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十年來 科技與法治走向深度融合

發布時間:2022-07-14 10:10:00來源: 科技日報

  【中國這十年】

  12日上午,中宣部舉(ju) 行“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舉(ju) 措和成效。發布會(hui) 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楊臨(lin) 萍介紹說,智慧法院建設和司法體(ti) 製改革構成人民司法事業(ye) 發展的“車之兩(liang) 輪、鳥之雙翼”。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建成了全業(ye) 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智慧法院,構建了中國特色的互聯網司法模式,全麵重塑了審判執行模式。

  楊臨(lin) 萍介紹說,智慧法院建設成果主要體(ti) 現在3個(ge) 方麵:一是在線服務有效提升群眾(zhong) 的司法獲得感。人民法院已經建成覆蓋四級法院的在線服務平台,提供在線調解、電子送達、委托鑒定等一站式訴訟服務,老百姓辦理訴訟事務可以全流程“掌上辦”。以往參加訴訟平均往返法院近6次,現在隻需要1—2次,甚至一次都不用跑。人民法院調解平台有7.8萬(wan) 個(ge) 調解組織和32萬(wan) 名調解員進駐,平均每分鍾就有51件糾紛在網上成功化解。

  二是網上辦案顯著增強實現公正的效能。在審判實踐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深度應用,庭審語音識別、類案智能推送等司法輔助係統推動庭審效率提高達20%以上。僅(jin) 以網絡司法拍賣一項為(wei) 例,相關(guan) 實踐就為(wei) 當事人節約傭(yong) 金累計達619億(yi) 元。

  三是互聯網司法模式引領世界潮流。人民法院相繼出台在線訴訟、在線調解、在線運行三大規則,在全球首發區塊鏈司法應用意見,標誌著我國司法互聯網從(cong) 技術領先逐步邁向規則引領。

  楊臨(lin) 萍表示,智慧法院建設實質上是個(ge) 關(guan) 涉科技與(yu) 法治深度融合、服務人民的大問題。在數字時代,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智慧法院和互聯網司法模式是數字時代人民法院為(wei) 人民的生動實踐,數字科技為(wei) 司法賦能增效,為(wei) 百姓帶來便利,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數字時代更好地享受數字正義(yi) 的紅利。 (孫明源)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