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什麽時候能看見南宋“大內”?

發布時間:2022-11-30 09:26:00來源: 光明網

  原標題:杭州文化觀察:什麽(me) 時候能看見南宋“大內(nei) ”?

  近日,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揭開神秘麵紗,正式麵向社會(hui) 開放,南宋的皇宮禁苑,第一次被公眾(zhong) 真實地看見。

  南宋時期,德壽宮又稱“北內(nei) ”,是位於(yu) 都城臨(lin) 安(今杭州)的重要皇家宮殿、園林建築,宋高宗、宋孝宗退位後在此居住。

  而南宋皇城,俗稱“南內(nei) ”或“大內(nei) ”,什麽(me) 時候能被看見?這也是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問題。

  南宋皇城遺址位於(yu) 杭州城南鳳凰山東(dong) 麓一帶。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後,在北宋州治舊址修建宮城禁苑。東(dong) 起饅頭山東(dong) 麓,西至鳳凰山西麓,南起苕帚灣,北至萬(wan) 鬆嶺,方圓4.5公裏。

  其中宮城內(nei) 分為(wei) 朝會(hui) 區、後寢區、後苑區、宮內(nei) 服務區、東(dong) 華門宮殿區、慈寧宮區等。

  八百多年風風雨雨後,當年的鳳凰山大內(nei) ,現在早已成了尋常百姓家,不少單位也在此落足。作者站在鳳凰山腳路口,眼前已看不見當年的繁華,隻看見一家咖啡館的外牆,寫(xie) 著“和寧門外”幾個(ge) 大字。

  和寧門是大內(nei) 北門,由於(yu) 地理條件,南宋大內(nei) 是曆代惟一“南宮北市”的皇宮,城市在皇宮的北麵,所以大內(nei) 北門反而成了主通道,一般官員上朝都是走“後門”。

  在鳳凰山腳路和萬(wan) 鬆嶺路口附近,穿過一片破敗而擁擠的民居,作者看到一道土坡,被植物密密麻麻覆蓋,據考古說明,這是大內(nei) 北宮牆遺址,也是目前大內(nei) 惟一可見的地表建築。

  現在大內(nei) 也是杭州網紅經常出沒的地方。位於(yu) 鳳凰山腳路7號的鳳凰禦元藝術基地,是浙江省級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走在園區內(nei) ,能看到分布著風格不一的烘焙店、原木特色的手工作坊以及新銳設計師雲(yun) 集的眾(zhong) 創空間等。

  這些設計師可能未必知道,這裏是大內(nei) “金鑾殿”大慶殿所在區域。

  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副局長卓軍(jun) 告訴作者,目前,南宋皇城遺址核心區域還沒有開始正式的考古發掘工作,隻是進行了一些考古勘探。即使考古發掘後,保護展示還需要經曆一個(ge) 漫長的過程。首先是拆遷和土地置換,其次是考古計劃方案的申報,待申報獲批後,最後還需根據考古情況編製可以落地的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方案等。

  “在短時間想看見大內(nei) 可能性不大。”卓軍(jun) 說,杭州市正在積極推進南宋皇城遺址全麵考古發掘工作。

  據“杭州發布”10月23日消息稱,時任杭州市市長劉忻專(zhuan) 題調研宋韻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工作,其中包括前往南宋皇城遺址核心區考古點,詳細了解考古進展情況,並察看了新出土的瓷器殘片、琉璃瓦和建築構件等。

  而早在2009年左右,杭州就曾圍繞南宋皇城遺址舉(ju) 辦了一個(ge) 概念性設計方案的國際賽事。

  當時,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和以色列一個(ge) 設計公司聯合提出的一個(ge) 概念性設計方案獲得了第一名。

  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劉傑告訴作者,2009年的概念性設計方案中,基於(yu) 文獻和考古資料做了皇城的複原推測,第一次將南宋皇城以三維立體(ti) 形態呈現在大家麵前,也是第一次初步勾勒出了南宋皇城將來要呈現的保護展示的狀態。其中包含了多種形式的展示方式,比如露明展示、地麵標識展示、綠化展示、城牆形態展示等。

  後來,因種種原因,南宋皇城遺址核心區域考古發掘工作沒有全麵推進。但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近年來對南宋皇城保護展示的設計優(you) 化工作沒有停止,在不斷進行深化優(you) 化。

  而在深化概念性設計方案時,劉傑認為(wei) 複原推測的內(nei) 容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包括皇城城牆四至邊界,尤其是東(dong) 南角及北邊界走向並不明確;皇城主軸線南北兩(liang) 端麗(li) 正門、和寧門內(nei) 的走向關(guan) 係不明確;曆史文獻對慈寧宮、小西湖、衙署區內(nei) 部格局記載較少,對皇城南部平坦區域建築情況記載較少;對大慶殿、垂拱殿、麗(li) 正門城樓等重要建築,目前已有的研究工作較少等。

  根據這些疑問,設計者對於(yu) 南宋皇城的理解還是在不斷深入。

  “這是一座包含了山水園林的皇城。”劉傑說,浙江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做了大量的現場調查和文獻研究,認為(wei) 地形原因,南宋皇城布局除中軸線外其他區域不可能非常規整,而是因山而建,匯水成湖,體(ti) 現了非常獨特的“宋韻”。

  “如今的方案更多的是做好皇城主要宮殿區和宮門節點的保護展示深化。”劉傑說,比如南城牆的展示,在最新方案中,將在地麵上建設一個(ge) 城牆外形的構築物,作為(wei) 地麵標識展示,而城牆裏麵有露明展示的城牆遺址和其他活動空間。

  除了城牆以外,還有很多皇城內(nei) 遺址的保護展示創新,如皇城北入口——和寧門,新方案將暫不做和寧門,隻在北入口做城樓意象的藝術裝置;而皇宮正門——麗(li) 正門整體(ti) 設計以考古發現的禦道為(wei) 中軸禦道來設計等。

  卓軍(jun) 說,前期“北內(nei) ”德壽宮的保護展示工程對於(yu) “大內(nei) ”南宋皇城遺址的保護展示極具借鑒價(jia) 值,特別是土遺址的防水處理和露明展示、數字化手段表現方式等方麵,所以公眾(zhong) 未來一定會(hui) 看見一個(ge) 更加精彩的“大內(nei) ”。(嚴(yan) 格王題題)

  [ 責編:曾震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