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古圍棋 落新子

發布時間:2022-07-12 10:18:00來源: 人民日報

  迎著光,黑子通體(ti) 翠綠,白子晶瑩如脂,令人不由驚歎:“這是棋子還是玉石?”“這是用瑪瑙、玉石、翡翠等為(wei) 原料做成的永子。”永子圍棋製作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李國偉(wei) 答道。

  “棋子出雲(yun) 南,以永昌者為(wei) 上。”眼前的棋子,正是《徐霞客遊記》提及的永子。永子圍棋的加工製作工藝曆史悠久,因其產(chan) 地雲(yun) 南保山古稱永昌,得名永子。2021年,雲(yun) 南圍棋子(雲(yun) 子、永子)製作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把多種礦石原料破碎研磨,按比例調配後經2000攝氏度的高溫熔化成液體(ti) ,再由工匠師傅手工滴製……保山市隆陽區金雞鄉(xiang) 育德社區永子文化園內(nei) ,李國偉(wei) 正帶領工匠製作永子圍棋。“製作中不使用任何模具,利用熔化的液體(ti) 自然流淌,形成棋子的拱麵,這樣做出來的棋子手感好。”李國偉(wei) 介紹,工匠每次滴製所蘸取的原料重量為(wei) 6克,滴製的棋子直徑長22.5毫米、厚度為(wei) 5.1毫米。如此精湛的手藝,得益於(yu) 工匠們(men) 經年累月的沉澱。

  據資料記載,永子製作技藝於(yu) 明代創製,傳(chuan) 承數百年後一度失傳(chuan) 。20世紀80年代,保山市文化部門組織對永子進行恢複生產(chan) 。經過20多年努力,李國偉(wei) 找回失傳(chuan) 已久的永子煉製技術,讓古老技藝得以延續。為(wei) 了讓非遺走進現代生活,李國偉(wei) 將材質、工藝、文化內(nei) 涵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創新推出係列文創產(chan) 品,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以永子為(wei) 載體(ti) ,保山市著力推廣普及圍棋文化。在市教體(ti) 部門的支持下,李國偉(wei) 組織永子棋院的圍棋老師進校園普及圍棋知識,為(wei) 中小學老師免費開展圍棋培訓。質堅色潤、細膩如玉的永子令許多人愛不釋手,也帶動了大家對圍棋的興(xing) 趣。截至目前,保山市中小學累計培養(yang) 圍棋教師1500多名。

  保山市永昌小學老師董彥潔就是新晉的圍棋教師之一。2017年,作為(wei) 美術老師的董彥潔第一次參加培訓,就愛上了圍棋。她還利用課餘(yu) 時間自學圍棋知識,觀摩高水平比賽,最終通過中國圍棋協會(hui) 組織的初級圍棋師資證書(shu) 的考試,成為(wei) 一名專(zhuan) 職圍棋教師。“我現在每天至少上兩(liang) 節圍棋課,學習(xi) 圍棋有利於(yu) 開發智力、培養(yang) 禮儀(yi) ,孩子們(men) 很喜歡。”董彥潔介紹,隨著圍棋進校園活動的深入開展,在永昌小學,圍棋課已經寫(xie) 入一二年級課表,每周固定一節課,中高年級則以社團課的形式開展。(本報記者 葉傳(chuan) 增)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