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看 那五彩繽紛的文化舞台

發布時間:2022-09-08 09:39: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村前玉米連著天,村後高速架飛橋。戲台演唱農(nong) 家樂(le) ,廣場舞出花枝俏……”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畢克齊鎮楊家堡村的活動廣場上,村民們(men) 唱著村歌,跳起歡快的舞步,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這首朗朗上口的《人人都說楊家堡好》是內(nei) 蒙古文藝誌願服務項目“村歌嘹亮”原創村歌中的一首。

  近年來,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誌願者協會(hui) 廣泛組織文藝誌願者深入生活,創新開展“文藝進萬(wan) 家健康你我他”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誌願服務,服務人民,引領風尚,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搭建起一個(ge) 個(ge) 五彩繽紛的文化舞台。記者擷取幾個(ge) 鏡頭,展現多姿多彩的大眾(zhong) 文化生活。

  村歌唱到心裏

  在內(nei) 蒙古藝術學院任教的劉武斌是《人人都說楊家堡好》的曲作者。創作前,他多次到楊家堡采風,與(yu) 當地村民拉家常。“內(nei) 蒙古地域廣闊,每個(ge) 地區都有獨特的音樂(le) 風格。”劉武斌發現,二人台在當地深受喜愛,於(yu) 是在作曲時加入了二人台元素,在歡快的曲調中營造出強烈的代入感。“村歌,就是村民們(men) 自己的歌,一定要讓每個(ge) 音符都沾著泥土的芬芳。”劉武斌說。而此歌的詞作者白新懷則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也是音樂(le) 愛好者。據悉,歌詞一氣嗬成。“新時代鄉(xiang) 村的活力感染著我,歌詞都是村民們(men) 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白新懷說。

  “特別親(qin) 切,唱到了咱心裏頭,好多人聽一遍就會(hui) 哼唱了。”楊家堡村村民史栓明說。歌曲迅速在當地傳(chuan) 唱開來,後來還拍攝了MV。剪紙、唱爬山調、扭大秧歌……村歌MV村民當主角,一幅和諧鄉(xiang) 村圖景躍然眼前。

  《人人都說楊家堡好》是內(nei) 蒙古文藝誌願服務項目“村歌嘹亮”完成的第一首村歌。據悉,目前已有12首村歌錄製完成並廣為(wei) 傳(chuan) 唱,包括呼和浩特市賽罕區的《新時代富了咱莊戶人》、包頭市土右旗的《美岱召》、鄂爾多斯鄂托克前旗的《心中的吉拉故鄉(xiang) 》等。

  2020年12月,內(nei) 蒙古文聯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為(wei) 試點,推出“村歌嘹亮”項目。“內(nei) 蒙古是歌的海洋,舞的故鄉(xiang) 。我們(men) 結合地方特色推出此項目,希望能夠挖掘鄉(xiang) 土文化,寫(xie) 出屬於(yu) 村民的歌,讓村民唱自己的歌,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村歌嘹亮”項目負責人、內(nei) 蒙古文聯組聯部主任曹文軍(jun) 說。

  曹文軍(jun) 告訴記者,很多村歌都是由藝術工作者和當地人共同完成的。“把專(zhuan) 業(ye) 的詞曲作者與(yu) 當地音樂(le) 愛好者充分結合起來,既保證歌曲質量,同時也使歌曲適合當地老百姓的口味。”

  “村歌嘹亮”項目推出後大受歡迎。從(cong) 田間到廣場、從(cong) 小劇場到大舞台,從(cong) 短視頻到網絡直播,一首首接地氣的村歌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chuan) 中越唱越火。內(nei) 蒙古舞蹈家協會(hui) 還為(wei) 完成村歌的試點村編創了各具特色的廣場舞,讓村民們(men) 在嘹亮的村歌中唱出對家鄉(xiang) 的熱愛,跳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據悉,“村歌嘹亮”項目還將在內(nei) 蒙古全區推廣,讓歡快的歌聲在更多地方唱響。

  舞出時代風采

  8月中旬,一場熱情洋溢的街舞展演在北京朝陽區文化館舉(ju) 行。演員們(men) 以街舞傳(chuan) 遞青春能量、演繹身邊故事,點燃了現場氣氛。這是“同心向黨(dang) ·旋舞朝陽”街舞編創人才研修培訓班成果匯報演出,也是祝賀朝陽區街舞協會(hui) 成立。

  街舞是北京市朝陽區文藝誌願服務項目“旋舞朝陽”推出的新的舞蹈形式。“街舞在朝陽區有一定基礎。我們(men) 希望以新的舞蹈形式來傳(chuan) 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推出更多體(ti) 現年輕人朝氣、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朝陽區文聯常務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金童說。她透露,朝陽區計劃9月底在798藝術區舉(ju) 辦一場街舞展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yu) 。

  而在此之前,“旋舞朝陽”已經包括民族舞、交誼舞、國標舞三種舞蹈形式。“朝陽區有1215支舞蹈隊伍,每個(ge) 街鄉(xiang) 、社區、村都有很多舞蹈愛好者。大眾(zhong) 對文化藝術的需求日益強烈。”金童介紹,“旋舞朝陽”是在2007年應運而生的,彼時為(wei) 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朝陽區文聯組織了各街鄉(xiang) 舞蹈愛好者共跳外國民族舞蹈。民族舞展賽的傳(chuan) 統由此延續下來。

  如果說民族舞主要麵對各街鄉(xiang) 的舞蹈愛好者,那麽(me) 交誼舞的受眾(zhong) 則更廣。2011年,舞蹈家王建軍(jun) 、胡小青特地編創了適合大眾(zhong) 學習(xi) 的《標準交誼舞》,在朝陽區全區推廣,意在讓大家不僅(jin) 跳起來,還要舞姿優(you) 美。2013年,首屆萬(wan) 人交誼舞展賽在朝陽體(ti) 育中心舉(ju) 行,鮮豔的裙擺裝飾了金秋的北京。到目前,這項群眾(zhong) 性舞蹈活動累計參與(yu) 人數達30萬(wan) 人次,還參加了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廣場聯歡。

  國標舞大賽則更加國際化,不僅(jin) 有中國舞者參加,還邀請外國舞蹈隊參演,體(ti) 現了藝術交流性和文化互通性,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這些舞蹈活動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讓越來越多人收獲了好身體(ti) 、好心情,鄰裏關(guan) 係也更加和諧了。”金童說。

  身邊人演身邊事

  夜幕降臨(lin) ,山東(dong) 莘縣後高廟村新時代文明廣場上的演出拉開帷幕。台上,村民們(men) 自編自演的節目精彩紛呈;台下座無虛席,掌聲此起彼伏。這個(ge) 夏天,後高廟村的消夏演出每周六晚如約而至。觀眾(zhong) 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除了本村村民,還有不少周邊村的村民趕來觀看。

  “一開始大家還不好意思上台表演,現在都爭(zheng) 著上。以前為(wei) 找節目發愁,現在要為(wei) 砍節目發愁。”後高廟村村支書(shu) 宮現武感歎道。據悉,從(cong) 2017年開始,後高廟村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傳(chuan) 統節日都會(hui) 組織文藝演出。最近,大夥(huo) 兒(er) 正緊鑼密鼓地排練中秋晚會(hui) 。“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村裏民風更淳樸了,村民更團結了。”宮現武說。

  後高廟村是莘縣文藝誌願服務項目“一個(ge) 劇場唱全縣”的一個(ge) 縮影。2020年11月,“一個(ge) 劇場唱全縣”項目開始實施,至今已建成劇場165個(ge) ,創作作品320餘(yu) 件,舉(ju) 辦活動2600餘(yu) 場,發展文藝誌願者上萬(wan) 人。活動以“就近就便”為(wei) 原則,甚至隻要一塊空閑地,鋪上地毯能演出、能聚起觀眾(zhong) 觀看,那就是“一個(ge) 劇場”。

  “我們(men) 把活動定位為(wei) ‘老百姓自己的演出’,讓老百姓成為(wei) 舞台的主角。大家愛說山東(dong) 快書(shu) 就說山東(dong) 快書(shu) ,願唱河南墜子就唱河南墜子。節目能‘自編自導’,表達用‘鄉(xiang) 人鄉(xiang) 曲’,演員是‘左鄰右舍’。”莘縣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謝豔麗(li) 說,這些節目融入了社會(hui) 良風美俗和身邊好人好事,老百姓願意看、看得進,促進了良好社會(hui) 風尚和道德風氣的形成。

  今年72歲的古雲(yun) 鎮張台村村民張相雲(yun) 如今也成為(wei) 了文藝誌願者。“以前我每天就是幹活,現在我既會(hui) 唱還會(hui) 跳,還能上台表演節目,日子過得特別充實。”張相雲(yun) 說。

  謝豔麗(li) 告訴記者,“一個(ge) 劇場”原創文藝大賽縣級賽馬上就要開始了,大家熱情非常高。她表示,未來將著力於(yu) 提高活動質量,加強保障,讓活動能夠長久地持續下去。

  文化啟智潤心、培根鑄魂。“文藝進萬(wan) 家健康你我他”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誌願服務自2019年開展試點工作以來,在北京、山東(dong) 、河北、河南、湖北、內(nei) 蒙古、新疆等7個(ge) 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誌願服務試點省份共開展活動2萬(wan) 餘(yu) 場。多彩的文化活動豐(feng) 富了大眾(zhong) 文化生活,增強了人民精神力量,得到廣泛認可。那一個(ge) 個(ge) 五彩繽紛的文化舞台,正是文化惠民、文化為(wei) 民、文化樂(le) 民的生動寫(xie) 照。送文化、種文化、傳(chuan) 精神,越來越多人沐浴在文化藝術的燦爛陽光中……(賴睿)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