、文化傳(chuan) 承創新的重要功能,在理論宣講、法治教育、科學普及、文化傳(chuan) 承、體(ti) 育傳(chuan) 播、誌願服務、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麵擁有眾(zhong) 多的平台資源和專(zhuan) 業(ye) 人才。可見,高校參與(yu) 、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創建活動,是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教育方針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是培養(yang) 堪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時代新人的實踐要求,是全麵履行職能、深入服務社會(hui) 的重要體(ti) 現。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