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期市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日前,在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上,證監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指出,要積極探索推出期貨新型產(chan) 品,深化產(chan) 品和服務創新,充分發揮期貨功能作用,更好地為(wei) 實體(ti) 經濟和國家發展大局保駕護航。打造中國特色期貨市場,對內(nei) 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對外提高大宗商品價(jia) 格的國際影響力,是我國期貨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
當前,我國期貨市場已進入規模體(ti) 量和創新能力快速上升的新時期,呈現出服務實體(ti) 經濟的功能和鮮明特色。作為(wei) 全世界工業(ye) 體(ti) 係最完整的製造業(ye) 大國之一,我國不斷推出覆蓋國民經濟主要行業(ye) 的產(chan) 品期貨,滿足企業(ye) 套期保值需求,保供穩價(jia) 、增強產(chan) 業(ye) 鏈韌性。近10年來,期貨市場新上市品種超出過去20年來的總和,特別是PTA、甲醇等中間產(chan) 品期貨的發展,增強了國內(nei) 市場的國際吸引力。上市原油期貨等對外依存度高的重要產(chan) 品期貨,其交易價(jia) 格也逐漸被國際市場接受。
我國期貨市場具有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交割製度,可避免極端價(jia) 格事件的發生。近年來,負油價(jia) 、LME鎳價(jia) 暴漲等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宗商品價(jia) 格異動,對實體(ti) 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嚴(yan) 重損害。這些極端價(jia) 格往往發生於(yu) 合約到期前,國際期貨交易市場的保證金製度為(wei) 逼倉(cang) 和捕食性交易等提供了機會(hui) 。而在我國,保證金會(hui) 隨著合約到期日臨(lin) 近而上調,使得投機行為(wei) 的操作成本被提高,從(cong) 而在幾次極端價(jia) 格事件中保證了國內(nei) 期貨價(jia) 格平穩運行。
此外,我國期市還通過加強監管調控,避免過度炒作。隨著全球商品金融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國際期貨市場中,大量投機行為(wei) 導致過度交易,使期貨價(jia) 格偏離實際價(jia) 值。而通過調整保證金、手續費和漲跌停板幅度,以及頒布實施期貨和衍生品法等方式,我國積極調控期貨價(jia) 格,減少了過度投機造成的價(jia) 格波動。
不過,我國期貨市場現階段仍存在品種及規模有限、參與(yu) 者結構不合理、全球定價(jia) 能力不足等問題。對此,需從(cong) 多方麵完善,推動期貨市場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
要加大市場對外開放力度。應進一步擴大國際化品種範圍,增強我國期貨市場的對外吸引力,提高我國在全球大宗商品定價(jia) 中的話語權。推動QFII和RQFII製度改革,合理引入境外資金,暢通國內(nei) 外要素和資源流動。
要推動產(chan) 品與(yu) 業(ye) 務模式創新。圍繞綠色金融、“雙碳”目標等發展戰略,結合傳(chuan) 統品種的風險管理經驗,推出碳排放、商品指數等創新型品種。依托我國在全球中間品貿易中的重要地位,持續推出國內(nei) 特有的中間產(chan) 品期貨,建立品種優(you) 勢。完善“保險+期貨”的業(ye) 務模式,開發更多覆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金融服務產(chan) 品,保障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與(yu) 糧食安全。
要提高機構投資者比例。應引導更多專(zhuan) 業(ye) 性強、投資周期長的機構投資者和法人投資者入市,提高市場流動性。改善市場參與(yu) 者結構,建立起包含套保實體(ti) 企業(ye) 、機構投資者等在內(nei) 的成熟投資生態,充分發揮市場的價(jia) 格發現功能。
要完善交易製度。建立更加靈活多樣的交割體(ti) 係,實物交割地點和底層資產(chan) 標準的選擇應避免單一化。保證金調節要注重合理有度,在調控市場投機熱度的同時,要避免因過度調整帶來不必要的價(jia) 格波動風險,減少利用規則漏洞操縱期貨價(jia) 格的投機事件發生。
(作者湯 珂 係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所長、五道口金融學院訪問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