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好小事情,就是大事業(奮鬥者正青春)
山東(dong) 濟南萊蕪區高莊法律服務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其欣——
幹好小事情,就是大事業(ye) (奮鬥者正青春)
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王 沛
隻要群眾(zhong) 有事找上門,王其欣總是傾(qing) 盡全力……說起山東(dong) 省濟南市萊蕪區高莊法律服務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王其欣,當地群眾(zhong) 直豎大拇指。
高莊街道轄2個(ge) 社區和90個(ge) 行政村,人口超10萬(wan) 人。雖然王其欣今年隻有35歲,但從(cong) 事法律服務和人民調解工作已有15年。
有一回,調解室內(nei) 擠滿了人。原來,高莊街道村民高某因工傷(shang) 事故去世,一直未調解成功。家屬最後找到了王其欣。
了解情況後,王其欣很快找到了矛盾焦點。他耐心地給家屬講法律、講政策、講情理,又對比法院判例和相鄰村類似的案例,逐條逐項列明標準、計算賠償(chang) 數額,家屬最終心平氣順,連連點頭。經過20多天努力,雙方達成和解。
“調解工作最重要的就在於(yu) 讓雙方都滿意。”王其欣說,其中信任是關(guan) 鍵,作為(wei) 調解員要善於(yu) 傾(qing) 聽,設身處地為(wei) 雙方考慮,兼顧法理情,提出解決(jue) 方案。“這是個(ge) 良心活兒(er) ,看不見摸不著,靠的是嘴,用的是心。”他說,真心實意地幫群眾(zhong) 辦事,一定能獲得群眾(zhong) 信任。
“有時候事情並不大,但對群眾(zhong) 來說,卻是大事。所以,每調解一起糾紛,就能贏得一次群眾(zhong) 的信任。”王其欣說。
近年來,王其欣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814件,經他調解成功的無一例反悔、無一例民轉刑。
炎炎夏日,忙完一天的工作,王其欣驅車入村,開展普法工作。基層工作多年,他發現很多矛盾糾紛、信訪案件是因為(wei) 村民不太了解法律,基層普法勢在必行。記得他第一次去村裏上課時,早晨8點準時走進教室,卻發現隻來了兩(liang) 個(ge) 人。王其欣有些不解:“普法是好事,為(wei) 啥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不積極?”
“別誤會(hui) 。”村支書(shu) 解釋說,村民這會(hui) 兒(er) 都在忙著呢,沒時間來聽課,周末、陰雨天和農(nong) 閑時候才有工夫。
王其欣逐漸明白:要調動群眾(zhong) 學法的積極性,不但時間、場合要“接地氣”,內(nei) 容和形式更要“量身定製”。他提出“678”普法調解服務工作方法,即利用周六、周日和8小時以外的時間給村民普法,專(zhuan) 門講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案例,既講法律,又講政策。
從(cong) 普法小夜校、法律趕大集到田間地頭法治課,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普法效果也越來越好。他還聯合莊戶劇團編排了“法治小戲”,展演贍養(yang) 、婚姻家庭等故事,公眾(zhong) 號等新媒體(ti) 也成了普法平台。
“擺張桌子,拉個(ge) 條幅,發發材料,這不叫普法,需要根據群眾(zhong) 需求製定普法菜單。”王其欣說,“通過普法工作,能讓群眾(zhong) 少走彎路,少受損失。”
近年來,王其欣開展義(yi) 務普法講座800餘(yu) 場,受益群眾(zhong) 30餘(yu) 萬(wan) 人次。
“王主任!”有一次王其欣到村裏辦業(ye) 務,剛走進東(dong) 汶南村,就聽見一聲招呼。回頭一看,隻見一名他多年前幫助過的村民跑過來,非要塞給他一些麵條,他連忙擺手,婉言謝絕。“群眾(zhong) 對我們(men) 的認可,就是我們(men) 前行的動力。”王其欣說。近年來,王其欣還與(yu) 萊蕪區信訪部門建立了新的工作方式,累計調處重大信訪案件31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中,看起來解決(jue) 的都是小事情,但我覺得這是一個(ge) 大事業(ye) 。”王其欣說。
■記者手記
用心用情最難得
從(cong) 事基層法律服務15年,調解矛盾糾紛3800多件,這背後既有汗水也有委屈,但王其欣說,他隻是幹了自己應該幹的事,那些讓群眾(zhong) 憂心的事,怎能不用心解決(jue) 好?
紮根基層,飽含深情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王其欣將小我融入大我,在妥善處理好每一件案子、做好每一件小事中,找到了人生價(jia) 值和努力方向。王其欣的故事告訴我們(men)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該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ye) ,同人民一起拚搏、同祖國一起前進,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jia) 值,實現人生夢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