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醫養結合,提升老年人獲得感
作者:梁萬(wan) 年(清華大學萬(wan) 科公共衛生與(yu) 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健康中國研究院院長)劉躍華(清華大學智庫科研主管,副研究員)
近年來,我國正處於(yu) 人口老齡化階段,伴隨而來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護需求的增多。得益於(yu) 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我國醫養(yang) 結合服務模式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國高度重視老年健康服務體(ti) 係的建設和發展,製定《“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等規劃,出台一係列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建立綜合連續、覆蓋城鄉(xiang) 的老年健康服務體(ti) 係,對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複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各方麵提出了相應要求和具體(ti) 的工作部署。
日前,國家衛健委會(hui) 同相關(guan) 部委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醫養(yang) 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是對我國醫養(yang) 結合政策體(ti) 係、服務體(ti) 係、標準體(ti) 係、人才體(ti) 係、信息體(ti) 係的進一步完善,更加明確了發展方向、定位及具體(ti) 的實施路徑,為(wei) 我國醫養(yang) 結合穩步發展創造了良好的製度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ge) 突破點及亮點:
首先,強化了醫養(yang) 結合的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醫養(yang) 結合的需求主要在基層,要加強基層醫養(yang) 結合的補短板工作。對此,《指導意見》提出,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xiang) 鎮衛生院或社區養(yang) 老服務機構、特困人員供養(yang) 服務機構(敬老院)利用現有資源,內(nei) 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xiang) 鎮)醫養(yang) 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wei) 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醫養(yang) 結合服務;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yu) 社區養(yang) 老服務機構、社區康複站,鄉(xiang) 鎮衛生院與(yu) 特困人員供養(yang) 服務機構(敬老院),村衛生室與(yu) 農(nong) 村幸福院、殘疾人照護機構統籌規劃;鼓勵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醫養(yang) 結合服務,加強康複醫院、護理院和安寧療護機構建設,改造增加養(yang) 老機構的護理型床位和設施;鼓勵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養(yang) 老機構內(nei) 部設置醫療衛生機構,提升診療服務質量。同時,探索養(yang) 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按需進行規範轉換機製;支持社會(hui) 力量建設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醫養(yang) 結合能力突出的養(yang) 老機構等。
其次,明確了醫養(yang) 結合服務內(nei) 容與(yu) 模式。服務內(nei) 容上通過整合預防、醫療、保健、護理、健康管理、健康促進的一體(ti) 化服務,突出醫養(yang) 結合的綜合性、連續性服務;服務模式上,強化以人為(wei) 本,提倡照護服務模式,突出健康為(wei) 中心,強調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wei) 抓手;服務具體(ti) 形式將機構和居家上門服務相結合。同時,要注重信息化建設,建立老年人健康和養(yang) 老狀況信息采集、統計分析和服務管理信息係統,摸清底數,明確需求。
再次,拓展了醫養(yang) 結合人才資源供給。通過加強對相關(guan) 人員的培訓培養(yang) ,鼓勵普通院校、職業(ye) 院校設置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擴大招生規模,進一步拓寬院校培養(yang) 與(yu) 機構培訓相結合的人才培養(yang) 培訓路徑等。發揮有關(guan) 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作用,加強對以護理失能老年人為(wei) 主的醫療護理員培訓。此外,鼓勵醫務人員特別是退休醫務人員到相關(guan) 機構從(cong) 事醫養(yang) 結合服務,並建立相關(guan) 激勵機製;建立誌願者服務隊伍,鼓勵誌願服務人員為(wei) 照護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家屬提供服務。
最後,優(you) 化了相關(guan) 支持配套政策。創新價(jia) 格政策。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采取“醫藥服務價(jia) 格+上門服務費”,其中上門服務費可綜合考慮相關(guan) 因素實行自主定價(jia) ;強化醫保支持,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治療性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同時,探索對住院安寧療護、醫療康複等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較穩定的疾病實行按床日付費。推動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鼓勵發展商業(ye) 健康險,構建多渠道的籌資機製,提高需求者的購買(mai) 力,形成多層次醫養(yang) 保障格局。
《指導意見》通過相關(guan) 多元主體(ti) 的結合,有助於(yu) 形成一個(ge) 具有示範效應的服務和供給鏈。各地要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科學做好健康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總體(ti) 建設,將醫養(yang) 結合納入經濟社會(hui) 建設發展總體(ti) 規劃,為(wei) 廣大老年人提供專(zhuan) 業(ye) 規範、方便可及、綜合連續的健康養(yang) 老服務,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相信未來的中國老年健康服務體(ti) 係建設會(hui) 上一個(ge) 更高的台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