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跟著美食博主去“探店”

發布時間:2022-07-22 10:48: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隨著網紅經濟風生水起,越來越多線上平台開始推廣探店類視頻,通過“雲(yun) 體(ti) 驗”帶動線下消費。這一新形式能否實現消費者、商家和博主的多方共贏?如何完善監督管理,保障消費者權益?

  “雲(yun) 體(ti) 驗”吸引大批粉絲(si)

  “大家看一下這個(ge) 烤魚,外焦裏嫩,用到了店家特製的醬料調味……”北京市東(dong) 城區居民項女士正津津有味地收看美食博主的探店直播。“這個(ge) 博主的拍攝團隊挺專(zhuan) 業(ye) ,拍出的菜看著都很精美,我喜歡。”項女士說。

  記者了解到,探店指的是一些博主通過製作視頻或者圖文作品,記錄在各種店鋪吃喝玩樂(le) 時的體(ti) 驗感受。在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shu) 等平台上,此類內(nei) 容廣受歡迎,並被很多用戶視為(wei) 消費時的重要參考。一些網紅探店博主的粉絲(si) 量超過千萬(wan) 。

  探店類內(nei) 容為(wei) 何能吸引大批粉絲(si) ?在項女士看來,探店視頻一方麵能作為(wei) 休閑時的放鬆娛樂(le) ,另一方麵還能在進店消費時享受一定的折扣,經濟實惠。“通過這類視頻,我經常會(hui) 發現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美食,還有一些新開業(ye) 的店鋪,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另外,很多博主會(hui) 與(yu) 店家合作,發放一些優(you) 惠券或者給粉絲(si) 專(zhuan) 享的折扣價(jia) ,如果我正好需要和朋友聚餐,會(hui) 很劃算。”項女士說。

  對於(yu) 不少自媒體(ti) 從(cong) 業(ye) 者來說,探店博主也是一個(ge) 頗有前景的“賽道”。一名在某短視頻平台擁有20餘(yu) 萬(wan) 粉絲(si) 的美食探店博主告訴記者,自己從(cong) 2021年初開始做探店類短視頻,最初完全是因為(wei) 愛好。“後來逐漸發現,短視頻的傳(chuan) 播麵廣、受眾(zhong) 人群多,而且‘民以食為(wei) 天’,這個(ge) 市場很大,所以就開始專(zhuan) 職做美食探店視頻。”

  這名博主認為(wei) ,短視頻探店的優(you) 點在於(yu) 直觀、簡明,能讓消費者在幾十秒鍾內(nei) ,了解到一個(ge) 飯店的經營特色、就餐環境、優(you) 惠活動等信息。“既能幫助顧客找到合適的飯店,又能幫商家獲得更多的客流量,甚至一躍成為(wei) 網紅餐廳,可以說是一種‘雙贏’的營銷手段。”

  有償(chang) 拍攝應標明

  據業(ye) 內(nei) 人士介紹,目前探店類內(nei) 容主要分兩(liang) 種:一是博主自己選擇店鋪,真實消費後分享體(ti) 驗;二是博主與(yu) 店鋪合作,進行有償(chang) 推廣營銷。對於(yu) 這兩(liang) 種探店模式,店家怎麽(me) 看?

  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西大望路附近走訪了幾家飯店。多位店主表示,如果遇到探店博主在自行消費的同時進行拍攝,並不會(hui) 阻止,但更希望對方能提前告知。還有兩(liang) 家店鋪曾與(yu) 網紅博主主動合作過探店營銷。一名店主告訴記者,此前受疫情影響,到店消費的客流量有所減少,“現在短視頻平台的吸引力很大,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一新途徑,帶動顧客重新來到店裏,進行線下消費。”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副教授朱曉娟認為(wei) ,不論哪種形式的探店,都要遵循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要求。探店博主拍攝或上傳(chuan) 視頻前最好告知店家,征得同意,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博主發布的視頻,也應是對店家環境、價(jia) 格、服務、商品等情況進行的真實客觀描述。如果店主不想宣傳(chuan) ,完全有權拒絕拍攝。

  對於(yu) 探店博主與(yu) 店家合作營銷或向店家收取費用後進行拍攝宣傳(chuan) 的行為(wei) ,根據廣告法有關(guan) 規定,實際上已構成了一種廣告宣傳(chuan) 行為(wei) 。朱曉娟說,這種通過互聯網媒介,以競價(jia) 排名、新聞報道、經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推銷商品或服務,應當顯著標明“廣告”,以便消費者能夠辨認。

  誠信底線要守住

  隨著探店博主人數的增加,行業(ye) 內(nei) 也出現一些魚龍混雜的現象。有的探店博主為(wei) 了利益,對菜品進行虛假或誇大的宣傳(chuan) ,使部分消費者上當受騙。還有的博主打著探店旗號,到店內(nei) 吃“霸王餐”,店家不同意就威脅對其進行差評。

  記者采訪的美食探店博主表示,如果想在行業(ye) 內(nei) 持續做下去,真實、誠信一定是基本要求。“比如向粉絲(si) 推薦一家店,但很多人去後發現並不好吃,那這些粉絲(si) 肯定會(hui) ‘掉’,博主也就失去了大家的信任。隻有更多從(cong) 業(ye) 者主動嚴(yan) 格要求自己,才能推動整個(ge) 行業(ye) 良性運轉,共同做大探店類內(nei) 容的市場。”

  相關(guan) 法律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針對此類新興(xing) 行業(ye) 的規範還不夠完善,而像菜品是否好吃、應該給好評還是差評等具體(ti) 問題,主觀性強,監管部門很難認定,這給一些不誠信的個(ge) 人或商家提供了鑽空子的機會(hui) 。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指出,從(cong) 長遠角度看,應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規章製度,對博主探店行為(wei) 的法律屬性進行明確細化。監管部門應當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對存在違法違規或損害公眾(zhong) 利益的行為(wei) 進行嚴(yan) 厲打擊;有關(guan) 平台要健全規則並加強日常監管,商家須誠信守法經營,探店博主須守住誠信底線,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真實客觀的評價(jia) 內(nei) 容;消費者也要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如果發現自身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及時保留相關(guan) 證據,依法維權。(李 貞)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