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5G+工業互聯網 正進入規模發展新階段

發布時間:2022-11-30 09:30:00來源: 科技日報

  5G基站數量超過222萬(wan) 個(ge) ,占全球總數的60%以上;飛機、船舶、汽車、電子、采礦等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產(chan) 業(ye) 開展“5G+工業(ye) 互聯網”創新實踐,5G+工業(ye) 互聯網全國在建項目超過4000個(ge) ……近日,由工信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中國5G+工業(ye) 互聯網大會(hui) 落下帷幕,大會(hui) 係統展現了“5G+工業(ye) 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ye) 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效。

  工信部副部長張雲(yun) 明指出,經過多年探索,我國5G+工業(ye) 互聯網逐步形成政府規劃引導、地方務實推動、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的“中國模式”,正在進入由起步探索向規模發展的新階段。

  2022年是我國5G牌照發放三周年,也是“5G+工業(ye) 互聯網”512工程收官之年。

  三年來,5G為(wei) 國內(nei) 礦山、電力、電子、建材等重點行業(ye) 持續賦能,全國4000餘(yu) 個(ge) “5G+工業(ye) 互聯網”項目覆蓋41個(ge) 國民經濟大類,“5G全連接工廠”種子項目中,工業(ye) 設備5G連接率超過60%的項目占比超一半,5G技術與(yu) 工業(ye) 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在發布《2022中國“5G+工業(ye) 互聯網”發展成效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表示,5G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升級的重要方向,工業(ye) 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ye) 革命的關(guan) 鍵支撐,二者都是實現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

  《報告》認為(wei) ,我國“5G+工業(ye) 互聯網”512工程任務高質量完成,當前全國“5G+工業(ye) 互聯網”發展已形成以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為(wei) 引領,向京津冀地區、西部地區和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延伸的“東(dong) 中西”梯次推進的全新發展格局。

  “5G與(yu) 工業(ye) 互聯網融合發展產(chan) 生巨大的疊加倍增效應,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加速融合,對助力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意義(yi) 重大。”餘(yu) 曉暉指出,中國龐大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場景需求,以及“5G+工業(ye) 互聯網”512工程等政策工具箱的持續豐(feng) 富和不斷完善,為(wei) 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新發展土壤。

  截至目前,國家層麵出台了10餘(yu) 個(ge) 政策文件,全國31個(ge) 省(市、自治區)共出台100餘(yu) 項5G、工業(ye) 互聯網相關(guan) 支持政策,“央地協同”的政策體(ti) 係基本構建;與(yu) 此同時,全國已形成20餘(yu) 個(ge) 省級5G+工業(ye) 互聯網先導區項目。

  “這為(wei) 推動我國5G+工業(ye) 互聯網發展,為(wei) 下一個(ge) 階段建設5G全連接工廠,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餘(yu) 曉暉說。

  張雲(yun) 明指出,5G+工業(ye) 互聯網的創新發展,不僅(jin) 帶動了企業(ye) 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發展,而且開辟了傳(chuan) 統工業(ye) 技術升級換代的新路徑,加速人、機、物全麵連接的新型生產(chan) 方式落地普及,成為(wei) 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未來,傳(chuan) 統工業(ye) 製造業(ye) 發展需要數字化手段推動前行,但是還有很多企業(ye) 麵臨(lin) 著數字化過程中“不敢轉”等諸多問題。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羚羊工業(ye) 互聯網總經理徐甲甲介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50.7%的國內(nei) 企業(ye) 沒有任何數字化投入,投入在百萬(wan) 以內(nei) 的企業(ye) 隻有33.8%。全國工商聯在某省調研了2800多家企業(ye) ,發現隻有27.7%的企業(ye) 正在進行或即將進行數字化改造。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看來,智能製造需要強大的工業(ye) 人工智能賦能,需要強大的工業(ye) 大數據賦能,需要強大的5G+工業(ye) 互聯網賦能。

  周濟指出,對於(yu) 智能製造來說,沒有強大的5G和工業(ye) 互聯網,就沒有真正的大數據,就沒有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就沒有新一代智能製造。所以,5G+工業(ye) 互聯網是推進智能製造的關(guan) 鍵支撐。

  “過去,工業(ye) 生產(chan) 依靠的是先進的生產(chan) 線和有經驗的老師傅。未來,智能裝備、數據、算法等將在工業(ye) 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核心作用。”徐甲甲介紹,例如工業(ye) 場景中80%的設備都帶有軸承、轉體(ti) 或機電設備,這些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就會(hui) 發出異常聲音。但是利用語音技術打造的工業(ye) 聲學,讓工業(ye) 生產(chan) 過程中需要耳朵聽的環節都可以用機器替代。

  周濟表示,可以預見,5G+工業(ye) 互聯網、新一代智能技術將為(wei) 產(chan) 品和裝備的創新開拓更為(wei) 廣闊的天地。到2035年,我國各種產(chan) 品和裝備都要從(cong) 數字一代發展成為(wei) 智能網聯一代,升級成為(wei) 智能網聯產(chan) 品和裝備。(科技日報記者 劉豔)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