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生態環境部:對環評弄虛作假“零容忍”

發布時間:2022-07-22 10:2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北京7月21日電(記者張蕾、袁於(yu) 飛 通訊員肖敏淇)“各地正抓緊全麵排查在環評信用平台建立誠信檔案的環評單位和環評工程師,對8000多家環評單位和14000多名從(cong) 業(ye) 環評工程師做到一家一家過、一個(ge) 一個(ge) 查,堅決(jue) 清理不具備技術能力的‘空殼’環評公司和存在‘掛靠’等違規行為(wei) 的環評工程師,以及誠信檔案基礎信息存在問題的單位和人員。”7月21日,在生態環境部舉(ju) 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jia) 與(yu) 排放管理司司長劉誌全說。

  劉誌全表示,從(cong) 全國環評文件常態化複核情況來看,雖然環評文件粗製濫造、弄虛作假屬於(yu) 個(ge) 別情況,但性質極其惡劣,對環評製度公信力的損害十分嚴(yan) 重,因此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對環評弄虛作假行為(wei) 應該始終堅持“零容忍”態度,保持嚴(yan) 懲重罰的態勢。

  據悉,自從(cong) 環評弄虛作假違法行為(wei) 被寫(xie) 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後,2021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公檢法司等相關(guan) 部門主動擔當作為(wei) ,指導全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常態化監管,針對故意提供虛假環評文件且情節嚴(yan) 重的典型案例,嚴(yan) 格依法處理處罰,已將存在環評文件編製質量等問題的265家單位和217人列入環評失信“黑名單”或限期整改名單,分四批將29份環評文件有嚴(yan) 重質量問題的線索移交至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查處。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已依法查處環評文件有嚴(yan) 重質量問題的案件50多件,罰款金額1400多萬(wan) 元。近期,生態環境部還將公開一批典型案例,加強對環評文件編製中不負責任、粗製濫造和弄虛作假等行為(wei) 的震懾和警示,並進一步對涉嫌環評造假的違法犯罪分子予以嚴(yan) 厲打擊。

  在積極推動司法實踐的同時,生態環境部持續強化智能精準監管,已對全國審批的十幾萬(wan) 份環評文件開展智能複核查重,對其中830多份環評文件開展重點複核。此外,依托環評信用平台數據信息,生態環境部建立了環評人員從(cong) 業(ye) 異常情況的按季度預警機製,分批向地方生態環境部門預警142名環評人員,提高其編製環評文件的複核比例,並對相關(guan) 環評單位開展靶向抽查和現場監管。

  劉誌全透露,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堅決(jue) 打擊環評弄虛作假行為(wei) ,積極協調地方和公檢法等部門推動依法查辦環評造假典型案件,進一步落實好環評監管長效機製,全麵加強環評文件質量監管,尤其是嚴(yan) 格落實建設單位主體(ti) 責任,強化環評單位和人員直接責任,落實評估和審批中的把關(guan) 責任,切實築牢“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讓環評真正發揮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把關(guan) 的重要作用。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