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學期,這些“寶藏課程”讓校園生活更多彩

發布時間:2022-09-06 10: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李玉蘭(lan)

  新學期開學了,“緊張”不再是學習(xi) 生活中最突出的關(guan) 鍵詞。北京市東(dong) 城區小學五年級家長李贇告訴記者,女兒(er) 的校園生活多姿多彩,在社團中跳活潑有力的舞蹈、繪製有趣的沙畫、體(ti) 驗傳(chuan) 統民間技藝,還可以參與(yu) 各種趣味小實驗。“就連小小一根木棍,孩子都能玩出花兒(er) 來,製作成微型的樂(le) 器、筆筒、秋千、書(shu) 架、水車、小人等東(dong) 西……”談到女兒(er) ,李贇忍俊不禁。

  李贇認為(wei) ,中小學校園生活之所以如此豐(feng) 富多彩,除了“雙減”的成果,還得益於(yu) 女兒(er) 學校的“寶藏課程”。

  家長口中的“寶藏課程”,就是每所學校獨有的“校本課程”。

  從(cong) 喚醒到綻放:校本課程的魅力在哪裏

  在北京市星河實驗學校國美分校,每個(ge) 學生都要學會(hui) 製作絨花——完成一朵金色茶花,每個(ge) 學生都要學習(xi) 木工——完成一件榫卯結構木工小作品。這是他們(men) 的校本課程。

  “每個(ge) 年級開設通識性絨花、木工課程的曆史文化、基本技能技法課,確保小學六年每位學生上足12節通識校本課程,是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熟悉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能傳(chuan) 播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北京市星河實驗學校國美分校教學主任茅宇說。

  茅宇介紹,“其中手藝好、有興(xing) 趣的同學,還會(hui) 通過全校招聘、基礎知識競賽、動手能力雙選會(hui) 等形式,經過師生雙選進入精品校本課程班,精深學習(xi) 絨花、木工的製作技法,成為(wei) 一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小傳(chuan) 承人。這種方式尊重學生的個(ge) 性化需求,最終讓學生發現自己、喚醒自己、成為(wei) 自己,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歡迎。”

  湖南省衡陽市鐵一中學的孩子都要學習(xi) 種田。每周星期六,該校師生都要以班級為(wei) 單位到當地一個(ge) 研學旅行示範基地梨園小鎮去勞動,鋤地、除草、剪枝、捉魚、采摘……還把技能帶回學校,利用校園空地和圍廊開辟“添綠小圃”,種蔬菜和花卉。到了秋季,學校會(hui) 舉(ju) 辦一次美食節,將基地勞動收獲的蘿卜、辣椒、包菜等和校園“小圃”收獲的番茄、紫薯集中起來,烹飪為(wei) 美食,愉快地吃掉。從(cong) 耕種到照料再到收獲、品嚐,勞動教育切實回歸了最初的含義(yi) ,學生的體(ti) 會(hui) 與(yu) 感悟之豐(feng) 富深刻,並不是一句“學習(xi) 農(nong) 業(ye) 技能,了解農(nong) 耕文化”能夠概括的。

  類似的校本課程,全國各地,每一所學校都有,但是每一所都不同。

  從(cong) 特色到素養(yang) :校本課程的定位是什麽(me)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各地各校校本課程從(cong) 文藝、體(ti) 育、勞動、思政、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統技能到國際教育新時尚、主幹課程趣味補充,包羅萬(wan) 象;上課形式也包括課堂、動手、遊學等等,可謂因地製宜、百花齊放。

  “校本課程就相當於(yu) 學校日常餐桌上的‘自家特色菜’,需要學校自己設定菜係品類、營養(yang) 結構、特色形質、文化風格。至於(yu) 設定成一道開胃小菜,還是像佛跳牆那樣的養(yang) 生大菜,抑或民間小炒,主要是學校自主自立自洽,最終上桌的菜品優(you) 劣也看學校自己的技藝和實力。”教育文化學者,中關(guan) 村學院學術委員會(hui) 原負責人呂文清說。

  2001年課程改革方案確定了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分類,至今已實施20多年。今年剛剛公布的《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則把校本課程定位為(wei) 國家課程的拓展和補充。

  “豐(feng) 富多彩的校本課程不僅(jin) 完善了國家課程體(ti) 係,更滿足了教育主體(ti) 的個(ge) 性化發展需求,是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重要載體(ti) 。不僅(jin) 有利於(yu) 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與(yu) 個(ge) 性化,有利於(yu) 教師專(zhuan) 業(ye) 水平的提高,還為(wei) 學生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更自由更廣闊的空間。它注重學生的生活體(ti) 驗和學習(xi) 經驗,關(guan) 注每一個(ge) 學生發展的差異性,讓每一個(ge) 學生都成為(wei) 與(yu) 眾(zhong) 不同的主體(ti) ,真正滿足每一個(ge) 學生不同的生存與(yu) 發展需要。”星河實驗學校國美分校教師羅金玉說。

  本學期開學,校園生活因“雙減”而發生的變化更多了,那麽(me) ,校本課程會(hui) 有什麽(me) 變化?

  “‘雙減’對應到學校的工作,其實是‘雙升’。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依托豐(feng) 富的課程設計,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參與(yu) 課程的學習(xi) 體(ti) 驗,使學生學習(xi) 更好地回歸校園。每名學生都有不同的花期,要讓他們(men) 在適合自己發展的校本課程中茁壯成長。”茅宇說,這意味著教學實踐對校本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時,新課標也對校本課程提出了新要求。呂文清說:“新課標新增多項內(nei) 容,需要校本課程支撐。校本課程如何定位,再次成為(wei) 業(ye) 界討論的熱點。”

  比如勞動教育,總不能在黑板上完成,也不是每一所學校都有田地、苗圃等環境條件,可以說,因地製宜是這門課一個(ge) 必然的屬性。

   從(cong) 需求到“寶藏”:校本課程的潛力有多大

  “如果用一個(ge) 詞來概括校本課程的價(jia) 值、意義(yi) 、作用或者特點的話,我覺得這個(ge) 詞是喚醒。因為(wei) 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我們(men) 希望用更多有意義(yi) 的課程,喚醒他們(men) 無限的、不可思議的潛能,讓他們(men) 健康,快樂(le) ,內(nei) 心富足並充滿陽光。”羅金玉說。

  校本課程能夠喚醒學生的無限潛能,那麽(me) ,基於(yu) “雙減”推進和新課標實施,校本課程應該如何進階?

  呂文清說:“發力點在於(yu) 整合化、校本化及個(ge) 性化實現程度。如勞動教育課程,要探索怎樣結合學科,讓孩子們(men) 在真實的環境中,圍繞具有挑戰性的真實問題、親(qin) 身經曆來進行,這樣既能涵括勞動育人的各個(ge) 要素,又能融合學科本質層麵的深度學習(xi) ,還能產(chan) 生跨學科的實踐創新成果。”

  “我們(men) 前不久按照新課標做過《鋸木頭研究年輪》跨學科項目教學實驗,在中科院植物園,1-3年級學生參加。先提出研究年輪的幾個(ge) 引導性問題,然後兩(liang) 人一組合作鋸木頭,計時比賽,每人都鋸下一小段木頭,然後觀察研究,查找資料,討論說服,提出結論,接受質詢,效果超出預期。”呂文清介紹,這正體(ti) 現了校本課程的幾大要素——利用現場環境資源(校本化),帶著需探究的問題進行跨學科勞動實踐(豐(feng) 容化、整合化),引導孩子調取原有知識技能解決(jue) 問題(個(ge) 性化),建構新概念和新知識(高質量)。

  山東(dong) 省濰坊市濰城區永安路小學為(wei) 學生設計的一個(ge) “配方作業(ye) ”與(yu) 木頭年輪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測量校園裏大樹的高度》。光看題目,就知道需要綜合應用多種數學知識。其實,學生完成這個(ge) 作業(ye) 不光要靠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ang) 綜合能力。它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數學思維,合作解決(jue) 實際問題。

  “‘雙減’背景下,對校本課程的認知要有進階,校本課程建構要升維。”呂文清說,一方麵,學校組織課後服務,做作業(ye) 之外的時間,需要校本課程支撐,這個(ge) 定量化的教學時空,要求對校本課程有結構、係統的考量。另一方麵,“雙減”的核心要義(yi) 是減負增效,必然要求課後服務發揮更多整合、融通、深化和個(ge) 性化的作用。這兩(liang) 方麵,決(jue) 定了校本課程要有係統思維,要有體(ti) 係架構。

  目前,各地各校校本課程建設總體(ti) 上豐(feng) 富多彩、富有實效,但也存在一些表層的、零散的、口號式的活動或課程。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向著深和真取向發力。”呂文清說,“深,指的是支持深度學習(xi) 、引導學習(xi) 深層知識、采用深究的方法。真,是強調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具有真實情境、真實問題、真實經驗的活動項目。要讓校本課程發揮國家課程與(yu) 社會(hui) 、生活的連接作用,給孩子們(men) 提供真實探究的機會(hui) ,就要按照科學學習(xi) 理論去建構,讓校本課程盡快從(cong) 淺層的體(ti) 驗、觀摩、參與(yu) 活動,進階到真實的項目學習(xi)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