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穩經濟促發展 科技創新帶來不竭動力

發布時間:2022-09-08 09:38:00來源: 科技日報

  國家統計局8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為(wei) 598.8,比上年增長35.4%,以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新動能實現穩步成長,經濟活力不斷提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來自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4000億(yi) 元,企業(ye) 超過3000家。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數字經濟加速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滲透,為(wei) 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

  人工智能賦能實體(ti) 經濟

  8月12日,科技部等6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3天後,科技部啟動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發布了智慧農(nong) 場、智能港口、智能礦山、智能工廠等首批支持的10大應用場景。一方麵,此舉(ju) 意在加快人工智能的科研成果落地應用,創造經濟社會(hui) 效益;另一方麵,通過人工智能場景創新,以實際應用牽引技術研發攻關(guan) 。

  “建設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對穩經濟有重要作用,更是推動我國經濟向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副司長邢懷濱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通過重點支持、加快推進,帶動產(chan) 業(ye) 鏈協同創新、拉動投資、促進就業(ye) ,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助力穩經濟促發展方麵,科技部聚焦“四個(ge) 麵向”加快推動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實施,積極探索重大任務實施“揭榜掛帥”“賽馬”製,對前沿探索項目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製,加快形成一批具有戰略性、關(guan) 鍵性、對經濟發展有重大牽引和帶動作用的科技成果。

  成果轉化按下快進鍵

  今年以來,科技部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貫徹落實國務院紮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措施的部署安排,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guan) 取得重要進展,科技政策加快紮實落地,重大科技任務深入實施,創新創業(ye) 創造活力充分激發,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為(wei) 紮實穩住經濟大盤、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有效支撐。

  來自科技部的數據顯示,1—7月,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投資20.29億(yi) 元,帶動社會(hui) 資本投資194.83億(yi) 元。截至7月31日,全國共登記技術合同34.69萬(wan) 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2.04萬(wan) 億(yi) 元,同比分別增長26.06%、33.84%。

  數字的背後,離不開一係列政策紅利的加持,如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ti) 係,大幅增加科技人員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全麵下放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等。

  不僅(jin) 如此,科技部還加快推進12家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高校成果賦能創業(ye) 等6項行動,助力重大科技項目成果更快、更好落地。

  說到科研成果的應用,就不得不說到我國堅持多條技術路線並行,穩步提升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交出的成績單。比如,我國主導製定全球首個(ge)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國際標準,持續開展呼氣、光譜質譜等新型檢測技術研發;42款疫苗進入臨(lin) 床試驗,17款在境外獲批開展Ⅲ期臨(lin) 床試驗,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ti) 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9款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或緊急使用,3款疫苗納入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多款國產(chan) 新冠藥物獲批上市,中和抗體(ti) 安巴韋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在國內(nei) 獲批上市……

  高新區亮出高質量“底色”

  近期,國務院批複建設長春、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信陽、克拉瑪依、遵義(yi) 、滁州4家省級高新區升級為(wei) 國家高新區,至此,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高新區總數分別達到23家、173家。

  “國家高新區總體(ti) 運行平穩,經濟體(ti) 量繼續保持增長,表現出較強發展韌性,有力支撐地方經濟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說,1—7月,173家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ye) 生產(chan) 總值17.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1%;營業(ye) 收入27.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1%;出口總額2.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8.6%;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3.1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1%。

  國家高新區迎難而上,在深入推進穩增長穩市場主體(ti) 、保就業(ye) 促創業(ye) 方麵亮出了高質量“底色”。

  為(wei) 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創新基地平台依托單位的引領作用,科技部聯合6部門鼓勵各類創新主體(ti) 開發和落實科研助理崗位。截至8月31日,科研助理崗位共吸納17.9萬(wan) 人就業(ye) ,其中,2022屆高校畢業(ye) 生超15萬(wan) 人。

  針對力促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深度融合,科技部還促進研發單位和金融機構對接、項目成果和資本市場對接,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為(wei) 支撐紮實穩住經濟提供新動力。此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定向支持中央企業(ye) 科技創新,首次單列預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研發。

  截至7月31日,2022年科創板上市企業(ye) 新增64家,累計達到442家,首發募集資金超6438億(yi) 元,總市值近5.7萬(wan) 億(yi) 元。截至7月底,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4880億(yi) 元,比年初新增2092億(yi) 元;高新技術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08563億(yi) 元,比年初新增13876億(yi) 元。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科技部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狠抓科技政策紮實落地,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力爭(zheng) 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為(wei) 穩住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劉 垠)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