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家長注意了,孩子腿疼不一定是生長痛

發布時間:2022-08-29 09:48:00來源: 科技日報

  最近,許多醫院的生長發育門診日接診量迎來高峰。其中,不少患兒(er) 及家長是來谘詢身高問題的。孩子的長高問題,是很多父母的“心頭大事”。趁著暑假,那些希望孩子能“更高一籌”的家長,便帶著娃去就診,希望他們(men) 可以長得更高。

  前不久,12歲的林林被媽媽帶去看病,起因也是身高問題。林林媽媽因擔心兒(er) 子長不高,便讓林林每天做摸高跳600個(ge) 。堅持半個(ge) 多月後,林林腿痛異常,家長竊喜,認為(wei) 是“生長痛”,便沒將此事放在心上。結果,林林的關(guan) 節疼痛加重以致不能下蹲,就醫後被診斷出脛骨結節骨骺炎。

  無獨有偶,不久前,湖北武漢一兒(er) 童經常在夜間喊腳痛,去醫院做足部X光和CT檢查,也未發現存在骨折的情況,家長就以為(wei) 孩子是生長痛,沒太在意。結果孩子還是經常在夜間被疼醒。直到再次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引起孩子足部疼痛的,並非生長痛而是骨樣骨瘤,必須要經過手術治療。

  那麽(me) ,什麽(me) 是生長痛?哪些疾病容易和生長痛相混淆?我們(men) 又該如何將其與(yu) 生長痛進行區分?科技日報就此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生長痛是身高猛長期出現的現象

  “顧名思義(yi) ,生長痛是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hui) 出現的一種疼痛現象。”北京兒(er) 童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曹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那麽(me) ,什麽(me) 年齡段會(hui) 出現生長痛呢?曹雋稱:“生長痛主要跟生長速度有關(guan) ,因此生長痛會(hui) 出現在兩(liang) 個(ge) 生長發育的高峰期:5歲以前和青春期。臨(lin) 床上,5歲以內(nei) 的幼兒(er) 比較常出現生長痛,青春期的生長速度沒有5歲以前快,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對疼痛的耐受能力較好,所以生長痛不是很明顯。”

  一般來說,生長痛主要表現為(wei) 下肢疼痛,這是因為(wei) 下肢負責負重,而且下肢生長速度較快。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高峰期,生長痛可能反複發作,一般可以持續幾周、幾個(ge) 月甚至幾年。

  曹雋介紹,生長痛主要有三個(ge) 特點:一是雙側(ce) 疼痛;二是疼痛位置不固定;三是以夜間痛為(wei) 主。

  “與(yu) 其他一些下肢疼痛不同,生長痛是雙側(ce) 下肢疼痛。與(yu) 一般疾病不同,生長痛並沒有特別明確的疼痛位置。由於(yu) 下肢的生長發育是以膝關(guan) 節為(wei) 中心,因此生長痛通常集中在膝關(guan) 節附近,但是如果問孩子具體(ti) 是膝蓋哪兒(er) 疼,孩子很難說清楚具體(ti) 部位。至於(yu) 為(wei) 什麽(me) 生長痛發生的時間以夜間為(wei) 主,可能是因為(wei) 白天有很多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到了晚上這些事相對減少,孩子就容易感覺到身體(ti) 上不舒服。”曹雋解釋道。

  談及生長痛發生的原因,曹雋表示:“生長痛之所以發生,是由於(yu) 孩子骨骼在迅速生長,導致骨骼周圍的軟組織(肌肉、神經、皮膚等)受到牽拉,從(cong) 而引起疼痛感。確切地說,這種疼痛是一種‘刺激’,因身體(ti) 發育產(chan) 生的刺激,目的是促進原組織繼續生長,讓孩子下肢長得更長,這個(ge) 過程的確會(hui) 有一些不舒服。”

  出現生長痛並不是什麽(me) 壞事,這種現象意味著孩子的身體(ti) 在生長。“所有兒(er) 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都會(hui) 出現生長痛,它是身高猛長期必然會(hui) 出現的現象。”曹雋稱。

  “雖然生長痛不可避免,但生長痛隻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暫時現象。而且生長痛跟換牙疼一樣,是一種生理性反應,並不是生病,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hui) 有任何影響。一旦過了快速生長發育的階段,隨著孩子的骨骼發育成熟,生長痛便會(hui) 自然消失。”曹雋表示,“總體(ti) 來說,生長痛並不可怕,這種疼痛本身不劇烈,疼痛部位也沒有任何外傷(shang) 史,局部組織沒有紅腫、壓痛,也不會(hui) 影響孩子的正常活動。”

  三大類疾病早期症狀與(yu) 生長痛類似

  專(zhuan) 家表示,從(cong) 理論上來講,如果孩子出現生長痛,一般不需要進行特別處理,因為(wei) 這種疼痛會(hui) 自動消失。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家長對此不放心,非去醫院檢查。這時,我們(men) 醫生一般會(hui) 建議家長給孩子適當補鈣,在孩子出現疼痛時,讓孩子多休息,對孩子加以安慰或對疼痛部位進行按摩、熱敷。”曹雋介紹。

  “要注意的是,生長痛不會(hui) 影響孩子的正常活動。所以,在出現生長痛時,沒必要限製孩子的日常活動。當然,如果孩子不是生長痛,而是由外傷(shang) 或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疼痛,孩子自己肯定也不願意走或跑跳。”曹雋稱。

  還有不少家長聽到孩子夜間喊腿腳疼,就默認孩子出現了生長痛,認為(wei) 休息就能好轉。

  對此,曹雋提醒家長多一個(ge) 心眼。“孩子的下肢疼並非都是生長痛,實際上,其他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狀跟生長痛的症狀比較類似。”他說。

  那麽(me) ,有哪些疾病的早期症狀和生長痛的症狀類似呢?

  曹雋介紹稱,第一類是創傷(shang) 類疾病。這包括軟組織、肌肉、韌帶創傷(shang) ,以及骨骼創傷(shang) (骨折、骨損傷(shang) )等。“這類比較好區分,因為(wei) 創傷(shang) 一般會(hui) 有明確的外傷(shang) 病史,比如摔倒過或磕碰過。”他說。

  第二類是感染類疾病。這指的是細菌或病原菌進入人體(ti) 後造成的局部疼痛,這類病一般會(hui) 有紅腫熱痛、發燒之類的表現。

  第三類是骨頭良性或惡性病變。“一些良性或惡性腫瘤在早期也會(hui) 表現為(wei) 局部疼痛,比如骨樣骨瘤、骨纖維皮質缺損等良性腫瘤可能會(hui) 導致疼痛。還有一些惡性腫瘤也會(hui) 導致類似生長痛的疼

  痛,比如尤文氏肉瘤、骨肉瘤等。不過,惡性腫瘤進展較快,相對而言容易鑒別。”曹雋說。

  除此之外,孩子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其他一些異常也會(hui) 引起局部疼痛,比如兒(er) 童股骨頭壞死、先天性畸形異常、膝關(guan) 節半月板異常等。

  曹雋告訴記者,臨(lin) 床醫生一般可以通過詢問病史、給孩子查體(ti) 或結合X光片、B超等一些影像檢查結果發現這些疾病,如果通過臨(lin) 床診斷排除了這些疾病,會(hui) 再考慮孩子是不是出現生長痛。“也就是說,對生長痛沒有專(zhuan) 門的檢查方法,隻能把一些常見的疾病排除之後,再考慮生長痛。”他說。

  對下肢不明原因疼痛家長可進行初步判斷

  不過,對普通家長而言,要進行上述的排除工作並非易事。那麽(me) ,麵對孩子下肢不明原因疼痛,家長應該怎麽(me) 做呢?

  曹雋表示:“家長可以先問問孩子,近期有沒有摔過、磕過、被撞過。如果有明確的外傷(shang) 病史,當然就比較容易判斷;如果沒有明確的外傷(shang) 病史,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疼痛程度、疼痛發生的頻率以及相關(guan) 伴隨症狀進行簡單判斷。”

  “從(cong) 疼痛程度上看,如果疼痛影響到了孩子正常的活動、跑跳,那就比較嚴(yan) 重,大概率不是生長痛;從(cong) 疼痛發生頻率上看,如果疼痛劇烈且頻繁,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從(cong) 伴隨症狀上看,如果孩子下肢疼且伴有發燒、關(guan) 節腫脹、皮疹、跛行等症狀,最好請醫生診斷。”曹雋解釋道。

  所以,如果疼痛程度較輕、發生頻率低而且沒有伴隨症狀,並且滿足疼痛位置不固定、雙側(ce) 下肢疼痛,且以夜間疼為(wei) 主,基本上可以判斷為(wei) 生長痛,一般不需要去醫院。但如果疼痛持續時間超過一兩(liang) 個(ge) 月,最好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當然,除了小兒(er) 骨科疾病,其他一些疾病也會(hui) 有類似下肢疼痛的表現,比如風濕免疫類疾病、幼年性特發性關(guan) 節炎,或是神經性疾病、脊髓異常等。為(wei) 此,建議家長首先帶孩子看小兒(er) 骨科,有時候很可能需要風濕免疫科、血液科、神經科等科室進行協助診斷。”曹雋稱,“發現異常後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如果不做判斷就想當然地把下肢疼痛歸結為(wei) 生長痛,可能會(hui) 導致孩子的疾病被延誤診斷。”

  另外,曹雋補充道:“兒(er) 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兒(er) 童最獨特的生理特點就是處於(yu) 生長發育期,而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他們(men) 的身體(ti) 變化幅度非常大。無論是從(cong) 新生兒(er) 到嬰兒(er) ,還是從(cong) 兒(er) 童到青春期,每個(ge) 階段都有顯著的差異。”

  “基於(yu) 這一特點,醫生和家長一定要學會(hui) 以動態眼光觀察孩子的變化,而不能始終以靜態眼光對待孩子的改變。比如,孩子這段時間出現生長痛,絕對不能說孩子之後再出現下肢疼痛也是生長痛,要具體(ti) 情況具體(ti) 分析。否則,可能會(hui) 耽誤一些疾病的發現和治療。”曹雋強調。(代小佩)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