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湧吧後浪(盛世華光)
“下班後,我最喜歡看書(shu) 。除了看焊接專(zhuan) 業(ye) 知識外,還喜歡看小說,特別是《平凡的世界》,我看了兩(liang) 遍,看一次流一次淚。我們(men) 00後應該看看這本書(shu) ,努力奮鬥,人生隻有奮鬥,才能不平凡。”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泵送機械分公司關(guan) 鍵焊縫工匠及勞動模範黃紅兵,瘦小的身材,青澀的笑容,都與(yu) 他的年齡相符,但他的話語卻讓我驚訝,已經超越了他的年齡。
2000年8月,黃紅兵和他的雙胞胎哥哥出生於(yu) 衡陽耒陽大山深處。爺爺說,共產(chan) 黨(dang) 建立了新中國,給他們(men) 分了地,希望他們(men) 兄弟倆(lia) 長大後參軍(jun) 報國,跟著共產(chan) 黨(dang) 走,於(yu) 是給他們(men) 取名紅軍(jun) 和紅兵。雙胞胎8歲那年,在煤礦挖煤的爸爸因為(wei) 事故,雙腿受傷(shang) 致殘。家裏的重擔壓在了媽媽身上。漸漸地,兄弟倆(lia) 懂事了,他們(men) 幫家裏耕田、插秧、收稻子,利用寒暑假到長沙賣水、賣棉花糖,以減輕家庭負擔。
2015年,兄弟倆(lia) 初中畢業(ye) ,都考上了高中。“弟弟,你去上高中吧,我去打工,我和媽媽供你上學。”哥哥說。“不,哥,你去上高中吧,我不想上,我打工去。”弟弟說。
看著兩(liang) 個(ge) 懂事的兒(er) 子,爸爸媽媽心裏很難過。在長沙工作的表哥得知後說:“你們(men) 兩(liang) 兄弟幹脆到長沙讀個(ge) 中職學校,學個(ge) 一技之長,也好找工作,早點掙錢。”
於(yu) 是,黃紅兵和哥哥考入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家裏拿不出學費,他們(men) 隻能一邊上學,一邊想辦法掙學費和生活費。每到周末或節假日,他們(men) 都會(hui) 在長沙梅溪湖附近向遊人銷售礦泉水、棉花糖,或出租單車,賺取生活費學費。為(wei) 了學習(xi) 和生活,他們(men) 風裏來、雨裏去,吃了不少苦頭,但也磨煉了意誌。黃紅兵原來性格內(nei) 向,不敢跟陌生人說話,但為(wei) 了推銷商品,他不得不微笑著跟陌生人交流。
黃紅兵本來學的是數控加工專(zhuan) 業(ye) ,每當他經過工地看到焊花閃爍,覺得很新奇,便對焊接有了莫名的向往。後來學校組建焊接興(xing) 趣小組,他和哥哥都報了名。很快,黃紅兵展現出焊接才華,焊接的板材像模像樣,深得老師的讚賞。
當然,他的才華更多是用汗水澆灌而成。除了上課外,一有時間他就泡在實訓室和焊工房裏,從(cong) 早到晚,一練就是10多個(ge) 小時。三十八九度的夏天,“全副武裝”的黃紅兵在炙熱的焊工房裏揮汗如雨。高溫、炙烤、噪聲、刺鼻的粉塵、強烈的弧光……為(wei) 練就一個(ge) 動作,常常一蹲就是幾個(ge) 小時。有次,其他同學回去睡覺了,隻剩他一個(ge) 人加班練習(xi) 。後來實在太困,他就趴在邊上睡一會(hui) 兒(er) ,沒想到一睡就是一個(ge) 通宵。不懂的地方,他就請教老師,或是從(cong) 書(shu) 本上獲得靈感。因為(wei) 太髒太累,加之高溫的炙烤,強烈的弧光,刺鼻的粉塵,濃烈的煙熏,他也曾有過打退堂鼓的時候,但最終他堅持了下來。
一次,孫權強老師教他仰焊一塊電焊條時,焊花掉到了孫老師的衣領裏麵。看著這一幕,黃紅兵覺得心痛,但孫老師若無其事,鎮定自若地焊接著,一直將這根焊條焊燒完。黃紅兵驚奇地問孫老師,焊花掉你身上了為(wei) 什麽(me) 不動?孫老師說,必須這樣,否則焊接就會(hui) 失敗。後來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他總會(hui) 想起孫老師。
學校“以賽促賽、以賽促練、以練促學”的模式讓黃紅兵的技能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在老師指導下,黃紅兵2016年、2017年連續兩(liang) 年獲得長沙市焊接技能比賽一等獎,並在省賽中獲優(you) 異成績。“我才17歲,隻要努力奮鬥,遲早有一天會(hui) 成為(wei) 別人眼中了不起的人。”這是他17歲時的豪言壯語。
黃紅兵對中聯重科一直充滿著向往,在學校讀書(shu) 時,每當路過麓穀工業(ye) 園的中聯重科廠區時,他總要在門口張望良久。他覺得裏麵很大、很高級,全是現代化的機械。“要是以後能到這裏上班該多好啊!”他在心裏想著。後來,他和哥哥都很幸運地來到中聯重科實習(xi) 。班長看黃紅兵個(ge) 頭小,就讓他去小臂班。
師傅們(men) 很快就發現,黃紅兵雖然個(ge) 頭小,但勤奮好學,悟性也不錯。徒弟愛學,師傅愛教。劉讚師傅手把手教他首尾焊,焊接大師譚勇對他讚賞有加,還帶他參加各種焊接大賽。更重要的是,他對焊接有了較為(wei) 深刻的認識。黃紅兵曾看見書(shu) 上寫(xie) 道:“當你為(wei) 一件事情付出一萬(wan) 小時的時候,你也會(hui) 是這個(ge) 領域的尖子。”這段話深深印刻在他的腦海中。為(wei) 進一步提升技能,他如饑似渴地向師傅們(men) 學習(xi) ,在實踐中摸爬滾打。在小臂班組裏,黃紅兵總是最早一個(ge) 來,最晚一個(ge) 走,一幹就是10多個(ge) 小時,他就像是一塊海綿,在中聯這個(ge) 新環境裏不停地吸收焊接技能,努力成長。
經過一段時間磨練,還是實習(xi) 生的黃紅兵嶄露頭角,在中聯重科“工匠杯”新人焊接技能競賽中奪得了第一名。這位年輕人心裏有火,眼裏有光,努力奔跑在追求技藝的路上。
中專(zhuan) 畢業(ye) 時,黃紅兵以優(you) 異的成績通過單招,考上了湖南一所大專(zhuan) 院校。雖然他特別渴望讀書(shu) ,但一想到殘疾的爸爸、含辛茹苦的媽媽、年邁的爺爺奶奶,就改變了主意,與(yu) 哥哥一起,正式來到中聯重科工作。兄弟倆(lia) 相互督促,利用工歇以及下班時間討論焊接難點,共同提升技能水平。
黃紅兵來到了實習(xi) 的混凝土泵送機械分公司小臂班,主要負責泵車關(guan) 鍵部位臂架對接焊工作。成為(wei) 中聯的正式員工,他更自豪了,責任更大了,對自己要求也更高了。對接焊是生產(chan) 小臂的第二道工序,進行X射線探傷(shang) 是最難的。怕我聽不懂,黃紅兵特意給我科普了一下:這就好比人的手骨折了要拍個(ge) 片子,他們(men) 焊的焊縫也要拍片子,單個(ge) 氣孔不能超過兩(liang) 個(ge) ,未融合的焊縫不能超過2毫米,否則就是不合格。如果焊接不到位,如果材質不一樣,就會(hui) 開裂。
一有時間,黃紅兵還會(hui) 去譚勇大師工作室與(yu) 技術骨幹一起探討對接焊的實操解決(jue) 方案,不停學習(xi) 不斷進步。譚勇教他把電流電壓參數調到最佳,一個(ge) 細節一個(ge) 細節教他焊接,非常均勻地焊接,保證不產(chan) 生裂紋。黃紅兵知道,要保證合格率,除了需要科學的工藝,也需要精湛的技術。長時間努力後,他焊接的部位X射線探傷(shang) 合格率每月99%以上,這種合格率不是能輕易達到的高度,焊前的準備、拚裝、焊接、切割引弧板、打磨,每一個(ge) 步驟對泵車臂架成型後的質量都至關(guan) 重要。一條重達幾百斤的臂架焊板,正常來說兩(liang) 人合作可以燒20多條,但黃紅兵一個(ge) 人最多的時候居然燒了40條,所謂“藝癡者技必良”,如此高效率的背後離不開他的勤奮和對技能的那股鑽勁兒(er) 。
黃紅兵不僅(jin) 自己技術好,還常常幫助新員工或同事解決(jue) 實操難點,糾正錯誤作業(ye) 方法。他年齡不大,積累的經驗可不少,在閃爍著弧光的車間中,這位年輕的工匠就像一株火苗散發出自己的能量。
一次,工位新來了個(ge) 打磨工。“師傅,你的焊接技術真好!”新員工表達著羨慕。
“為(wei) 什麽(me) 不學焊工?”黃紅兵問。
“當焊工好是好,但我擔心當焊工經常被高溫烤,對身體(ti) 有影響。”新員工說。
黃紅兵笑了,說:“以前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wei) 焊的是亞(ya) 弧焊,裏麵有一些放射性物質。但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工作環境好了,技術和工藝也先進了,對人沒有這種損害了。下一步,我們(men) 中聯還要搬到智慧產(chan) 業(ye) 城,到時候基本上都是機器人燒焊了。”
“真的嗎?我能不能跟你學燒焊?”“當然可以。”於(yu) 是,新員工跟著黃紅兵學起X對接焊來。經過兩(liang) 個(ge) 月辛苦練習(xi) ,新員工順利通過公司X對接焊考試,取得了X對接焊操作證。
因為(wei) 技術過硬,黃紅兵還經常支援其他班組,出差到新疆、安徽攻克技術難題。慢慢地他明白了,焊接工的舞台不隻是在中聯,也不隻是在工廠,而是在所有需要焊接技術的地方。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18年,他代表中聯重科參加“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獲三等獎;2019年,代表中聯重科參加“嘉克杯”國際焊接技能大賽獲優(you) 秀獎,並獲“麓穀工匠杯”第二名;2020年,獲評“長沙市高新區勞動模範”,獲得“麓穀工匠杯”第一名;2021年,榮獲長沙市“百優(you) 工匠”、分公司C類人才,集團公司優(you) 秀員工。特別是在2018年“嘉克杯”比賽現場,黃紅兵作為(wei) 一匹黑馬,從(cong) 388位焊接好手中脫穎而出,斬獲三等獎。“嘉克杯”被譽為(wei) 焊接行業(ye) 的“世界杯”,這項賽事是含金量極高的世界級技能比賽。當時,他18歲。
2021年8月,他向黨(dang) 組織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成為(wei) 一名入黨(dang) 積極分子。
“家裏怎麽(me) 樣了?”我問。“爸爸的腳能下地走路了,隻是走不了多遠,也幹不了活。”黃紅兵微笑著說,“他不用幹活也可以享福了。”
黃紅兵告訴我,他和哥哥合力在家建了一棟三層樓房,現在一樓和二樓裝修好了,等以後有餘(yu) 錢了,再把三樓裝修好。黃紅兵自己打算在長沙買(mai) 房,首付的錢夠了,他覺得以後談了女朋友,應該給她一個(ge) 溫暖的家,一個(ge) 穩定的生活。
令我感動的是,麵對榮譽,年輕的黃紅兵說:“雖然一路走來,學到了一些技術,得到了一些榮譽,但那隻能代表我的過去。麵對未來,我還需要不斷加油,更上一層樓,特別是要把手上的技能傳(chuan) 承下來。”
“有何夢想?”我問。“以後,我想成為(wei) 全國技術能手,成為(wei) 譚勇焊接大師那樣的人,開一間屬於(yu) 自己的大師工作室,帶出更多優(you) 秀人才!”黃紅兵說,“今天4月,我去了一趟新疆庫爾勒阿拉爾。幾個(ge) ‘00後’的小哥哥看到我在現場解決(jue) 焊接難題後,非常羨慕,都想跟我學焊接。”
雖然年輕,但我能從(cong) 他的眼神裏感受到“危機感”。當得知公司智慧產(chan) 業(ye) 城項目啟動後,黃紅兵在繁忙的工作之餘(yu) ,又開始自學數控編程以及實際操作方法,提前儲(chu) 備知識,跟上智能製造的步伐。
黃紅兵說,在他的定義(yi) 裏,青春是飛揚的焊花,閃耀著、沸騰著,防護麵罩下是他灼灼的目光。
我想起在央視播出的青年宣言片《後浪》。“因為(wei) 你們(men) ,這個(ge) 世界會(hui) 更喜歡中國,因為(wei) 一個(ge) 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ge) 國家的年輕人。”
抬頭看去,眼前的這個(ge) 青澀青年令我心生敬意。我祝福他,奔湧吧,後浪!紀紅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