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雷電天氣高發期,如何才能有效防雷?
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韋香惠)過去一周內(nei) ,全國發生兩(liang) 起雷擊傷(shang) 亡事件。專(zhuan) 家提示,目前,已經到了一年中雷電災害最多發時段,開闊地區是較易發生雷擊的地點,大家需多關(guan) 注雷電天氣預警信息,雷雨天盡量減少出門。
雷電災害多發時段來臨(lin)
剛剛過去的一周,雲(yun) 南、安徽兩(liang) 地相繼發生雷擊傷(shang) 亡事件。
根據微信公眾(zhong) 號“南陵發布”通報的消息,26日,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籍山鎮南陵廣場突發雷擊傷(shang) 人意外事件,其中兩(liang) 人已無生命體(ti) 征,符合雷擊致死特征。一名傷(shang) 者經南陵縣醫院急救後,身體(ti) 狀況平穩無生命危險;另一名輕微傷(shang) 者經治療觀察正常後已於(yu) 當晚出院。
僅(jin) 在2天前雲(yun) 南麗(li) 江也發生了雷擊事件。25日,麗(li) 江玉龍雪山省級旅遊開發區管理委員會(hui) 官方微博通報,24日13時34分,玉龍雪山雲(yun) 杉坪突發雷擊傷(shang) 人意外事件。現場一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鄭棟向中新網介紹,全國範圍內(nei) ,6月至8月是雷電出現的高峰期,這與(yu) 夏季對流天氣關(guan) 係密切。鄭棟解釋,雷電是伴隨強對流天氣出現的天氣現象,而強對流天氣一般出現在夏季,所以現在會(hui) 看到較多的閃電發生。大部分陸地地區的閃電活動集中出現在下午,峰值多在當地標準時間的15時至17時。
在閃電活動地理分布上,鄭棟指出,中國雷電分布整體(ti) 呈現出東(dong) 強西弱、南強北弱的特點。華南的珠三角地區是閃電活動較強的區域,此外還有海南島北部、四川盆地、長江流域下遊地區、以及華北和東(dong) 北的局部區域。西北、青藏高原和內(nei) 蒙的閃電活動則相對較弱。
開闊地區也是較易發生雷擊的地點
盡管氣象部門會(hui) 發布雷電預警報告,但鄭棟表示,目前的雷電預報可以給出未來一段時間發生閃電的可能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對閃電活動強弱進行估計,但還無法對雷擊風險進行預測。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發生雷擊事故中,農(nong) 田是最高發的地點,除此之外,建構築物、開闊地區也是較易發生雷擊的地點。
人遭遇雷擊後,即使未致死,也麵臨(lin) 鈍性創傷(shang) ,通常是暫時的神經係統綜合征、肌肉損傷(shang) 、眼部損傷(shang) ,皮膚病變和燒傷(shang) 。
中國科學報文章指出,如果有人遭遇雷擊,通常會(hui) 出現心髒驟停和呼吸停止的現象。這時要立即組織現場搶救,在五分鍾之內(nei) 進行心髒複蘇和人工呼吸,同時趕緊向醫院和急救中心求助。在這一過程中,施救者也要注意雷擊的風險,選擇在安全的地方進行急救。
城市開闊地區避雷可尋找高建築物
“對個(ge) 人來說,最好的防護就是雷雨天待在有防雷設施的建築裏。”鄭棟表示,雷電高發季首先應多關(guan) 注天氣預警預報信息,避免雷雨天外出。
他向中新網介紹,城市由於(yu) 高建築物較多,且普遍進行防雷設計,高建築物相當於(yu) 避雷針,閃電更容易擊中高建築物,並通過防雷設施泄放電流入地,從(cong) 而對位於(yu) 高建築物附近的人員起到保護作用。“即便如此,如果在城市戶外,發現雷電活動來臨(lin) ,仍然建議盡快進入具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內(nei) 部躲避。”
在野外開闊地區,鄭棟建議,首先尋找具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躲避,實在找不到的情況下,要避免使自己或接觸自己的物體(ti) 成為(wei) 相對周圍環境中比較高的目標,因為(wei) 雷電傾(qing) 向選擇比較高的物體(ti) 接閃。不建議在樹下或廣告牌附近停留,因為(wei) 這些物體(ti) 相對周圍環境較高,雷擊概率偏大,當人靠近後,閃電通道可能通過身體(ti) 入地,造成傷(shang) 亡。
如果在野外遭遇猛烈雷電天氣,且沒有躲避條件,他建議人們(men) 雙腳並攏下蹲,降低自身相對周圍環境的高度,並避免一旦閃電擊中附近地麵形成跨步電壓造成傷(shang) 害。
此外,鄭棟還表示,室外開車碰到雷雨天,躲在車內(nei) 也是一個(ge) 比較好的選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