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新型消費拓展內需新空間
內(nei) 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近年來,以網絡購物、“互聯網+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費蓬勃發展,對保障民生、釋放消費潛力、穩定經濟增長等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wei) 拓展內(nei) 需新空間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新型消費是指不斷適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和方向,利用各類新技術形成一係列新業(ye) 態、新模式、新場景和新服務,有效滿足消費者對更好產(chan) 品和服務需求的各類消費。相較傳(chuan) 統消費,新型消費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成長性和適配性。
一方麵,線上與(yu) 線下、業(ye) 態與(yu) 場景的融合發展使得新型消費能夠顯著提升消費便利性、拓寬消費選擇空間,有利於(yu) 滿足個(ge) 性化、多樣化和特色化消費需求,能有效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特別是隨著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等迅猛發展,新型消費能有效促進生產(chan) 與(yu) 消費、供給與(yu) 需求的適配,促進生產(chan) 者與(yu) 消費有效互動,實現消費資源的更高效配置。
另一方麵,新型消費能夠打破消費的時空限製,擴大傳(chuan) 統商品和服務消費可觸達的範圍,既有助於(yu) 擴大消費規模,又有助於(yu) 提高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jia) 值、降低供給成本、提升生產(chan) 效率,從(cong) 需求和供給兩(liang) 側(ce) 拓展經濟發展空間。網絡購物、智慧零售等推動供應鏈柔性化敏捷化發展,快遞配送、即時零售等推動流通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這些都有助於(yu) 打通經濟循環堵點、連接產(chan) 業(ye) 鏈條斷點,有效促進生產(chan) 、流通和消費的暢通循環。
與(yu) 此同時,新型消費還成為(wei) 擴大就業(ye) 的重要力量。新型消費發展帶動了新就業(ye) 形態的蓬勃發展,網上零售、快遞、外賣、網約車、網絡直播、知識分享等業(ye) 態提供了各種靈活就業(ye) 模式,有助於(yu) 穩定和擴大就業(ye) 。目前,我國有約2億(yi) 靈活就業(ye) 人員。新就業(ye) 形態已經成為(wei) 吸納就業(ye) 的重要渠道,對提高勞動參與(yu) 率、增強就業(ye) 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的作用日益凸顯。
近年來,新型消費的重要作用日漸凸顯。在擴消費方麵,2021年我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1萬(wan) 億(yi) 元,比2012年增長1.1倍,其中,網上零售額增長9倍,達到13.1萬(wan) 億(yi) 元。我國連續9年保持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地位。線上消費有效帶動消費恢複性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63007億(yi) 元,同比增長3.1%。在線健康醫療、在線文娛、在線旅遊、在線健身等成為(wei) 增長新熱點,帶動服務性消費較快增長。2021年人均服務性消費占居民消費比重為(wei) 44.2%,比2013年提升4.5個(ge) 百分點。
麵向未來,更加充分地發揮新型消費拓展內(nei) 需新空間的積極作用尤為(wei) 重要。需準確把握新型消費快速發展的總體(ti) 趨勢,立足補短板、強弱項、重協同,進一步增強新型消費對擴內(nei) 需、穩就業(ye) 的支撐。
一是營造促進新型消費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有序破除醫療、養(yang) 老、托育等重點服務領域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和隱性壁壘,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優(you) 化商業(ye) 、文化、旅遊、體(ti) 育、交通等消費跨界融合發展的監管政策體(ti) 係。
二是持續提升新型消費的供給質量。鼓勵新業(ye) 態、新模式、新場景發展,完善雲(yun) 計算、線上支付、人工智能等配套應用,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消費,加快健全新型消費的產(chan) 品技術標準和服務標準體(ti) 係。
三是增強新型消費對穩就業(ye) 的支撐能力。建立適應新就業(ye) 形態的多樣化勞動標準體(ti) 係,更好維護勞動者權益,將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納入勞動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範圍。進一步完善靈活就業(ye) 人員的社會(hui) 保險政策,調整優(you) 化繳費方式和繳費基數、比例、年限等。
四是協同推進新型消費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有效銜接終端消費需求,優(you) 先布局投資消費帶動強、乘數效應大的設施。新型消費應為(wei)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明晰目標、提供需求空間,引領新網絡、新設施、新平台、新終端建設,加快形成消費投資互促共進、持續增長的良好局麵。(王 蘊 作者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