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課堂、作業、課後全方位發力,教學之變潤物無聲

發布時間:2022-07-26 09:4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校內(nei) 培養(yang) 之變】

  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劉博超

  又一年,清蟬的歌聲爬上樹梢。又一夏,孩子們(men) 的托管假期開啟。

  7月11日,成都青白江區大彎小學校北區分校第一期暑期托管班開班。炎炎夏日,孩子們(men) 依然在涼爽的教室裏閱讀,在室內(nei) 籃球場揮汗如雨,在棋盤上橫馬跳卒、車攻炮轟,你來我往,難解難分。

  金黃的油菜籽正等待著收割,綠油油的各式蔬菜長滿地頭,在池塘邊,還有大鵝在愜意地戲水玩耍。同學們(men) 一邊專(zhuan) 注聆聽老師講解的動作要領,一邊自己動手采摘成熟的油菜籽:一手握住莖稈,一手迅速剪下,裝滿竹筐後,送到不遠處的晾曬場上進行曝曬……這是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小學課後服務的一景。

  家長們(men) 不再擔心孩子一個(ge) 人在家,不再擔心荒廢了這個(ge) 夏日:校園裏,有沉浸教學的老師、值崗守護的保安、忙碌的廚房師傅、歡樂(le) 的小夥(huo) 伴。

  “雙減”一年間,暑期托管、課後服務相繼成為(wei) 學校標配,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有效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雙減”,對學生、家長來說是一種“減負”,但對學校及教師而言,卻是責任和擔當。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一年的時間,學校發生了哪些變化?

   1、五育並舉(ju) ,教學理念回歸本質

  “我們(men) 發現,教學變革,挑戰最大的、最難以適應的是教師。對於(yu) 學生來說是沒有障礙的,孩子們(men) 大多是張開懷抱歡迎的。”長沙高新區白馬學校副校長賀慧華直言。

  教師們(men) 麵臨(lin) 的是一個(ge) 個(ge) 現實問題:如何處理好學生作業(ye) 量和質的問題,課堂教學如何提質增效,課內(nei) 教學與(yu) 課後活動如何銜接,孩子基礎能力如何培養(yang) ……

  “‘雙減’背後的理念是: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讓每個(ge) 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課程,實現全麵而有個(ge) 性的發展。”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長塘裏小學校長肖陳慧表示。

  “習(xi) 慣養(yang) 成記錄卡”是長沙高新區白馬學校的孩子們(men) 在新學期新獲得的寶貝,在這所農(nong) 村學校,考慮到家長輔導能力不夠,學校重點加強課後服務的管理,周一到周四孩子們(men) 在課後服務期間能完成所有的書(shu) 麵作業(ye) ,回家後可以閱讀課外書(shu) 、做運動、做家務。孩子們(men) 在養(yang) 成良好學習(xi) 習(xi) 慣的同時,也養(yang) 成了良好的生活習(xi) 慣。

  長塘裏小學創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五育並舉(ju) ,5個(ge) 維度配套設置對應的二維碼,智能化采集每個(ge) 維度的評價(jia) 數據,匯聚到學生網絡學習(xi) 空間。每個(ge) 學期,長塘裏小學評價(jia) 係統會(hui) 自動生成一張學生個(ge) 性化成長畫像,還有一棵成長樹,樹上5個(ge) 蘋果代表德智體(ti) 美勞5個(ge) 維度,學生哪個(ge) 維度表現優(you) 秀,蘋果就長得又圓又大,反之就小一些。學生可以通過畫像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特長,實現全麵發展,個(ge) 性成長。

  方欣怡同學從(cong) 自己的成長畫像一眼就能看出,他在“德智美勞”四個(ge) 維度發展都很不錯,但“體(ti) ”這個(ge) 維度拖了後腿。新學期開始,方欣怡選擇三點半“胖子訓練營”課程,每周三次體(ti) 能專(zhuan) 業(ye) 訓練,一年下來成效顯著,減掉了近二十斤,由小胖墩變成了小帥哥,跑步、跳繩、仰臥起坐、坐位體(ti) 前屈樣樣都優(you) 秀了,他更陽光、更自信了。

  大彎小學校北區分校,改變語文、數學、英語“三巨頭”長期霸占作業(ye) 榜的傳(chuan) 統現象,將道德與(yu) 法治、體(ti) 育、勞動教育、音樂(le) 、美術等學科融入課後作業(ye) 中,大幅減少“三巨頭”的書(shu) 麵作業(ye) ,留足時間讓孩子去跑、去跳、去遊戲,引導孩子們(men) 在課後時間去觀察、去欣賞、去操作、去驗證,一步步拓展“作業(ye) ”的寬度,促進學生素養(yang) 全麵提升,推進“五育並舉(ju) ”落地生根。

  “我們(men) 從(cong) 它小的時候,還是一顆種子的時候,就一直嗬護著,嗬護到現在,已經豐(feng) 收了。看著這一片肥沃的油菜地被我們(men) 一掃而空,心裏滿滿的成就感,同時也知道了每一株油菜都來之不易。”學生戚雅君說。

  淮陰小學利用校園麵積較大、臨(lin) 近城郊的特點,開辟出占地30畝(mu) 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勞動課專(zhuan) 用場地“行知農(nong) 場”,將課後服務與(yu) 學生勞動教育相結合。校長鄭鵬介紹:“40個(ge) 社團在家禽、水產(chan) 、果蔬、糧食、農(nong) 具以及中草藥6個(ge) 功能區活動。結合四季農(nong) 事和小學生成長規律,學校開發了‘蠶課程’‘蒲課程’‘藥課程’等,內(nei) 容涉及閱讀、寫(xie) 作、寫(xie) 生、科學、運動五大領域。”

  “下一步,我們(men) 將緊緊圍繞勞動課程標準開發更加多元的、適合的勞動課程群,為(wei) 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勞動實踐空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提高勞動能力,塑造勞動品質,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全麵提高育人水平。”鄭鵬告訴記者。

  2、讓孩子站在課堂的最中央,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旋律,課堂教學是老師的主陣地。

  “剝奪學生的健康發展時間,剝奪學生的健康發展機會(hui) ,來一味謀取分數,這是不可取的。我們(men) 通過教育智慧的提升,通過學習(xi) 型課堂的建設,真正讓孩子們(men) 參與(yu) 課堂,體(ti) 驗學習(xi) ,親(qin) 曆過程,形成自我學習(xi) 能力,從(cong) 而實現教育質量提升的目標。”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實驗學校教導處主任柯育忠深有感觸。

  改進教師備課方式,由過去備教材轉變為(wei) 備學情;改進課堂學習(xi) 方式,由教師講授為(wei) 主轉變為(wei) 師生共同參與(yu) ;改進練習(xi) 作業(ye) 方式,由統一作業(ye) 轉變為(wei) 分層作業(ye) 。老師們(men) 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他們(men) 走進教材,引導他們(men) 換一種眼光審視教材、探究教材,讓學生主動親(qin) 近被冷落的教材。每一個(ge) 學生正是在接收、判斷、篩選、整合信息的過程中,最終建構起屬於(yu) 自己的知識,在這一過程裏真正學會(hui) 學習(xi) 。

  研討成為(wei) 教師們(men) 的常態。“雙減”之下作業(ye) 設計該如何進行?

  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實驗學校倡導探究類、收集型、實踐性作業(ye) ,即時性作業(ye) 與(yu) 長周期作業(ye) 相結合,不拘形式地廣泛開展作業(ye) 專(zhuan) 題研討活動,初步形成學生作業(ye) 設計遵循的框架,擬定了關(guan) 於(yu) 學生作業(ye) 設計、布置及批改要求的一係列製度指引。

  大彎小學校北區分校的語文老師在研讀中碰撞,在碰撞中分享,研討作業(ye) 減負的轉變與(yu) 價(jia) 值。作業(ye) 已不是傳(chuan) 統意義(yi) 的課後訓練,它已融匯在學習(xi) 的全過程中,已從(cong) 附屬意義(yi) 的課後活動,發展成為(wei) 另一具有獨立意義(yi) 的學習(xi) 活動。作業(ye) 優(you) 化設計的根本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是從(cong) 技能立意到素養(yang) 立意的轉變。

  作業(ye) 管理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在北京市十一學校豐(feng) 台小學,兒(er) 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被應用到作業(ye) 管理之中。通過分析產(chan) 生“認知負荷”的原因,從(cong) 小學階段常見的求知動力、勝任動力、考試學業(ye) 成就動力和交往趨利動力等幾個(ge) 角度進行作業(ye) 設計研究,實現兼顧學習(xi) 目標與(yu) 學習(xi) 者感受的雙重目標。

  在整體(ti) 課業(ye) 輔導的基礎上,北京中關(guan) 村三小根據學生的學習(xi) 能力開設了不同程度的學科延展課程,重在培養(yang) 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ang) 和學習(xi) 方法。語文開設了整本書(shu) 閱讀的共讀班、數學開設了思維訓練班、英語開設了英語趣說和英語“悅”讀,這些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同年級走班上課。

  7月14日,在沂蒙革命老區,一場別開生麵的暑期作業(ye) 管理調度在山東(dong) 省臨(lin) 朐縣嵩山小學龍門社區服務片區舉(ju) 行。李守祥老師帶著孩子們(men) 到佛手瓜種植基地裏,現場測量種植的行距、株距,計算畝(mu) 栽植數量。孩子們(men) 興(xing) 致勃勃,兩(liang) 人一組用心測量、記錄、計算,很快一組組數據便出現在孩子們(men) 的作業(ye) 本上。計算完成後,李老師又帶領孩子們(men) 進行實地勘察印證,對計算錯誤的孩子進行現場指導。

  “我以前最愁數學課了,總感覺數學問題很難理解。老師帶著我們(men) 到現場操作,好多問題一下子就明白了。”四年級學生王凱琳欣喜地說。

  “我做體(ti) 驗教育已經16年了,鄉(xiang) 村學校有獨特的教育資源,我們(men) 要立足山區特色,深挖田間地頭、青山綠水的自然資源的教育內(nei) 涵。”李守祥介紹,學校將組織學生開展趕農(nong) 村大集、幫瓜農(nong) 售賣佛手瓜、實測計算水庫大壩土石方、現場考察抽水蓄能建設項目等一係列體(ti) 驗式暑期作業(ye) ,讓學生通過“身臨(lin) 其境”式的現場觀察、動手實操,把說教式的教學變成直觀的體(ti) 驗,讓課後作業(ye) 從(cong) “一刀切”變成“自助餐”,將教育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ge) 角落。

   3、追風而行,教師積極探索教育新模式

  “作為(wei) 非學科類教育的音樂(le) 課,受到了學校與(yu) 社會(hui) 越來越高度的重視,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感受美育的真正意義(yi) 。”長塘裏小學音樂(le) 教研組組長龔永枚感慨。

  以前看著孩子們(men) 沉重的書(shu) 包,厚厚的鏡片,龔永枚常常問自己,教育的目的是什麽(me) ?教育應該是讓孩子熱情地參與(yu) ,全身心投入,喜歡自己做的事情,擁有一技之長,長大後能夠知道幸福是什麽(me) 。可腦袋裏塞滿了習(xi) 題公式和堆得高高的練習(xi) 冊(ce) ,他們(men) 會(hui) 去思考自己未來想幹什麽(me) 嗎?他們(men) 還有星辰大海的想象嗎?

  “雙減”政策的到來,給這位音樂(le) 老師極大的衝(chong) 擊,音樂(le) 教育是可以為(wei) 孩子帶來幸福愉悅的情感體(ti) 驗的。他的視角也隨之變寬、變遠,從(cong) 課堂教學的角度去探索真正的以美育人。

  在探索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時,龔永枚老師攜手語文老師、美術老師進行學科融合課程設計,打造“四自”智慧課堂。在以語文課《拍手歌》為(wei) 主線的基礎上,將音樂(le) 課中孩子們(men) 比較耳熟能詳的《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為(wei) 創新點,一起和孩子將語文課中的內(nei) 容進行歌詞創編、整合,再配上美麗(li) 的圖畫,使孩子們(men) 能用更輕鬆愉悅的方式掌握語文知識,會(hui) 用更形象生動的畫麵表達,並快樂(le) 歌唱。

  在長沙高新區白馬學校,副校長賀慧華這學期開始嚐試帶領學生做項目式學習(xi) ,開展綜合學習(xi) 德育課程,以利於(yu) 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與(yu) 合作意識。農(nong) 村學校,學生習(xi) 慣於(yu) 接受式學習(xi) ,問題意識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欠缺。“雖然這個(ge) 新課題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但是我們(men) 至少已經開始了行動。”賀慧華說,2022版新課標要求,每學期不少於(yu) 10%的課時用於(yu) 跨學科綜合學習(xi) 課程。白馬學校下學期將立足各學科,麵向全體(ti) 學生積極探索項目式學習(xi) 的教學實踐。

  北京師範大學廣州實驗學校四年級楊思雨同學開學初就迫不及待地選定了“1+X”課程,每周一次的社團活動,她將書(shu) 法列入自己的課程清單。每周五天的多種體(ti) 驗型課程,她分別選修了書(shu) 法、合唱、跳繩和羽毛球。

  “現在再也不用每天放學後往培訓班趕場了,省去了來回路上不少時間,每天回家後能輕鬆愉快地寫(xie) 作業(ye) 。”楊思雨說。

  楊思雨媽媽則更加開心,“雙減”前每天下午4點放學前就要到校,接她去培訓班上輔導課,來回路上時間加上等待時間,回到家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每天總覺得很匆忙,現在,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jue) ,課程質量也有保障。體(ti) 育、美術、音樂(le) 各個(ge) 社團培養(yang) 著孩子們(men) 的興(xing) 趣,護航孩子們(men) 在“雙減”的時代浪潮中,向陽生長、追風而行。

  “雙減”政策出台以來,學生的負擔明顯減輕,但是也有一些家長擔憂——在作業(ye) 量減少,小學一二年級沒有書(shu) 麵家庭作業(ye) 、沒有紙筆測試的情況下,孩子學得怎麽(me) 樣,心裏有點沒底。

  “未來我們(men) 將探索從(cong) 孩子的全麵成長進行評價(jia) ,讓家長更放心。”麵對家長的疑問,柯育忠和教師們(men) 在“雙減”之路上不斷探索著。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