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天津靜海:鄉村墨香濃

發布時間:2022-11-18 09:5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劉茜 陳建強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澤宇

  新落成的天津美術館內(nei) ,116幅書(shu) 法作品正在展出。隸書(shu) 、小篆、草書(shu) ……這些書(shu) 法作品都出自長有老繭的天津靜海區農(nong) 民之手。他們(men) 中最小的9歲,最大的83歲。

  這個(ge) 展覽源自靜海區開展的“寫(xie) 金句、唱經典、講故事、跳健康、拍美景、畫幸福”群眾(zhong) 性係列活動。書(shu) 法作品內(nei) 容多為(wei) 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和幸福感受。

  心裏想的,就用毛筆寫(xie) 出來

  展覽中,劉智莉寫(xie) 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yi) 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yi) 行”等內(nei) 容的作品。每個(ge) 作品,她都要寫(xie) 七八遍,再挑一幅最好的。

  “我親(qin) 眼看到家鄉(xiang) 在黨(dang) 的領導下,不斷發展、繁榮,父老鄉(xiang) 親(qin) 的生活更加富裕。”劉智莉這樣說著自己的創作初衷。

  “俺是農(nong) 民,不是書(shu) 法家,心裏有嘛想表達的,就用毛筆寫(xie) 出來。書(shu) 法是出自生活的,我就忙於(yu) 生活。”曲錫斌用帶著鄉(xiang) 音的普通話,介紹著自己。

  曲錫斌是一名農(nong) 民。10歲開始跟村上的老先生習(xi) 字,寫(xie) 隸書(shu) 40年,他給自己取了個(ge) 名字叫“墨農(nong) ”。

  曲錫斌認真讀著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學習(xi) 了一遍又一遍,再一字一句摘抄下來。曲錫斌精心摘抄的兩(liang) 幅作品被掛在了天津美術館展區的顯要位置。

  狀元村,文化村,幸福村

  從(cong) 地圖上看,靜海區呂官屯村是一個(ge) 被大運河、新老104國道共同守護的村子。大運河、104國道在東(dong) 南沿海形成美麗(li) 的曲線。

  走進呂官屯村,整潔的街道、依河而建高低錯落的磚瓦房、富有年代感的胡同——處處帶著一股清新風,自然原生是它最大的特色。

  農(nong) 閑時,呂官屯村村民便以寫(xie) 幾幅毛筆字作為(wei) 消遣。這個(ge) 村是出名的“狀元村”“文化村”。退休教師、村史專(zhuan) 家胡毅在編寫(xie) 《呂官屯村史》時發現,早在清朝中期,呂官屯就有了發達的私塾教育。1909年,村裏的幾家塾學聯合,辦起靜海最早的村辦學校。據統計,呂官屯走出15位博士、30餘(yu) 位碩士、600餘(yu) 位本科大學生。

  書(shu) 法愛好者李廣健利用閑暇時間教村裏的孩子練習(xi) 書(shu) 法基礎。每年寒暑假,村裏的書(shu) 法練習(xi) 班是最忙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書(shu) 法不僅(jin) 能學習(xi) 技能還能磨煉孩子的心性,更重要的是不出村就能學習(xi) 。

  “軟實力”如何“硬支撐”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既要塑形又要鑄魂,鄉(xiang) 村文化的自信要建立在鄉(xiang) 村文化的自省自覺上。呂官屯人從(cong) 整理《呂官屯村史》開始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

  胡毅在整理村史過程中發現,幾乎所有家族的家譜中都有守德重教的表述。一些家譜中對有德、有才之人做了特別的記述,把他們(men) 當成家族榮耀激勵後世。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zhong) 看黨(dang) 員幹部’。甭管大事小情,咱這裏的黨(dang) 員都是個(ge) 頂個(ge) 。”老胡一句話道出了改變發生的根源。

  今年,呂官屯有了村歌,還拍了主題MV,“敬老節”“采摘節”等特色活動接連不斷。各種文化娛樂(le) 項目豐(feng) 富了村民的空閑時間。

  “如今,咱村成了‘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美麗(li) 宜居村莊’‘全國文明村鎮’,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俺們(men) 奔向美好生活的道路一定會(hui) 越來越寬闊!”呂官屯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朱傑高興(xing) 地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