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法律守護好“地球之腎”

發布時間:2022-09-05 10:38: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吳浩

  近日,第四屆龍江東(dong) 部濕地旅遊聯盟大會(hui) 在黑龍江省鶴崗市舉(ju) 行。濕地作為(wei) 重要的生態係統,蘊藏著豐(feng) 富的旅遊資源,如何在保護中合理利用濕地資源,成為(wei) 各地探索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

  濕地被視為(wei) “地球之腎”,在涵養(yang) 水源、改善水質、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都起著重要作用,濕地還能為(wei) 人類提供食物、工業(ye) 原料和旅遊資源。濕地和海洋、森林一道被稱為(wei) 地球三大生態係統。但在較長一段時期內(nei) ,人們(men) 對濕地保護的意識不足,部分地區濕地保護與(yu) 開發利用矛盾突出,亂(luan) 占濕地、汙染濕地的行為(wei) 仍然存在。從(cong) 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發的現實來看,保護好濕地就是守護好人類未來家園的重要抉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擴大濕地麵積、強化濕地保護和恢複”等要求。

  目前,我國濕地總麵積在8億(yi) 畝(mu) 以上,濕地類型包括紅樹林、森林沼澤、沿海灘塗、內(nei) 陸灘塗等,成為(wei) 推動我國綠色發展的重要生態屏障。全國現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29處國家重要濕地,建立了600餘(yu) 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餘(yu) 處濕地公園,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部關(guan) 於(yu) 濕地保護方麵的專(zhuan) 門法律,對加強濕地保護意義(yi) 重大。

  推動濕地保護法的有效施行,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當前,我國對濕地實行分級管理,按照生態區位、麵積以及維護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程度,將濕地分為(wei) 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重要濕地依法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各地要嚴(yan) 格按照濕地保護法的規定,確保在濕地保護範圍內(nei) 不發生法律規定的禁止類行為(wei) ,並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同時,要加大投入力度,推進濕地保護修複。

  要增強民眾(zhong) 保護濕地的意識,引導民眾(zhong) 主動參與(yu) 濕地保護。各地要通過濕地保護日、濕地保護宣傳(chuan) 周等形式開展廣泛的宣傳(chuan) 教育活動。在已經建成的濕地公園內(nei) ,開展常態化宣傳(chuan) 教育活動,組織大中小學生到濕地接受科普教育和開展社會(hui) 實踐。各地還要依法公開濕地保護相關(guan) 信息,主動接受社會(hui) 監督,鼓勵民眾(zhong) 參與(yu) 濕地保護。

  在保護濕地的同時,也要讓濕地周邊百姓在生態保護中受益,探索構建濕地生態產(chan) 業(ye) 。比如,在濕地周邊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循環經濟、研學遊等,形成“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良性循環,推動濕地保護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相統一,最終實現濕地保護與(yu) 利用的“雙贏”,共同守衛好“地球之腎”。(吳浩)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