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東:釋放產業活力 打造文化“兩創”強引擎

發布時間:2022-12-05 09:58:00來源: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dong) :釋放產(chan) 業(ye) 活力,打造文化“兩(liang) 創”強引擎

  山東(dong) 曆史悠久,文化底蘊豐(feng) 厚。“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的比較優(you) 勢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蓬勃發展的文化產(chan) 業(ye) 又成為(wei) 推動文化“兩(liang) 創”的新動力、強引擎。

  山東(dong)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部署要求,以實施重點產(chan) 業(ye) 項目為(wei) 抓手推進文化“兩(liang) 創”,聚焦“山東(dong) 手造”和“山東(dong) 智造”,力爭(zheng) 形成更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條,以求更好推動文化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競爭(zheng) 優(you) 勢。

  以“山東(dong) 手造”振興(xing) 傳(chuan) 統工藝

  毫厘之間見乾坤的濟南微雕、一塊木頭千變萬(wan) 化的魯班鎖、比紙還薄的蛋殼黑陶……在位於(yu) 濟南泉城路商圈的山東(dong) 手造展示體(ti) 驗中心,集聚了16市非遺技藝的“山東(dong) 手造”產(chan) 品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依托非遺或傳(chuan) 統工藝,通過創意新造,探索文化活態傳(chuan) 承新模式,“山東(dong) 手造”成為(wei) 推動文化“兩(liang) 創”的重要抓手。今年以來,山東(dong) 深入實施“山東(dong) 手造”推進工程,強產(chan) 業(ye) 、強創意、強展示,明確了建立“山東(dong) 手造”標準體(ti) 係、打造手造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等十項重點任務,讓傳(chuan) 統手藝更好弘揚,讓更多手造產(chan) 品走到群眾(zhong) 身邊。

  柳編是中國傳(chuan) 統手工藝品之一。臨(lin) 沭縣是全國著名的柳編之都、杞柳之鄉(xiang) 。為(wei) 推動柳編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當地采取創新工藝、開發新產(chan) 品、延長產(chan) 業(ye) 鏈等舉(ju) 措,並推動臨(lin) 沭柳編進入山東(dong) 手造項目庫。

  “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柳編技藝,需要發揮產(chan) 業(ye) 龍頭企業(ye) 引領作用。‘山東(dong) 手造’工程讓我們(men) 更重視手造與(yu) 新創意、新技術的結合,努力實現手造的文化價(jia) 值、市場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的有效轉化。”魯美達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解自傑說。作為(wei) 臨(lin) 沭柳編龍頭企業(ye) ,魯美達成立了產(chan) 品研發中心,每年新研發柳編及相關(guan) 工藝品6000多種。

  非遺技藝的創新性傳(chuan) 承,關(guan) 鍵點是融入生活、對接市場。“山東(dong) 手造”推進工程就是要係統梳理、整合這些資源,通過創意創新,找到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

  在央視虎年春晚上,一隻虎悅春碗引人注目。該碗以“正德碗”為(wei) 器型,“中國紅”為(wei) 底色,以“和合虎”為(wei) 主創元素,由淄博匠人製作而成,備受公眾(zhong) 喜愛。

  虎悅春碗的推出,是淄博市打造“山東(dong) 手造·齊品淄博”的重要舉(ju) 措。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堅持“文化+產(chan) 業(ye) 創新”模式,淄博聚力打通設計研發、生產(chan) 製造、配套產(chan) 業(ye) 、營銷推廣各環節,把陶琉、絲(si) 綢、家居等手造精品賣向全球。

  抖空竹、青州花毽、青州府泥塑……走進青州古城非遺古街,老手藝人進行著非遺技藝表演,遊客可以現場觀看學習(xi) ;在“魯錦之鄉(xiang) ”嘉祥縣,魯錦體(ti) 驗區設有織布機、紡棉機,紡紗、織布、盤扣等傳(chuan) 統技藝體(ti) 驗最受歡迎。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山東(dong) 以村居活態展示民俗文化,突出文化體(ti) 驗,打造可看、可玩、可參與(yu) 、可帶走的大眾(zhong) 化生活化文化旅遊線路。“傳(chuan) 統工藝離我們(men) 並不遠,關(guan) 鍵是要突出活態文化、日常文化的感受體(ti) 驗。”省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山東(dong) 將繼續舉(ju) 辦各類文化大集,通過民風民俗、民間工藝、特色手造等展示展演展銷,讓更多人了解感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以“山東(dong) 智造”賦能傳(chuan) 統文化

  巍巍泰山,摩崖石刻眾(zhong) 多,引來遊客駐足觀賞。如今,這些石刻化身“數字藏品”,通過移動端的購買(mai) 收藏,被人們(men) 裝進“口袋”。

  “在藏品設計上,我們(men) 采用3D技術還原每一處細節,力求逼真,給人抵近觀摩的沉浸感,藏品上線即秒光。”泰山景區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泰山數字藏品的推出,是推動泰山遺產(chan) 資源、文旅產(chan) 業(ye) 與(yu) 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有效探索,也是景區轉變發展模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益嚐試。

  在信息化時代,采用VR、AR、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豐(feng) 富創新傳(chuan) 統文化的“軟表達”,是文化“兩(liang) 創”的內(nei) 在要求。立足“山東(dong) 智造”,山東(dong) 堅持數字化引領,選樹一批重大應用項目,把“兩(liang) 創”成果用更多智能化、數字化手段、技術、應用呈現展示,著力構建“產(chan) 業(ye) 集群+領軍(jun) 企業(ye) +特色園區”的產(chan) 業(ye) 生態。

  高達百米的噴泉騰空而起,跳動不息的火簇映紅湖麵,噴泉、月屏、浮台在夜色中交相輝映……自2019年起,美輪美奐的“泉城夜宴·明湖秀”成為(wei) 大明湖畔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它的美正源於(yu) 科技加持——運用噴泉、噴火、噴霧、矩陣光毯、升降亭台、投影激光等多項智能控製技術,上演呈現泉水靈動和人文畫卷的水幕燈光秀。

  通過引導支持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領域的產(chan) 品、服務、技術、模式等創新,濟南市加快推進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數字科技融合,讓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俱進“活”起來。利用雲(yun) 技術等搭建的“濟南數字博物館平台”,擁有3D藏品700餘(yu) 件、文物數據5萬(wan) 餘(yu) 條、高清文物圖片接近2T,打破了時間與(yu) 空間的限製,實現藏品保管、展覽、文創、青少年活動等各項功能。

  為(wei) 更好實現傳(chuan) 統文化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山東(dong) 還積極搭建文化專(zhuan) 家學者、研發團隊、創意設計、生產(chan) 企業(ye) 、應用商和地方部門的交流平台。最近,山東(dong) 將聚焦數字文化產(chan) 品應用及消費等方麵,搭建數字文化產(chan) 品交易展示場景,打造數字文化產(chan) 品發布交易平台。(齊靜 孫業(ye) 文參與(yu) 采寫(xie)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