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消滅蚊子”為何引發社會共鳴
作者:秋實
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第5749號《關(guan) 於(yu) 開展全麵消滅蚊子的建議》,國家衛健委近日在答複中表示,近年來,我國病媒生物防製工作取得長足發展,建立了覆蓋全國的病媒生物監測網絡,重點媒介傳(chuan) 染病疫情保持平穩並呈下降趨勢。下一步將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麵改善人居環境,強化病媒生物防製技術的研究,以創新技術推動防製工作,探索環境友好、綠色可持續、經濟適用的蚊蟲防控技術,降低蚊蟲密度水平。
“全麵消滅蚊子”的建議和國家衛健委的答複,引發了網友的廣泛共鳴。之所以如此,主要因為(wei) 蚊子的確令人生厭。蚊蟲叮咬給酷熱的夏季再增一些煩躁,讓睡眠不佳的人更難入眠。並且,蚊子數量和種類很多,似乎無孔不入、防不勝防,蚊帳、蚊香片、防蚊藥水等,都難以完全防住蚊子。此外,蚊蟲叮咬還能致病,輕則導致皮炎、皮膚過敏等疾病,重則讓人染上登革熱、瘧疾、絲(si) 蟲病等傳(chuan) 染病。假如不考慮其他影響,很多人都由衷地希望蚊子從(cong) 此銷聲匿跡,讓“天下無蚊”變成現實。
更要看到,蚊子帶來的影響與(yu) 威脅,呈現出逐漸加劇趨勢。受氣候變化、人口流動性增加等因素影響,很多過去無蚊的地方,現在也出現了蚊子;過去隻有夏季多蚊的地方,現在冬季也出現了蚊子。新冠肺炎疫情大幅提升了民眾(zhong) 的傳(chuan) 染病防範意識,再加上蟲媒傳(chuan) 染病不斷增加,因此很多人擔心,倘若有一種致病性較強的病毒經蚊子傳(chuan) 播,將更加防不勝防。
熱議此事,還因為(wei) 滅蚊的確難度很大,有時還會(hui) 麵臨(lin) 兩(liang) 難選擇。蚊子雖然有害,但完全將之滅絕,以蚊為(wei) 食的魚或鳥或許麵臨(lin) 食品短缺的風險,進而導致生物鏈斷裂。此外,一些看似很管用的滅蚊方法,同樣可能存在風險。比如運用化學方法滅蚊,可能導致汙染。即使是一些高科技滅蚊方法,也同樣存在風險。廣東(dong) 省曾推出“以蚊治蚊”方法,在“蚊子工廠”裏培育一些特殊的雄蚊放到野外,與(yu) 野生雌蚊進行交配致其“絕育”。這種辦法雖然很奇特,但也有人擔心,此舉(ju) 可能導致蚊子出現變異,甚至一旦“絕育”失敗,可能催生出新的蚊子品種。
由此看來,真正的滅蚊硬招,不是完全消滅蚊子,事實上也無法做到這一點,而是將蚊子數量控製在一個(ge) 理想水平;不是通過化學藥品、生物製劑等手段直接殺滅,而是應該主要通過環境改造等間接方式,消除蚊子容易滋生的場所,打造幹淨整潔的城鄉(xiang) 人居環境,循序漸進降低蚊子的密度。其實,國家衛健委的這次答複,體(ti) 現出的正是這種理念,這也是該話題能夠迅速引發社會(hui) 共鳴的原因之一。
蚊子雖小,卻關(guan) 係到個(ge) 人生活質量,更與(yu) 傳(chuan) 染病防控、生態保護等重大社會(hui) 話題息息相關(guan) ,的確值得社會(hui) 深入探討。很多人熱議此事,其實也是看到了這個(ge) 話題的重要性,是參與(yu) 意識的體(ti) 現,是對這個(ge) 話題受到人大代表和國家衛健委重視的認可,是對不斷加強蚊蟲科學防治的期待。(秋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