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三次考上北大、賺200萬,哪裏有問題
光明網評論員:6月27日,網傳(chuan) 一名學生三次考上北大,三年共賺200萬(wan) 元獎金,相關(guan) 高考喜報截圖引發了網友熱議。
網傳(chuan) 截圖顯示,喜報發布者為(wei) 廣東(dong) 省化州市青鳥實驗學校。該校學生全炫宇在今年的高考中,憑借694的高分斬獲茂名市高考狀元,考上北大。備注信息顯示,全炫宇在2020年就考上了北大,2021年在湛江一民校複讀,再度考上北大。前後三年間,該名學生三次考上北大,狀元獎勵金額累計200萬(wan) 元。目前化州市教育局已經了解到網傳(chuan) 有關(guan) 情況,相關(guan) 部門也已經成立了工作組,緊急開展調查工作。
連續三年考北大,進入頂級學校如探囊取物,這個(ge) 學生實在不同尋常。而更不尋常的當然是他為(wei) 何要考三次,這實在不合情理。據他的同學說,他複讀是因為(wei) 沒選到心儀(yi) 的學校專(zhuan) 業(ye) ;很自然地,也有人質疑他是“職業(ye) 考霸”,利用超高智商在牟利。
但無論哪種情況,都很難說這個(ge) 學生哪裏違規了。高考,是他的法定權利,退學、複讀當然也是;獎金,也是他憑本事掙的,是當地要發給他的;即便有人懷疑他是高考移民,比如曾在衡水中學讀書(shu) ,也沒法說明存在什麽(me) 問題。
這個(ge) 學生所做的一切,從(cong) 現有信息看,雖然不盡合情合理,但都是合法合規的。讓他如此吸引眼球的原因其實隻有一個(ge) ,他太適應高考的模式了,他是這套考試機製下毫無疑問的成功者。高考設計了一套“遊戲規則”,自然也會(hui) 出現極為(wei) 精通這套規則的人。這讓人嫉妒,但也應當服氣。
即便如此,這起事件也很難說是沒有可議之處的。人們(men) 總會(hui) 覺得這個(ge) 故事有一些反常,有些難言滋味。
比如他通過高考掙了200萬(wan) 獎金。“知識帶來財富”,簡直沒有比這更直白而刻露的表達了,現有信息似乎還說不清這個(ge) 錢是哪來的,是學校給的還是地方獎勵的,但這讓人迷惑:為(wei) 什麽(me) 一個(ge) 學生考得好、智商高,就要給他錢呢?他創造了什麽(me) 商品與(yu) 服務,增進了社會(hui) 福利嗎?恐怕都談不上,但為(wei) 何就要獎勵他?
不過,相信所有給他獎金的人,都算清楚了這筆帳。他或許成了成績,也可能成了政績。他的獎金也自然會(hui) 有買(mai) 單的人,或是其他學生的學費,或是當地的公共財政。“考得好就能掙錢”,看上去路徑簡單,但背後的邏輯可能比我們(men) 想象得複雜。“教育經濟學”經過一套複雜的計算,給這位學生貼上了標簽、標記了價(jia) 格。
當然,不必苛求這位學生,獎勵與(yu) 否並不是他能決(jue) 定的,不是他也會(hui) 有別人拿走這些獎金。隻不過,這個(ge) 令人有些瞠目結舌的金額,還是說明我們(men) 理想中的教育,落到現實裏是極為(wei) 功利的;我們(men) 希望教育光風霽月,多少也有些一廂情願,至少在這個(ge) 故事裏不是這樣。
重金獎勵,雖然讓人豔羨,但也讓人有些壓抑。並不富裕的地方,不惜砸下重金獎勵好學生,可以想想看,那會(hui) 是一幅怎樣的教育場景呢?任何價(jia) 格都會(hui) 受供求關(guan) 係的影響,高考獎金越驚人,那裏其他學生的出路怎樣,越不難設想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