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版:何以解暑
作者:郭文斌
妻買(mai) 了不少藿香正氣水,告訴兒(er) 子如果感到頭暈、惡心、想吐,就有可能是中暑,趕快喝上。還說,要避免太陽直射,避免食用肥膩辛辣的食物,避免大汗淋漓,要保證睡眠,特別是要保證午睡,因為(wei) 夏天對應的是心髒,中午睡一覺能很好地養(yang) 護心髒。
妻子退休後,最感興(xing) 趣的就是鑽研《黃帝內(nei) 經》,一有空就給我們(men) 講,並且按照二十四節氣采購食材,小暑大暑期間,她總會(hui) 買(mai) 不少茯苓、薏仁、蓮藕、山藥、赤小豆回來。在妻的教導下,兒(er) 子也成了季節養(yang) 生專(zhuan) 家。
我小時候,哪裏知道這些。隻知道,漿水麵能防暑,隻知道,蘿卜葉“投”的漿水,有一種夏天的味道,芹菜葉“投”的漿水,有一種秋天的味道。除過漿水,廚房裏還有一個(ge) 瓦罐,裏麵是幹蒲公英葉泡的涼茶,在外麵玩得渴了,就回來端起瓦罐,美美地喝一氣。隻知道,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這個(ge) 時候,大地上已經沒有一絲(si) 涼風了,熱浪滾滾,蟋蟀躲到房間的牆壁下納涼,鷹到高空去納涼。這些是父親(qin) 從(cong) 田裏回來後,坐在院台上歇息時告訴我的。
父親(qin) 正講著,母親(qin) 喊我們(men) 端飯。母親(qin) 做的正是漿水麵。“漿水”是在麵湯中放了芹菜葉、白菜葉等發酵而成,母親(qin) 把每天下過麵的麵湯往舊漿水罐裏倒叫“投漿水”。漿水麵酸酸的,非常解暑,是西北人最好的防暑藥。
妻說,夏天易感暑濕二邪,除了吃除濕的食物,還要保持正氣。《大學》裏講:“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le) ,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要適度放慢生活節奏,要向白居易學習(xi)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熱散由心靜,涼生為(wei) 室空。此時身自得,難更與(yu) 人同。”要向無門慧開禪師學習(xi)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記得兒(er) 時,天熱了,一家人會(hui) 把席鋪在麥場裏,仰著躺下,滿天的繁星,一會(hui) 兒(er) 像雞,一會(hui) 兒(er) 像鵝,一會(hui) 兒(er) 像羊,一會(hui) 兒(er) 像馬。還有牛郎和織女、織布機、織布梭,還有北鬥七星、南鬥六星。那,大概就是最天然的詩吧。就在這鋪天蓋地的詩中,我們(men) 進入了夢鄉(xiang) 。
每年這時節,姐姐都會(hui) 回來。她一進門,我們(men) 就唱:“收完麥打罷場,女兒(er) 回家去看娘。”
而今,姐姐不再回來了,因為(wei) 父母都已過世。
但他們(men) 的話還在。“小暑,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wei) 大小,月初為(wei) 小,月中為(wei) 大,今則熱氣猶小也。你看這個(ge) ‘暑’字,上下都是‘日’,中間是‘土’,那就是麥黃六月。”這是父親(qin) 在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上麵在蒸,下麵在煮,人,就像在鍋裏麵。‘小暑大暑,有飯懶煮’,有飯都懶得煮了。”母親(qin) 不知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但她知道許多民諺。
“38度,要人命,先喝些荷葉粥。”妻說著,給我和兒(er) 子一人一碗。我喝了一口,味道不錯,但仍然不如記憶中的漿水麵。那是最讓我魂牽夢繞的鄉(xiang) 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