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電競專業,能持續“真香”嗎
作者:守一
據新華社消息,作為(wei) 一個(ge) 新專(zhuan) 業(ye) ,電競專(zhuan) 業(ye) 近兩(liang) 年在越來越多高校開設,受到不少考生關(guan) 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是最早開設電競相關(guan) 本科專(zhuan) 業(ye) 的高校,據該校老師所言,“現在不管是招生還是就業(ye)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表現都相當不錯。橫向比較,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招生已接近學校排名靠前的幾個(ge) 專(zhuan) 業(ye) 了,就業(ye) 情況甚至已經超過了一些較早開設的專(zhuan) 業(ye) 。”
2016年國內(nei) 高校剛開始設立電競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時,網上還有不少爭(zheng) 議和誤解,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是——高校是不是在教學生打遊戲。經過這幾年的實踐,相信類似誤解會(hui) 越來越少。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電競是一個(ge) 覆蓋範圍很廣的產(chan) 業(ye) ,從(cong) 遊戲研發到賽事組織,到周邊文創產(chan) 品營銷。這麽(me) 長的產(chan) 業(ye) 鏈,當然需要多元化的電競人才,高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yang) ,完全是分內(nei) 之事。
傳(chuan) 媒大學該專(zhuan) 業(ye) 學生的就業(ye) 狀況也證明,電競專(zhuan) 業(ye) 的教學顯然絕非不務正業(ye) ,而是培養(yang) 一個(ge) 新興(xing) 行業(ye) 的急需人才。稍微了解電競行業(ye) 的人就知道,隨著電競產(chan) 業(ye) 的發展,行業(ye) 變得越來越細分,電競技術分析、賽事活動組織、電競解說、節目策劃等,都是相對較新的職位,需要有一定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儲(chu) 備。行業(ye) 實踐當然也能逐步培養(yang) 人才,不過高校如果能做好儲(chu) 備人才的通識教育、專(zhuan) 業(ye) 理論等方麵的鋪墊,那對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就會(hui) 有積極推動作用。
當然,目前就業(ye) 狀況不錯,也不代表其他高校都可以跟風開設電競專(zhuan) 業(ye) 、學生高考誌願可以優(you) 先選擇。以往不乏類似教訓,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因為(wei) 短期就業(ye) 吃香,高校就蜂擁開設,然後盲目擴大招生規模。結果上大學時還很熱門的專(zhuan) 業(ye) ,等到幾年後畢業(ye) 已經供過於(yu) 求。而那些本身就缺乏專(zhuan) 業(ye) 的師資力量、難以保障教學質量的高校,更是白白耽誤學生們(men) 的幾年青春。所以無論高校還是學生,對電競專(zhuan) 業(ye) 還是要有清醒認識,高校不能一看電競好就業(ye) 就盲目開設,學生也不能因為(wei) 自己喜歡打遊戲就覺得專(zhuan) 業(ye) 對口。
高校裏麵的細分專(zhuan) 業(ye) 很多,如果粗略分成兩(liang) 類,一類是著眼於(yu) 提升學生人文或者理論素養(yang) ,比如文史等專(zhuan) 業(ye) ,很難直接用就業(ye) 狀況衡量;另一類則是就業(ye) 導向的,比如電競專(zhuan) 業(ye) ,教育就應該對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有深入了解,在師資和教育模式上,得跟得上行業(ye) 的快速變動。這對高校的要求其實很高,如果不能保持對行業(ye) 的敏感性,那培養(yang) 出的學生很難為(wei) 現實所需。
傳(chuan) 媒大學前兩(liang) 屆學生就業(ye) 狀況好,很可能也是因為(wei) 在行業(ye) 剛開始興(xing) 盛的時候,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可隨著產(chan) 業(ye) 的逐步成熟,對人才的要求也會(hui) 變得越來越苛刻。這是人力資源市場的規律。而電競專(zhuan) 業(ye) 學生要想在人才市場持續“真香”,還是需要相關(guan) 的高校不斷優(you) 化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ang) 的質量,不斷適應電競行業(ye) 新變化。(守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