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現實題材文學創作這十年:傾力書寫新時代的人民史詩

發布時間:2022-06-06 11: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wei)

  十年來,中國作家協會(hui) 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共扶持選題800餘(yu) 個(ge) 。

  十年來,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共扶持作品850餘(yu) 部,涵蓋經濟、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多個(ge) 領域。

  中國作協“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推出20多部作品,10多部與(yu) 海外出版社簽約。

  今年初,隨著電視劇《人世間》熱播,很多人翻開著名作家梁曉聲創作的原著小說《人世間》,在文學世界裏,領略那份善良正直、堅韌擔當的人間情義(yi) 。

  這部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以富於(yu) 時代色彩、人性光芒的細節,充滿煙火氣息的人物形象,帶給讀者強烈的心靈衝(chong) 擊。小說《人世間》的“出圈”再次證明,現實題材文學具有無窮魅力。

  4月23日世界讀書(shu) 日當天,2021年度“中國好書(shu) ”揭曉。入圍的14本文學藝術類圖書(shu) 中,現實題材作品約占三分之二。

  現實題材文學創作,正呈現出生機勃勃、百花競放的繁榮景象。

  2014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文藝隻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

  廣大作家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麵向時代,植根生活,以紮實的現實題材創作,裝點著中國文學的浩瀚星空,描繪出璀璨奪目的文學風景,傾(qing) 情傾(qing) 力書(shu) 寫(xie) 新時代壯麗(li) 的人民史詩。

  從(cong) 生活的靜水深流中窺見時代的波瀾壯闊

  4月27日上午,一場文學作品研討會(hui) 在北京、雲(yun) 南兩(liang) 地同時連線召開,會(hui) 議的主角是長篇小說《太陽轉身》,熱議的焦點是偉(wei) 大的脫貧攻堅精神。

  小說以一位鐵血警探為(wei) 主角、以一宗跨越千裏的綁架懸案為(wei) 緣起,以一個(ge) 古老山寨的現代之旅為(wei) 線索,呈現了雲(yun) 南邊疆地區曆經脫貧攻堅後的華麗(li) 轉身,入選了2021年度“中國好書(shu) ”。

  創作過程中,作家範穩走訪了十幾個(ge) 村莊。邊境線上,昔日的貧窮落後、脫貧後的今昔對比、投身脫貧攻堅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著他,時時激發著他的創作欲望。

  “一個(ge) 作家應該是一個(ge) 渴望生活的人,渴望進入大時代的大生活中,而不是局限於(yu) 圈子裏的小生活。”範穩說,脫貧攻堅這樣劃時代的偉(wei) 大戰役,作家必須在場。

  決(jue) 勝全麵小康、決(jue) 戰脫貧攻堅,處處有作家的身影。2019年9月起,中國作協和國務院扶貧辦合作,策劃開展了“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作家們(men) 紛紛奔赴全國重點扶貧地區,深入鄉(xiang) 村褶皺腠理,用文字鐫刻這段壯闊曆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領航中國,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境界。在如此恢弘的時代麵前,任何一個(ge) 有抱負的作家、藝術家都不會(hui) 視而不見、無動於(yu) 衷。

  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工業(ye) 生產(chan) 的一線,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在抗擊疫情現場,文學工作者始終是見證者、書(shu) 寫(xie) 者。

  講述英模故事的《大河初心》《一個(ge) 女孩朝前走》,反映科技創新的《中國北鬥》《中國天眼》,書(shu) 寫(xie) 偉(wei) 大抗疫精神的《致敬英雄》《大戰“疫”》,描寫(xie) 平凡生活的《煙火漫卷》《都挺好》,展現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籌備盛況的《中國冬奧》……作家們(men) 從(cong) 生活的靜水深流中窺見時代的波瀾壯闊,從(cong) 現實的紛繁複雜中辨析曆史的節奏與(yu) 步伐,為(wei) 人民奮鬥、民族奮進留下熾熱而凝重的記錄。

  2019年8月16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揭曉,《人世間》《牽風記》《北上》《主角》《應物兄》獲獎。波瀾壯闊與(yu) 秀美溫婉交織,個(ge) 人命運與(yu) 時代進步貫通,現實觀照與(yu) 文學表達並重,5部獲獎作品反映了中國現實題材文學創作的總體(ti) 麵貌。

  2021年12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曆史方位”“新時代需要文藝大師,也完全能夠造就文藝大師!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

  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wan) 兵。身處偉(wei) 大時代,廣大作家向著人民大地,再次啟程。為(wei) 了充分展現新時代宏闊氣象,中國作家協會(hui) 隆重推出“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重大文學行動,計劃用5年左右的時間,推出一批文學精品。

  中國作協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張宏森表示,這兩(liang) 項計劃不是簡單的主題征文,也不是簡單的扶持項目,而是要通過一係列新思路、新措施、新辦法,紮紮實實打造和推出一批高水準、有分量的文學力作,奮力推動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

  將目光投向人民豐(feng) 富生動的實踐

  這幾年,作家季棟梁一直在路上。

  為(wei) 創作報告文學《西海固筆記》,他雙腳“踩進生活的泥土裏”,先後40次深入西海固進行采訪調研,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作品出版後,被列入中宣部出版局的好書(shu) 薦讀書(shu) 目。有評論家指出,這部作品是一個(ge) 作家對時代的致敬,也是新時代文學的新收獲。

  “我從(cong) 隴上走過,心中裝滿秋色。”季棟梁深切體(ti) 會(hui) 到,要寫(xie) 出西海固最深刻最根本的千年之變,寫(xie) 出紮實厚重散發著泥土芬芳的史詩性作品,寫(xie) 出可歌可泣的感人曆程,必須踏進生活的洪流,貼近老百姓的日常,捕捉最鮮活的細節、語言和感受。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人民的壯闊奮鬥中,隨處躍動著創造曆史的火熱篇章,匯聚起來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詩。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表示,文藝工作者隻有將目光投向人民豐(feng) 富生動的實踐,體(ti) 察人民澎湃細微的情感,才能敏銳捕捉生活的真諦,深刻把握生活的本質。觀照人民的生活現實與(yu) 情感方式,我們(men) 的文藝作品才能真正地走進並留在人民心上,才能在這個(ge) 時代再一次獲得深摯、莊嚴(yan) 、感人至深的力量,才能在時間與(yu) 曆史中獲得應有的位置與(yu) 榮光。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作協定點深入生活項目共扶持作品850餘(yu) 部,涵蓋經濟、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多個(ge) 領域。2017年起,中國作協建立“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經驗交流聯係製度,每年舉(ju) 行一次“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經驗交流暨創聯工作會(hui) 議,進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及創作聯絡經驗交流,表彰先進個(ge) 人、集體(ti) 。

  在人民的曆史創造中進行文學的創造,在生活的美好中編織文學的斑斕,已成為(wei) 廣大作家的共識。

  中國作協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表示:“我們(men) 常說,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深入生活,是走到廣闊世界中,經由山川草木的滌蕩,經受田野村莊的洗禮,始終與(yu) 人民站在一起,以增強寫(xie) 作者自身對社會(hui) 和世界的認知。”

   實現文學的“破圈”發展和“跨界”傳(chuan) 播

  當代中國文藝發展之路上,現實題材文學和其他文藝形式融匯而成的風景,璀璨奪目,蔚為(wei) 大觀。

  從(cong) 改編自陳彥小說的電視劇《裝台》到改編自周大新小說的電影《安魂》,從(cong) 改編自阿耐網絡小說的電視劇《大江大河》到改編自阿克鳩射小說的舞劇《大涼山的回響》,現實題材文學和各藝術門類雙向賦能、相互成全,共同構築了人們(men) 對新時代文藝的美好記憶。

  文學,是觀照現實、撫慰心靈的文字成品,也是一切文藝形式創新創造的媒介母本。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今天,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要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nei) 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

  在新的文化生活版圖和現代傳(chuan) 播格局中,文學如何發揮母本作用,光大自身的價(jia) 值?

  張宏森表示,文學創作想要更好地融入現代傳(chuan) 播格局,就一定要更加充分、更加主動地同眾(zhong) 多的藝術門類及文化形態交流互鑒、融合接軌。我們(men) 相信,文學的力量,是可以具有廣泛的輻射力和廣闊的覆蓋麵積的。新時代的文學,也能夠在不斷的擁抱和衍生中,把握曆史主動、打開無限可能。

  《人世間》導演李路深有感觸,小說給改編影視劇帶來非常好的基礎,《人世間》即是如此。“首先是具有一群立得住的人物群像,其次還包含了近50年的曆史眾(zhong) 生相,有足夠的時代縱深,最後還有鮮活的故事和人間煙火味。”李路說。

  與(yu) 芒果TV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文學資源共享;與(yu) 新華通訊社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文學領域打造5G時代新型融媒傳(chuan) 播平台;與(yu) 中國電科集團合作,探索“數字文學”平台建設,以信息化、數字化引領文學發展;與(yu) 中國科協舉(ju) 辦合作交流座談會(hui) 並簽署戰略協議,共同為(wei) 科技工作者、文學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創新創造搭建廣闊平台……從(cong) 2021年起,中國作協大力推動文學與(yu) 各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實現文學的“破圈”發展和“跨界”傳(chuan) 播。

  在文學的浸潤滋養(yang) 下,中國文藝之樹必將綠意盎然、亭亭如蓋。

  遲日江山麗(li) ,春風花草香。

  生逢偉(wei) 大時代,廣大作家胸懷“國之大者”,正以不負人民、不負時代、不負曆史的淩雲(yun) 之誌與(yu) 辛勤創作,回報所有注視著、關(guan) 切著、期待著的目光,中國文學也必將登上風光無限的高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