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水果喜報”暗喻高考分數,這樣的把戲何時休

發布時間:2022-06-29 09:54: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李一陵

  “今年盛產(chan) 優(you) 質大果率高達近95%,其中超級大果(超過600克重)有近600顆,還有近30顆頂級果王。”“今年北海驛馬村漁業(ye) 大豐(feng) 收。收獲的帝王蟹蟹王重達715公斤,大青蟹蟹後重達660公斤。650公斤以上的帝王蟹13隻,600公斤以上的帝王蟹50隻。”……如果單看內(nei) 容,人們(men) 還真以為(wei) 是大豐(feng) 收。然而,這不過是一些地方宣傳(chuan) 高分考生又玩出的新花樣罷了,用芒果、玉米、桃子、螃蟹等暗喻高考成績的做法層出不窮。

  從(cong) 教育部到各級教育部門年年發文,嚴(yan) 禁以各種方式公布宣傳(chuan) 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等,而且還采取了諸如屏蔽高分考生等做法,學校以及教師被要求簽訂不發布成績的相關(guan) 承諾書(shu) ,可這些措施依然阻擋不了一些學校、家長自作聰明式的宣傳(chuan) 、炫耀。

  種種花式宣傳(chuan) ,令人眼花繚亂(luan) ,也是對各級禁令的無視。部分地方教育部門要求學校撤回校方及老師發布的“喜報”是一種糾錯。但是,發出的信息可以撤回,影響卻無法消除。長久來看,隻要這種宣傳(chuan) 衝(chong) 動在,今天撤下“水果喜報”宣傳(chuan) ,明天或許就又換上了另一種宣傳(chuan) 方式。

  教育部門為(wei) 何要三令五申禁止宣傳(chuan) “高考狀元”“高分考生”?從(cong) 學校的角度來講,培養(yang) 出高分考生、高考狀元,當然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從(cong) 考生和家長的角度來說,誰不喜歡考高分、成狀元呢?對於(yu) 公眾(zhong) 來說,高分、狀元是評價(jia) 學校最直觀的標尺……這都是一種正常的社會(hui) 心理。而問題在於(yu) ,這種宣傳(chuan) 炒作變了味,產(chan) 生了更多的負麵影響。

  一些商家、學校對高考成績進行炒作,搞的是“高考搭台、經濟唱戲”,背後關(guan) 注的不是育人,而是利益。由此,形成了“唯分數”“唯清北”的扭曲教育質量觀和教育政績觀,並以此為(wei) 辦學指揮棒。在這種扭曲的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下,對分數的關(guan) 注取代了對成長的關(guan) 注,對部分學生的關(guan) 注取代了對全體(ti) 考生的關(guan) 注。隨著這種觀念的層層向下傳(chuan) 導,抬高了家長對分數的焦慮和對孩子成長培養(yang) 的功利化,導致了基礎教育階段的內(nei) 卷和內(nei) 耗不斷加劇,孩子和家長都苦不堪言。甚至出現高考“雇傭(yong) 兵”現象,可謂扭曲的教育質量觀和教育政績觀的極端化呈現。

  根本而言,宣傳(chuan) 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喜報”“高考升學率”“高分考生”還是評價(jia) 機製在發生作用。“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從(cong) 現實來看,禁令再多也很難完全禁絕各類違規宣傳(chuan) 炒作。因而,從(cong) 評價(jia) 機製入手,嚴(yan) 禁各地政府、學校、培訓機構以高考成績為(wei) 標準獎勵教師和學生,禁止將升學率與(yu) 教師評優(you) 評先及職稱晉升掛鉤,斬斷背後的利益鏈條,把這些規定落到實處,扭轉學校、教師的教育質量觀、育人觀,才能釜底抽薪。同時,進一步推進分類考試、綜合評價(jia) 的高考改革,告別“唯分數”的片麵應試評價(jia) 取向,炒作高分的衝(chong) 動才將弱化。

  炒作高考高分之所以有市場,背後還是短視、功利化的成長觀,把分數視作學生成長的全部,視作教育的終極目標。而實際上,高考沒法一考定終身,成績僅(jin) 僅(jin) 代表一次重大考試的表現,影響的隻是當下進入什麽(me) 樣的學校學習(xi) ,而無法完全決(jue) 定一個(ge) 人未來的人生走向,始終保持學習(xi) 進取的姿態,做一個(ge) 終身學習(xi) 者才能持續應對未來社會(hui) 的挑戰。當這些常識真正深入人心,不管是對高分考生還是對高考狀元的炒作,或許才能真正降溫。(李一陵)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