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民至上推動黨內法規實施評估
作者:宋琳璘(山東(dong) 大學黨(dang) 內(nei) 法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wei) 黨(dang) 百年奮鬥的寶貴曆史經驗之一。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理念,對於(yu) 推動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具有重大的理論價(jia) 值和深遠的現實意義(yi) 。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是特定主體(ti) 在堅持人民至上價(jia) 值理念指引下,依據社會(hui) 科學方法對某一類型、某一具體(ti) 黨(dang) 內(nei) 法規或某一黨(dang) 內(nei) 法規條款實施後實現立規目標程度,對目標群體(ti) 和非目標群體(ti) 所產(chan) 生的影響以及實施效益所進行的評價(jia) 。具體(ti) 而言,必須要以人民利益得失作為(wei) 評估的基本遵循,以人民是否滿意作為(wei) 評估的根本標準,以人民參與(yu) 程度作為(wei) 評估的重要依據。
以人民利益得失作為(wei) 評估的基本遵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yu) 人民休戚與(yu) 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cong) 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ti) 、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這一重要論述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深厚的人民情懷和獨特的政治優(you) 勢。堅持人民至上就是堅持以人民利益得失為(wei)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這是人民至上的核心要義(yi) ,是從(cong) 根本上回答“為(wei) 了誰”的問題。堅持人民至上,既要把人民多樣化的迫切需求擺在首要位置來抓,又要把對人民需求的反饋放在重中之重。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要緊緊圍繞“為(wei) 了誰”這一首要問題展開,要始終以人民利益得失作為(wei) 評估的基本遵循。
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著眼於(yu) 人民利益得失,著力於(yu) 評估結果回應,主要目的是強調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結果能夠有利於(yu) 黨(dang) 內(nei) 法規的遵守、執行或者黨(dang) 內(nei) 法規的清理、修改,切實反應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對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的關(guan) 注和關(guan) 切。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要著重於(yu) 評估結果的有效回應,“讓評估結果產(chan) 生結果”,讓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結果產(chan) 生實際效應,比如,清理不合時宜的黨(dang) 內(nei) 法規以促使黨(dang) 內(nei) 法規製度體(ti) 係更加科學,修正不合理的黨(dang) 內(nei) 法規製度以實現“良規善治”的治理效能,等等。這是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必須著重的環節。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般而言,評估結果的回應程度越強,讓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感受到自己最關(guan) 心的意見和建議受尊重和被采納,讓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感受到自己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和訴求被重視和被滿足,就越能夠增強人民群眾(zhong) 對評估的認同感,進而獲得更多地參與(yu) 和支持,更有利於(yu) 黨(dang) 內(nei) 法規的執行。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結果的回應和反饋機製,及時有效的積極回應和反饋,能夠贏得廣大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的信任,對於(yu) 增強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的實效具有重要意義(yi) 。
以人民是否滿意作為(wei) 評估的根本標準。“時代是出卷人,我們(men) 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黨(dang) 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究竟由誰來評判是檢驗一個(ge) 政黨(dang) 初心使命的標尺。時代賦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偉(wei) 大的使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人民最忠實的代表,黨(dang) 的各項工作理應由人民來評判。堅持人民至上,就是堅持將人民群眾(zhong) 作為(wei) 黨(dang) 的工作的最高裁決(jue) 者和最終評判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wei) 標準。”黨(dang) 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要始終以人民是否滿意作為(wei) 評估的根本標準。
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要落腳於(yu) 人民滿意度的測量,主要在於(yu) 滿意度測量最能反映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成效,人民滿意是對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效果最中肯的評價(jia) 。以人民是否滿意以及人民在多大程度上滿意作為(wei) 評價(jia) 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成效測量的重點,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深入推動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滿意度測量,既需要依托量化指標體(ti) 係建構的基本原理、原則和方法,也需要將堅持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理念滲透其中。首先,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指標體(ti) 係構建要將人民滿意度作為(wei) 一個(ge) 基本維度。其次,由於(yu) 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具有外溢效應特征,因此需要分別構建麵向目標群體(ti) 與(yu) 非目標群體(ti) 對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價(jia) 的滿意度測量指標。最後,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滿意度測量工具是否可靠和有效,需要進行問卷統計的信度和效度檢驗,以及相關(guan) 專(zhuan) 家訪談意見作為(wei) 補充。循此邏輯,最終構建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人民滿意度測量指數。
以人民參與(yu) 程度作為(wei) 評估的重要依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這些重要的政治論斷充分體(ti) 現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理念,尤其是“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堅持人民至上,就是要在回答“為(wei) 了誰”的基礎上明確“依靠誰”。“體(ti) 察民情、傾(qing) 聽群眾(zhong) 呼聲、反映群眾(zhong) 訴求”,堅持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的工作路線,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最基本的工作方法。通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才能知曉民情民意,人民群眾(zhong) 參與(yu) 是做好所有工作最重要基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必須堅持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廣泛聽取群眾(zhong) 意見,尤其對群眾(zhong) 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離不開也不能離開廣大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的參與(yu) 。尊重人民的主體(ti) 地位和作用,推動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參與(yu) 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是提升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質量的根本保證。
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要著眼於(yu) 人民群眾(zhong) 的共同參與(yu) ,包括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的目標群體(ti) 黨(dang) 員和黨(dang) 員領導幹部對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的有效參與(yu) 。當然,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的參與(yu) 主體(ti) 也不能僅(jin) 局限於(yu) 黨(dang) 員和黨(dang) 員領導幹部,因為(wei) 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具有外溢效應特征,會(hui) 對社會(hui) 和群眾(zhong) 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基於(yu) 此,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一定要以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的廣泛參與(yu) 為(wei) 出發點,推動黨(dang) 內(nei) 法規實施評估實現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