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殷墟為何如此重要(新語)

發布時間:2022-11-30 09:26: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為(wei) 我國第一個(ge) 有文獻可考、並為(wei) 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殷墟從(cong) 來都不缺乏“新聞”。最新的進展是,考古人在洹河北岸發現一條東(dong) 西走向、西低東(dong) 高的道路,發掘長度達80米、兩(liang) 端均延伸至發掘區以外、最寬處達14米。更重要的是,它和此前發現的另一條東(dong) 西向大道均與(yu) 一條南北向大道交叉,構成了類似“街區”的布局形態,為(wei) 進一步深入研究商代都城的聚落結構、手工業(ye) 生產(chan) 分工等提供了線索。

  1899年,因甲骨文的發現與(yu) 研究,沉睡三千載的商文明走入公眾(zhong) 視野。從(cong) 1928年10月董作賓第一次到安陽小屯開始進行殷墟考古算起,90多年過去了,經過幾代考古人持續不斷的發掘研究,我們(men) 對這座商代的都城終於(yu) 有了豐(feng) 富的了解。對此,考古真的居功至偉(wei) 。

  殷墟是甲骨文的故鄉(xiang) ,這些3000年前的文字講述著商王朝晚期的曆史故事,這些故事又通過考古得到了全方位的揭示。新中國成立伊始,1950年春,曾多次參與(yu) 殷墟發掘的郭寶鈞先生就趕赴殷墟重啟發掘。以中國科學院(1977年後改隸屬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安陽隊為(wei) 主的考古機構,承擔了殷墟主要的發掘工作,年複一年,直到今天。安誌敏、馬得誌、周永珍、高廣仁、鄭振香、陳誌達、楊錫璋、楊寶成、劉一曼等考古學家的名字,並不為(wei) 大眾(zhong) 熟悉,一代代技師、修複師也都是幕後的默默奉獻者。一代代考古學家在殷墟這個(ge) 搖籃成長起來。我們(men) 不能忘記,是他們(men) 將殷墟考古的時空範圍空前擴大,踏遍每一個(ge) 角落,拾撿每一片陶片,建立起殷墟考古的時空框架。

  可以說,殷墟是一個(ge) 支點。由於(yu) 殷墟發掘,比商王朝更早的夏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序列得以確立,中國古史獲得了“由此前推”的已知基礎。同樣從(cong) 殷墟出發,看商文明之後的中國曆史,也有了更為(wei) 紮實的參照。新世紀以來,以探討殷墟範圍和布局為(wei) 中心的社會(hui) 考古學研究也逐漸展開,最有代表的是道路網和水利係統的發現。殷墟宮殿宗廟區南部發現的南北兩(liang) 縱向、東(dong) 西一橫向,修築規整、車轍印痕清晰的大型道路係統,再現了當年東(dong) 亞(ya) 最大都市的繁華盛景。殷墟鑄銅、製骨、製陶手工業(ye) 作坊的發現與(yu) 發掘,讓我們(men) 得以更深入了解璀璨的青銅文化……

  殷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17年,甲骨文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還有很多文明密碼深埋地下,等著考古人繼續去探尋。聞 白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