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縣域消費新格局
作者:王微、陳麗(li) 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的關(guan) 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隨著城鎮化持續推進、數字技術快速發展,我國縣城逐步形成新的消費力量、消費方式、消費場景。此前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提出,“建立完善縣域統籌,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重點、村為(wei) 基礎的縣域商業(ye) 體(ti) 係”。下一階段,進一步挖掘縣鄉(xiang) 消費潛力,需將促進縣域消費作為(wei) 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縣城連接城市與(yu) 鄉(xiang) 村的紐帶作用,構建以縣城為(wei) 中心、以城帶鄉(xiang) 的縣域消費新格局,為(wei) 有力有效擴大內(nei) 需、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支撐。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許多縣城表現出發展成為(wei) 中小城市的趨向,在引領縣域消費擴容升級、擴大農(nong) 村消費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據筆者測算,以2019年的數據為(wei) 例,我國縣城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約5.1萬(wan) 億(yi) 元,占縣域的27.7%,占全國的12.5%;縣域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約18.4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45.1%。
近年來,縣城在引領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發凸顯。特別是縣城人口加快流入,集聚形成重要消費力量。縣城平均人口規模從(cong) 2010年8.50萬(wan) 人逐步增長到2019年10.47萬(wan) 人;2019年,縣城人口占縣域比重達23.13%,比2010年提升了3.89個(ge) 百分點。縣城逐漸成為(wei) 農(nong) 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依托、數字經濟下沉的重要載體(ti) 以及吸引城市消費人群的新平台。
與(yu) 此同時,縣城的消費內(nei) 容和方式持續升級,消費新場景不斷湧現。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城鄉(xiang) 居民消費升級,電商平台加快下沉,將縣城作為(wei) 抵達農(nong) 村市場的重要一站,積極在縣城布設物流配送中心和消費體(ti) 驗中心,借助縣城與(yu) 鄉(xiang) 鎮之間的人員流動將網絡逐漸延伸至鄉(xiang) 鎮和農(nong) 村,迅速打開縣域消費市場。縣城也成為(wei) 品牌商的增量市場布局重點,縣城的品牌消費不斷提質升級。
現實地看,當前我國縣城的消費供給、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支撐、公共服務等依然偏弱,許多地方的增量消費少,存量消費升級、潛力釋放較為(wei) 緩慢。總體(ti) 上看,縣城對縣域消費的引領帶動作用還不夠強。
一是消費供給下沉不足。長期以來,縣城市場規模偏小,消費水平偏低,大型企業(ye) 等市場主體(ti) 下沉力度不足,縣城消費供給的規模與(yu) 質量尚難以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縣城商業(ye) 作為(wei) 縣域線下消費的核心載體(ti) ,其集聚消費和滿足消費的功能偏弱,縣城服務業(ye) 主體(ti) 發展也相對滯後。
二是現代化設施布局尚不完善。縣城公共設施和流通設施現代化水平不高,居民宜居生活和便利消費的獲得感不強。一方麵,縣城公共設施及其配套與(yu) 城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另一方麵,縣城流通設施現代化水平較低,多數縣城遠離港口和機場,物流主要依賴公路運輸,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冷鏈、配送中心等流通設施建設尚存短板,消費品從(cong) 城市到縣城再到農(nong) 村的流通不夠順暢。
三是擴消費缺乏產(chan) 業(ye) 支撐。多數縣城缺乏支柱性產(chan) 業(ye) ,勞動密集型就業(ye) 崗位日趨減少,相關(guan) 配套不完善,消化本地勞動力和大量吸納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均存在一定困難,居民收入難以有效提高,消費規模可持續增長和消費能力持續提升均麵臨(lin) 較大製約。
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多年來,我國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市圈、城市群、大城市發展獲得較大關(guan) 注和支持,促進縣城發展的政策供給相對不足。需要看到,許多縣城的規模已經相當於(yu) 中小城市,但難以按照城市建設的標準進行規劃,在相關(guan) 商業(ye) 規劃、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麵難以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引導,這也是造成縣城發展環境以及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相對滯後的重要原因。
積極構建有利於(yu) 擴大內(nei) 需的縣域消費格局,關(guan) 鍵是要更好發揮縣城作為(wei) 城市與(yu) 鄉(xiang) 村之間關(guan) 鍵節點的作用,以縣城為(wei) 中心、以城帶鄉(xiang) ,推動縣域消費品質、消費設施、消費能力、消費規模全麵升級。
一要推動縣城消費供給提檔升級。鼓勵品牌和服務下沉,培育多元化、多層次市場主體(ti) 。著力豐(feng) 富縣城消費場景、創新消費業(ye) 態。創造更多消費空間,打造品質消費環境。以此更好滿足本地居民、返鄉(xiang) 農(nong) 民以及進入縣域的城市居民的需求。
二要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縣城公共設施建設,構建縣鄉(xiang) 聯動網狀流通格局,完善縣域消費設施布局,提高縣城的生活和消費水平,強化縣城對縣域消費的輻射帶動作用。在這方麵,既要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建設,加大醫療衛生、養(yang) 老托育、公園綠地、文娛體(ti) 育等方麵的建設投入,加強進城人口集中居住區的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又要打造形成以城帶鎮、以鎮連村、縣鄉(xiang) 聯動的網狀流通格局,保障縣城到農(nong) 村的流通渠道暢通。
三要增強縣城產(chan) 業(ye) 的內(nei) 生增長動力。根據縣城基礎條件優(you) 勢,培育發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提升居民就業(ye) 水平,吸引更多市場要素集聚。具體(ti) 來看,鄰近大城市和都市圈的縣城,要積極承接大城市的人口和產(chan) 業(ye) 外溢,加強與(yu) 中心城市產(chan) 業(ye) 係統的分工合作,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生產(chan) 製造、康養(yang) 休閑等方麵的配套功能;遠離大城市的縣城,要依托自身優(you) 勢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形成對周邊消費資源的引領和帶動。此外,還需支持引導產(chan) 業(ye) 公共配套建設,推進產(chan) 業(ye) 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科學規劃縣城發展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以產(chan) 促城、以城興(xing) 產(chan) 。
四要加強政策支持引導。統籌規劃縣域經濟發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完善城鄉(xiang) 要素資源跨界配置相關(guan) 政策、補齊縣城公共服務短板等方麵下功夫,吸引更多優(you) 質資源要素流向縣城,提升縣城承載力,進而提升縣城消費的規模化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