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業·全社會在行動14】“雲端”聯絡員 線下“搭台人”
【促就業(ye) ·全社會(hui) 在行動14】
光明日報記者 俞海萍
鳳凰花再次開滿了路口,一年一度的畢業(ye) 季如約而至。
“我曾頂著烈日,在工地上澆混凝土、實地測量,也曾紮進科室,細致周密地做好建設管理工作。熱汗淋漓雖然是一種難耐的煎熬,但這種堅守,讓我感受到了建設者們(men) 對城市最真實的告白。”依依不舍地告別清華園之際,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閩籍應屆畢業(ye) 生郭智傑深深感激自己的“實習(xi) 時光”。正是這段經曆,使他從(cong) 容地完成了從(cong) “學業(ye) ”到“就業(ye) ”的過渡。
“我已與(yu) 中建海峽公司簽約。我決(jue) 心為(wei) 家鄉(xiang) 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在從(cong) 學校到社會(hui) 的人生轉折點上塑造一個(ge) 更好的自己,實現人生價(jia) 值。”郭智傑說,從(cong) “返閩實習(xi) ”到“返閩就業(ye) ”的最後一公裏,是大學生實習(xi) “揚帆計劃”幫助他打通的。
去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即將踏入畢業(ye) 班的郭智傑發現了共青團開展的“揚帆計劃”。從(cong) “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到“海洋經濟”“文旅經濟”,2357家用人單位,21863個(ge) 實習(xi) 崗位,琳琅滿目,瞬間“點亮”了郭智傑的目光:“一扇大門被推開了,仿佛看到了閃閃發光的未來!”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通過“揚帆計劃”微信小程序,結合自身專(zhuan) 業(ye) 和工作意向,在線上投遞了簡曆。令他驚喜的是,小程序中的“千校萬(wan) 崗”等模塊,為(wei) 他提供了“一站式”的線上實習(xi) 就業(ye) 服務;“線上直播廳”“企業(ye) 雲(yun) 觀摩”,則幫助他在疫情出行不便的情況下,徜徉“雲(yun) 端”,輕鬆完成了許多以往需要來回奔波的溝通環節。
“嘿!一大波實習(xi) 崗位拍了拍你!”在這個(ge) 暑假,有十幾萬(wan) 名像郭智傑這樣的大學生通過“揚帆計劃”找到了心儀(yi) 的實習(xi) 崗位。目前,“揚帆計劃”已累計發布各級政務實習(xi) 崗位信息3.8萬(wan) 個(ge) ,企業(ye) 實習(xi) 崗位信息19.5萬(wan) 個(ge) ;組織開展職場體(ti) 驗活動3120場,參與(yu) 學生13.8萬(wan) 人次。
“揚帆計劃”成了求職學子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聯絡員”,給了在校學生熟悉真實工作環境的機會(hui) ,幫助他們(men) 經受崗位鍛煉、明確職業(ye) 方向,讓很多人深感“真正找起工作來,目標更明確了”!
求職,不僅(jin) 僅(jin) 是畢業(ye) 前的簡曆投遞、筆試麵試,更是一個(ge) 貫穿全周期的成長過程。越來越多的地方意識到,為(wei) 畢業(ye) 生們(men) 做好“雲(yun) 端”聯絡之外,還得將服務工作前置,提前在線下“搭好台”。
比如,郭智傑所在的福建省,已經搭建了擁有4.6萬(wan) 名學生信息的“省外閩籍優(you) 秀學子信息庫”,今年新收錄省外“雙一流高校”閩籍學子11264人的信息。有了這個(ge) 信息庫,就可以向庫中每一位省外閩籍學子點對點發送短信、郵件,讓就業(ye) 信息送達得更加精準。
大學生完成暑期實習(xi) 後,會(hui) 收到用人單位出具的實習(xi) 鑒定,還會(hui) 收到團省委統一製作的實習(xi) 證書(shu) ;對於(yu) 優(you) 秀實習(xi) 單位,團省委還將為(wei) 其授牌,成為(wei) 大學生實習(xi) 基地。這些舉(ju) 措,都為(wei) 大學生成功求職提供了實打實的幫助。
“這個(ge) 夏天的青春記憶,被凝結在了小小的畢業(ye) 證書(shu) 裏;全社會(hui) 促就業(ye) 的共同努力,深深刻在我心中。”郭智傑開心地說,“我會(hui) 走好今後的人生路,不辜負每一份善意和幫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