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設備變“聰明”了
智能健身設備火了。數據顯示,今年“6·18”預售期間,京東(dong) 平台智能健身鏡(以半透半反屏幕為(wei) 主體(ti) 、搭載人工智能技術的運動健身產(chan) 品)成交額同比增長300%;天貓平台的Keep智能動感單車成交量在開售4小時內(nei) 就超過5500台,居同品類第一。
與(yu) 傳(chuan) 統的啞鈴、杠鈴、劃船機等健身器械不同,智能健身鏡、智能動感單車、家庭智能力量訓練設備等產(chan) 品運用數字化技術,不僅(jin) 打破了健身時空限製,還能實時反饋運動數據,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中國智能健身設備火熱的背後,離不開相關(guan) 企業(ye) 的努力。
“讓我愛上了運動”
“智能健身鏡不僅(jin) 讓我愛上了運動,還成了帶娃神器。”家住北京市豐(feng) 台區盧溝橋街道的楊青入手了一台旗艦版FITURE魔鏡。掃描小程序,連接智能健身鏡,即有3000多節健身課程可供選擇,其中就包括專(zhuan) 門針對兒(er) 童的運動遊戲。楊青上小學的兒(er) 子在用魔鏡鍛煉時,神情專(zhuan) 注又認真。
16個(ge) 課程大類中,楊青最喜歡的是有氧舞蹈。“對於(yu) 我這種‘同手同腳’的人來說,在人多的地方跳舞難免害羞,在家跟著‘魔鏡’學,屏幕上還會(hui) 根據我的運動軌跡實時糾錯,鍛煉效果不錯。”
這款集智能硬件、AI技術、內(nei) 容服務為(wei) 一體(ti) 的智能健身鏡,大小相當於(yu) 一麵穿衣鏡,被楊青放在了電視櫃旁。
生產(chan) FITURE魔鏡的成都擬合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nei) 最早做智能健身鏡的企業(ye) 。就在上個(ge) 月,FITURE還進行了產(chan) 品升級,推出魔鏡3和魔鏡3PLUS,兩(liang) 款產(chan) 品新增支持雙人運動場景的AI識別功能。
而有著10多年健身經驗的申彬對居家訓練要求更高,“疫情防控期間沒法去健身房,普通的彈力帶和啞鈴難以滿足我的居家訓練需求,想要弄個(ge) 可以在家‘擼鐵’的健身房,可惜房間又不夠大。”
今年5月,家住深圳的申彬在朋友推薦下購買(mai) 了一台Gym Monster家庭智能力量訓練設備,“感覺把健身房的龍門架搬了回來,我已經迫不及待地開練了!”
這台器械是深圳速境生活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新產(chan) 品。用戶點擊屏幕,可以自由選擇標準、鐵鏈、離心、等速4種力量訓練模式,內(nei) 置雙電機還能為(wei) 用戶提供最大100KG的阻力。更讓人驚喜的是,這款智能健身設備折疊起來占地麵積僅(jin) 0.3平方米,申彬說,家裏的貓爬架比這台器械還大。
除了智能健身設備之外,不少傳(chuan) 統健身器械也在朝著智能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北京卡路裏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Keep APP是國內(nei) 最大的成人健身內(nei) 容平台,其研發的智能動感單車今年上半年銷量穩居動感單車市場占有率第一。
“再也不怕深夜運動擾民了!”文怡在影視公司工作,以前晚上回家跟著視頻跳燃脂操時,很快就會(hui) 收到樓下住戶的“抗議。自從(cong) 她買(mai) 了Keep的mini款智能動感單車後,單車的智能調阻功能不僅(jin) 為(wei) 她個(ge) 性化定製騎行強度,而且鍛煉時產(chan) 生的聲音連40分貝都不到,鄰居不來敲門了,居家健身也不受時間限製了。
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對體(ti) 育行業(ye) 的深入滲透,健身設備變得更“聰明”。
打造老少皆宜的健身產(chan) 品
新事物興(xing) 起的背後,往往蘊含著對消費市場的新洞察。這些年輕的企業(ye) ,為(wei) 何紛紛選擇進入智能健身設備賽道呢?
“我們(men) 幾個(ge) 創始人都喜歡健身,當時發現不少居家健身產(chan) 品買(mai) 回來就放在家裏‘吃灰’,如何打造一款老少皆宜的智能健身產(chan) 品、幫助用戶養(yang) 成良好的健身習(xi) 慣是我們(men) 的初衷。”FITUR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付強告訴記者。
“在研發產(chan) 品前,我們(men) 體(ti) 驗了市麵上很多健身產(chan) 品,也參加了不少健身房的團課、私教課等。”聊起當初為(wei) 何選擇做智能健身鏡,付強說,“經過用戶調研,我們(men) 發現線下健身房受時空限製,使用效率較低,而智能健身鏡要解決(jue) 的正是消費者沒有時間堅持去健身房鍛煉的‘痛點’。”
產(chan) 品推出後的數據印證了付強的猜想,FITURE的用戶在一個(ge) 月內(nei) 使用魔鏡的頻率平均可達10次以上,而活躍用戶的數據高達14.6次,遠超用戶到線下健身房打卡的頻次。近期,FITURE自主研發的運動分析引擎FITURE Motion Engine已經能有效識別33個(ge) 骨骼點,用戶的運動反饋數據時延縮短至0.3秒,這意味著智能健身鏡能同步糾正用戶運動的動作。
同是健身“發燒友”的速境創始人劉韜,跑進了另一條賽道。早在2015年他就開始了力量訓練,但由於(yu) 下班時健身房大多已經關(guan) 門,大型力量訓練設備在家裏又放不下,隻能用小啞鈴健身。於(yu) 是,生產(chan) 一款家庭智能力量訓練設備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
劉韜著手組建速境團隊。2020年6月,速境開始了產(chan) 品研發。“產(chan) 品原型的打磨用了10個(ge) 月,剛開始我們(men) 隻有一個(ge) 電機,能拉動時,覺得這件事總算邁出了萬(wan) 裏長征的第一步,大家很興(xing) 奮地歡呼。”劉韜說。
之後,速境研發出驅動器-電機驅動控製器,能持續穩定輸出電流,為(wei) 消費者提供安全的力量訓練。用戶在使用Gym Monster時,輕觸屏幕、調節數字就能感受到相同的重量,再也不用像傳(chuan) 統健身房一樣費勁地拆卸、組裝啞鈴片了。“我們(men) 是看到了釘子,再來造一把合適的錘子。”劉韜這樣形容自己的創新曆程。
“在健身領域,最稀缺的資源是時間和空間。”中央財經大學體(ti) 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認為(wei) ,智能健身設備能有效突破時空限製,為(wei) 健身人群提供多樣化的運動體(ti) 驗。
那麽(me) ,智能健身設備是否會(hui) 替代線下健身房?針對這一問題,付強和劉韜的看法一致:健身智能設備主要滿足居家健身場景需求,幫助更多人養(yang) 成健身習(xi) 慣。不同健身場景互為(wei) 補充,中國運動健身行業(ye) 才會(hui) 快速發展,中國健身群體(ti) 規模才能不斷擴大。
2021年10月,國家體(ti) 育總局發布《“十四五”體(ti) 育發展規劃》,鼓勵發展“互聯網+健身”和“物聯網+健身”模式,增加運動產(chan) 品及服務資源,優(you) 化線上線下健身互動一體(ti) 化以及增加家庭健身場景及在線健身活動。眼下,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健身模式正成為(wei) 行業(ye) 主流。
未來還要為(wei) 用戶提供情緒價(jia) 值
不同於(yu) 做智能硬件出身的科技企業(ye) ,以提供優(you) 質健身內(nei) 容見長的Keep積累了一批忠實用戶,其推出的智能健身設備在吸引健身群體(ti) 上有著天然優(you) 勢。
“我是Keep的老用戶了。”陳純之前習(xi) 慣用Keep軟件記錄戶外騎行數據,買(mai) 了Keep這款智能動感單車後,她評價(jia) ,“在家就能上一對一的單車私教課,太有互動感了!”
截至2021年底,Keep平台上錄製的健身課程超過10000個(ge) ,直播課程則超過13000個(ge) 。Keep智能硬件產(chan) 品負責人安冉說:“未來,智能健身設備不再單一強調產(chan) 品的鍛煉效果,那些能在運動中為(wei) 用戶提供陪伴、鼓勵、正向反饋等情緒價(jia) 值的產(chan) 品,將收獲更多用戶的喜愛。”
“‘硬件+內(nei) 容’隻是智能健身體(ti) 驗的一部分。打造一個(ge) 富有情感連接的社區才是幫助用戶收獲運動樂(le) 趣、養(yang) 成運動習(xi) 慣的關(guan) 鍵。”付強說,基於(yu) 以上考慮,FITURE在創立不久就建立了“FITUREHOOD沸活圈”,在運動社區中,用戶可以和朋友一起打卡,分享訓練體(ti) 驗。
作為(wei) 後起之秀的速境,正在進行產(chan) 品的更新迭代,其中一個(ge) 重要方向便是開放Gym Monster的課程庫,讓有健身基礎的用戶在平台上自發生產(chan) 內(nei) 容。此外,速境還將新增組隊訓練功能,用戶既能看到其他組員的訓練成績,也能相約線下打卡等,這有助於(yu) 促進平台社群氛圍的形成。
智能健身設備市場火熱,是健身器材和用品走向智慧化、數字化、終端化、生態體(ti) 係化的集中表現。所謂“生態體(ti) 係化”不僅(jin) 指智能健身設備提供的多元服務,還意味著當智能健身設備成為(wei) 智能終端後,用戶個(ge) 人的健身數據能連接到整個(ge) 生活性物聯網中。
如FITURE推出的輔助配件心率帶等智能穿戴設備,能連接魔鏡,幫助用戶了解個(ge) 人的身體(ti) 數據,再配備一整套運動及營養(yang) 健康方案,有利於(yu) 消費者養(yang) 成健康生活習(xi) 慣。“硬件獲客不是主要目的,後續的會(hui) 員續費才是商業(ye) 化重點,內(nei) 容差異化將成為(wei) 維係會(hui) 員的關(guan) 鍵。”付強說。
智能健身設備市場日趨火熱,但地域與(yu) 年齡分配不均、智能健身設備價(jia) 格不夠親(qin) 民等問題也不容忽視。王裕雄建議:“企業(ye) 要在深入洞察消費者體(ti) 育健身需求痛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chan) 品創新和商業(ye) 模式創新。”
“隨著智能健身設備及其背後的服務體(ti) 係出現,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小眾(zhong) 健身需求將通過在線方式得到充分滿足,智能健身設備有望推動體(ti) 育產(chan) 業(ye) 的商業(ye) 模式發生顛覆性變化。”王裕雄說。(龔文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