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筼簹湖:高顏值生態花園城市的“會客廳”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夏日的廈門筼簹湖,像一條明澈的輕飄帶,橫貫整個(ge) 廈門市中心,湖中央的小島則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漫步環湖步道,水清岸綠、碧波蕩漾、魚翔淺底。一群群白鷺不時從(cong) 筼簹湖中心的小島上飛上天空,劃出一道道優(you) 美弧線。
筼簹湖是與(yu) 廈門西海域相連的一座港灣。自1988年以來,廈門堅持“依法治湖、截汙處理、清淤築岸、搞活水體(ti) 、美化環境”方針,對筼簹湖進行大規模綜合治理,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使曾經的臭水湖成為(wei) 美麗(li) 的城市內(nei) 湖。如今,筼簹湖不僅(jin) 是廈門這座高顏值生態花園城市的“會(hui) 客廳”和“門麵擔當”,更是繁華市中心的城市濕地公園和白鷺保護區,成為(wei) 現代城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範例。廈門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等榮譽,筼簹湖功不可沒。
常抓不懈
2017年,河長製工作實施以來,廈門將筼簹湖納入河長製實施範圍,在2018年出台《廈門市全麵推行湖長製實施方案》,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強湖泊管理保護工作,提升湖庫水質。筼簹湖片區全麵推行河湖長製,建立市、區、鎮(街)三級河長體(ti) 係,明確市級筼簹湖湖長,豎立湖長公示牌。同時,設立市民湖長,聘請3名市民擔任湖長,進行湖區日常巡查,宣傳(chuan) 湖區保護政策,帶動居民愛湖護湖。
據介紹,廈門各級湖長通過定期召開會(hui) 議、常態化巡湖等方式,領導組織筼簹湖治理與(yu) 保護。市河長辦成員單位市政園林局牽頭聘請國內(nei) 頂級專(zhuan) 家編製筼簹湖流域治理方案,打造升級版一湖一策,由末端治理改為(wei) 係統化治理,提出“控源截汙、內(nei) 源治理、活水補給、生態修複、智慧調度、長製久清”的治理路線,確定近、中、遠期各階段目標,從(cong) 源頭提升筼簹湖流域水體(ti) 質量。
目前,方案已完成編製,並明確項目清單及分部門、分階段組織實施計劃。廈門市河長辦定期進行調度督導,確保綜合治理項目保質保量完成。
依法治湖
不久前,福建省五星級誌願者、退休教師陳亞(ya) 進,高級工程師方翔鳴和90後碩士研究生鄭磊成為(wei) 筼簹湖“市民湖長”。他們(men) 圍繞水環境的保護展開相應工作,重點關(guan) 注湖區水環境保護、非法捕撈、禁釣區垂釣、紅樹林保護等問題,該崗位屬誌願服務性質。“市民湖長”的實施標誌著廈門依法治理筼簹湖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據了解,1988年9月廈門市九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通過《關(guan) 於(yu) 加快筼簹湖綜合整治》的提案,次年11月市政府頒布《筼簹湖管理辦法》;1992年9月市政府又頒布新的《廈門市筼簹湖管理辦法》。1997年7月,為(wei) 進一步滿足依法治湖需要,廈門市十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次會(hui) 議通過《廈門市筼簹湖區管理辦法》,並於(yu) 當年10月1日起實施。2018年《廈門市筼簹湖區管理辦法》修訂時,正式將筼簹湖管護納入河湖長製實施範圍。通過立法,有機結合了河(湖)長工作機製,廈門市將筼簹湖、鬆柏湖、地湖、天湖及周邊6個(ge) 公園都列入了湖區範圍,從(cong) 流域一體(ti) 化角度,就筼簹湖的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複,以及防洪排澇特殊職能等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對治理、保護、規劃建設與(yu) 日常管理等各項工作做了全麵細致的規範。
30餘(yu) 年間,筼簹湖經曆了4期綜合整治,每期整治均得到廈門市級財政的大力支持。據統計,僅(jin) 綜合治理就投入資金約11.3億(yi) 元,遠超預定投資目標。
共建共享
多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積極發動高校、機關(guan) 、科研機構和媒體(ti) ,組織專(zhuan) 家、幹部、群眾(zhong) 等建言獻策,推動多方共治筼簹湖。
廈門積極開展環湖社區共建活動,共同推進轄區文明創建工作,把湖區周邊各種治理力量變為(wei) 黨(dang) 組織引領城市治理的“左膀右臂”,壯大城市基層黨(dang) 建的“朋友圈”。同時,興(xing) 建筼簹書(shu) 院,主動融入文化元素,挖掘文化內(nei) 涵,使筼簹湖片區成為(wei) 延續城市文脈、留住城市記憶、塑造城市精神的重要載體(ti) ;長期與(yu) 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湖區水環境生態修複方麵的創新治理:利用生態浮床種植耐鹽植物降低赤潮發生的頻率,利用人工灘塗種植紅樹林豐(feng) 富筼簹湖的生物多樣性、優(you) 化湖區濕地生態係統。
堅持“同愛一片湖,共建一個(ge) 家”的治湖理念,廈門通過積極發動沿湖居民參與(yu) 誌願管理,真正實現了筼簹湖湖區的共治、共管、共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