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奮鬥者 正青春】在中國點亮第一盞“聚變之燈”

發布時間:2022-05-20 13:51:00來源: 光明日報

  【奮鬥者 正青春】

  能源短缺,是日益嚴(yan) 峻的全球性挑戰。能否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陽”,為(wei) 人類提供清潔、穩定的能源?這一問題,困擾了全世界幾代科學家。

  為(wei) 了實現“人造太陽”這一夢想,一個(ge) 平均年齡隻有33歲的高精尖科研團隊,用青春與(yu) 智慧書(shu) 寫(xie) 了科技報國的新時代篇章,被譽為(wei) “種太陽”團隊。

  這個(ge) 團隊,就是榮獲第二十六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ti) ”的核工業(ye) 西南物理研究院“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研製團隊。

  “人造太陽”,一個(ge) 世界前沿科技領域——受控核聚變。

  對核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核裂變。而為(wei) 地球提供光和熱的太陽,其能量來源是核聚變反應。與(yu) 核裂變不同,核聚變反應不產(chan) 生核廢料,也不產(chan) 生溫室氣體(ti) ,原料可從(cong) 海水中提取,清潔又穩定。

  為(wei) 實現中國的“聚變能源夢”,“種太陽”團隊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毅然承擔起我國最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建設重任。

  “種太陽”,有多難?

  要在人工控製條件下,實現等離子體(ti) 的離子溫度達到1億(yi) 攝氏度以上。要製造出容器,承載1億(yi) 攝氏度的等離子體(ti) 。要把1億(yi) 攝氏度以上的時間保持得足夠長,直到滿足穩定發電需要。

  這樣的神奇操作,離不開“種太陽”團隊研製的HL-2M裝置。“HL-2M裝置作為(wei) 我國最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是實現我國核聚變能開發事業(ye) 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托裝置。”核工業(ye) 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黨(dang) 委書(shu) 記、副所長毛維成介紹,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裝置在四川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科學研究是科技和工業(ye) 的先導,唯有在科研原始創新領域不斷突破,才能確保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這是“種太陽”團隊的共識。

  幾年來,“種太陽”團隊想方設法從(cong) 實現裝置建設的全麵國產(chan) 化入手,不斷攻克關(guan) 鍵技術難關(guan) ,最大限度克服了“卡脖子”現象。

  HL-2M裝置的真空室,為(wei) 放電實驗提供超真空環境,比宇宙真空環境還要低好幾個(ge) 數量級,用來盛裝上億(yi) 度高溫等離子體(ti) 。但是,設計精度高、製造難度大等原因,使眾(zhong) 多企業(ye) 告知真空室無法加工。

  “我們(men) 隻能將科學思維迅速調整為(wei) 工程思維,親(qin) 自動手設計工程圖紙。”核工業(ye) 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說,經過6年艱難探索,團隊製造出我國首台D形截麵特材雙層雙曲率薄壁件全焊接環狀超高真空容器,相關(guan) 工藝和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關(guan) 鍵方案推倒重來,在大多時候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在‘種太陽’團隊,卻是科研工作的常態。”核工業(ye) 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蔡立君說,“原始創新就意味著要敢於(yu) 推倒重來,不斷向科技的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

  “建成HL-2M裝置,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ye) ,在規定時間內(nei) 實現這個(ge) 奇跡,最根本的是要有一支能奮鬥、敢拚搏的科研團隊。”毛維成說。

  美國以核心技術為(wei) 由禁售高強度膨脹螺栓,這是團隊需要解決(jue) 的又一項“卡脖子”難題。“越是封鎖,越要超越。”團隊成員從(cong) 零開始,經過數百種材料比對和上千次試製,終於(yu) 攻克關(guan) 鍵技術,打破國外封鎖。

  “HL-2M裝置的所有核心部件,都是由我們(men) 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完成的。”蔡立君說,團隊不僅(jin) 鍛造了一批國際視野的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而且極大提升了我國製造水平和工程技術能力,帶動了產(chan) 業(ye) 技術升級。

  “作為(wei) 一支年輕的科研團隊,我們(men) 將一如既往地戰鬥在攀登核聚變科技高峰的一線,打造開放共享的國際合作平台。”“種太陽”團隊成員一致表示,“我們(men) 力爭(zheng) 在中國點亮世界第一盞‘聚變之燈’。”

  (本報記者 羅 旭)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