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生鮮燈濫用現象亟待規範

發布時間:2022-07-15 10:10:00來源: 人民日報

  原本顏色發白的豬肉,經暖紅色燈光照射,變得光鮮亮麗(li) ……這種通過調整光照顏色讓食品看起來更“新鮮”的燈具在業(ye) 內(nei) 被稱作“生鮮燈”,近年來在各大商店超市、生鮮市場上運用相當普遍。有讀者反映,在超市看起來很新鮮的瓜果蔬菜及肉類,買(mai) 回家後才發現其實並不新鮮,原因就是“生鮮燈”的美化作用,“在‘生鮮燈’的照射下,我們(men) 根本看不出菜和肉是不是新鮮,這算不算是欺騙消費者?”

  記者在福建省多家商店超市、農(nong) 貿市場調查時發現,商家基本都在生鮮區域使用了這種“生鮮燈”,有的還分別對肉類、海鮮、果蔬等使用了不同顏色的“生鮮燈”。在一家超市的肉類攤位,記者拿起一塊包裝好的豬後腿肉,在“生鮮燈”和自然燈光下反複對比,發現豬肉在自然光下呈淡粉色,而在“生鮮燈”照射下,則明顯增亮增紅,看起來更加新鮮。營業(ye) 人員告訴記者,銷售鮮肉類的攤位使用“生鮮燈”的現象最普遍,“在這種燈光下,很難分辨肉類的新鮮程度。即使肉不是很新鮮了,被這種燈一照,就像是剛上市的樣子”。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以“生鮮燈”為(wei) 關(guan) 鍵詞進行搜索,出現商品結果5000多件,單價(jia) 大多在百元以內(nei) 。其中一款月銷量上千件的“生鮮燈”介紹頁麵顯示,這款產(chan) 品分多種顏色:有供鮮肉、水果使用的紅白光“生鮮燈”,供熟食燒臘使用的紅暖光“生鮮燈”,照射蔬菜的綠白光“生鮮燈”等。商家還打出了“照出新鮮感”“無亮不新鮮”“生意好的秘密”等營銷標語。在2萬(wan) 多條商品評價(jia) 中,許多購買(mai) 者是菜市場生鮮攤位的攤主。有買(mai) 家評價(jia) :“生鮮燈”的照射讓食品看起來更鮮豔、更新鮮,連帶著店鋪生意都比之前好了。

  “生鮮燈”成本低,使用方便,又能刺激消費者的購買(mai) 欲,因而應用十分廣泛。使用“生鮮燈”是否會(hui) 造成食品安全風險呢?對此,福建省產(chan) 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照明電器室主任鍾曉智表示,“生鮮燈”本質上是一種冷光源照明燈具,不會(hui) 散發熱量加速食物腐敗,或者影響其質量。不過,目前行業(ye) 內(nei) 對“生鮮燈”缺乏對應的標準和設計規範,不同廠家在照度、亮度、色溫、顯色指數等指標上沒有統一規範。而且,“生鮮燈”的生產(chan) 銷售也沒有明確的專(zhuan) 業(ye) 規範,缺乏有效的質量監管。

  “生鮮燈”誤導消費者,是否造成欺騙?記者采訪的多位律師和專(zhuan) 家均表示,目前法律法規並未禁止使用“生鮮燈”,判斷是否造成欺騙的關(guan) 鍵,是商家所售賣的商品是否合格,如果商品質量合格,隻是利用“生鮮燈”作為(wei) 營銷手段,這種情況並不違法違規。

  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的執法人員也表示,從(cong) 投訴數據來看,目前與(yu) “生鮮燈”相關(guan) 的投訴絕大多數是因為(wei) 消費者被“生鮮燈”誤導,購買(mai) 了不新鮮的商品,“‘生鮮燈’本質上屬於(yu) 商家的營銷手段,市場監管部門日常執法檢查的重點是食品來源、檢驗檢疫合格證等與(yu) 質量相關(guan) 的事項,對於(yu) 消費者投訴的判定關(guan) 鍵是食品本身質量是否合格,而不是有沒有使用‘生鮮燈’。”

  不過,也有讀者表示,“生鮮燈”的照射能顯著美化食物色澤和“新鮮度”,可能在消費者選購生鮮商品時造成一定誤導,應當規範使用。四川省成都市讀者何傑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商品的實際質量與(yu) 表明的質量狀況相符;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真實、全麵的信息。“生鮮類食品不是一般的商品,關(guan) 係食品安全,希望有關(guan) 部門關(guan) 注‘生鮮燈’濫用現象,出台相應管理辦法,製定行業(ye) 標準和規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何傑說。(王崟欣)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