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村毛納有新篇
“我愛五指山,我愛萬(wan) 泉河。”在群山環抱、森林茂密的海南五指山腳下,黎族村寨毛納村坐落於(yu) 此。依山傍水,黎族特色小屋散落在山腳下,黎族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裏,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ong) 耕生活。近年來,在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引領下,小小黎村發生了大變化,名不見經傳(chuan) 的毛納開始走紅,成為(wei) 海南乃至全國聞名的網紅村、打卡地。
做強集體(ti) 經濟
11月22日上午,細雨蒙蒙,毛納村格外寧靜。村口的涼亭內(nei) ,一場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正在進行。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高度重視‘三農(nong) ’工作,強調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對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重要部署,為(wei) 我們(men) 走好新時代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水滿鄉(xi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隊隊長、毛納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高力說。
聽完宣講,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圍繞毛納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談思路、說打算,氣氛熱烈融洽。
曾經的毛納村地勢偏遠,產(chan) 業(ye) 發展滯後,擁有村集體(ti) 經濟是村民們(men) 夢寐以求的事。近年來,毛納村踐行“兩(liang) 山”理論,持續探索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發展新模式,努力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高力自去年5月份從(cong) 海南省外事辦公室下派到村以來,帶領村兩(liang) 委想方設法發展村集體(ti) 經濟。為(wei) 體(ti) 現五指山最高峰海拔1867米的“峰值”意義(yi) ,村裏興(xing) 辦的公司便以“一八六七”命名。
“有的村民缺知識,有的村民缺勞力,發展村企就是要把資源集中起來,解決(jue) 這些問題。”高力說,企業(ye) 成立後,積極推動農(nong) 旅融合、茶旅融合,把村民有意願出租的田地以每畝(mu) 1300元價(jia) 格流轉租種,種植時再請農(nong) 民參與(yu) 。公司還宣傳(chuan) 擴大茶葉種植並發放茶苗,組織農(nong) 技培訓,重點發展水滿茶種植產(chan) 業(ye) ,聯係茶企與(yu) 農(nong) 戶簽訂收購協議,帶領農(nong) 戶實現增收。村裏還啟動稻香公園試點,指導村企租賃100多畝(mu) 農(nong) 田種植水稻。農(nong) 戶既有了地租收入,又多了務工收入,同時還實現了高標準種植水稻和茶葉。
山區變成景區
勞作間隙,站在一片長勢良好的菜地裏,望著旁邊正加緊施工的“雨林時光”田園實景演出項目工地,毛納村村民、生態護林員王進友臉上掛滿笑容。
筆直的甘蔗、剛出土的玉米苗和豆角苗、綠油油的小青菜……王進友在地裏給菜苗搭架子,妻子打理著蔬菜,夫妻倆(lia) 辛勤的勞作讓蔬菜長勢格外喜人。王進友說:“農(nong) 家蔬菜受歡迎,我這菜運往市場很快就能賣光。”
與(yu) 王進友家菜地僅(jin) 一條田埂之隔,“雨林時光”田園實景演出項目已基本建成,工人們(men) 忙著安裝噴淋、燈光裝置,進行綠化種植等作業(ye) 。
坐擁熱帶雨林,富含黎族文化,如何將二者結合起來,推動毛納在文旅融合方麵邁開步伐?“雨林時光”田園實景演出項目的落地,就是該村的有益探索。通過田園實景演出,一幅熱帶雨林與(yu) 自然、民族、鄉(xiang) 村田園交融的“富美鄉(xiang) 村圖景”將在毛納完美演繹。
“先請大家下車掃地點碼,車開到停車場去。”11月20日上午,滿載遊客的旅遊大巴剛到村口,講解員王朝霞馬上迎了上去,指導遊客掃碼進村。王朝霞說:“來毛納的遊客越來越多,特別是節假日,一天要接待好幾撥客人。”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毛納的田園實景演出很美,就特意來看看。”山東(dong) 濱州退休幹部呂耀華,來海南旅遊時被五指山的環境所吸引,就和老伴選擇在五指山定居養(yang) 老。“這裏冬暖夏涼,空氣和水好,物產(chan) 豐(feng) 富,是個(ge) 養(yang) 生旅遊寶地。”
王越剛嫁到毛納時還要出去找事做,現在家門口開起了土特產(chan) 便利店,經營水滿紅茶、野生蜂蜜、糯米酒等本地特產(chan) ,自家山上種植的200多棵綠橙樹也已掛果。“毛納的旅遊才開始起步,今後肯定會(hui) 有更多遊客來,村民日子也會(hui) 越過越紅火。”王越說。
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技藝
作為(wei) 一個(ge) 黎族村寨,毛納村不僅(jin) 風光秀麗(li) ,黎族村民還能歌善舞。黎族阿哥阿姐們(men) 每天下午都會(hui) 在共同廣場表演黎族歌舞。“久久不見久久見,久久相見才有味”,熟悉的旋律將廣場表演活動帶入高潮,遊客們(men) 興(xing) 奮地拿起相機記錄載歌載舞的歡快場麵。
舞蹈隊發起人之一的黎族阿姐王玉珍現在每天忙得不亦樂(le) 乎,幾乎每場演出她都參加。此外,作為(wei) 市級非遺草藥接骨傳(chuan) 承人,王玉珍還經常帶著兒(er) 子媳婦和兄弟姐妹去采摘草藥,積極向遊客宣講黎藥知識。
毛納村最具黎族風情的除了歌舞,還有黎錦。盤坐草席,腳蹬繞線木棍,拉線,弓腰穿梭織布……11月20日是周末,休息在家的五年級學生王麒翔一邊在家門口照看小賣鋪,一邊坐在地上織黎錦,專(zhuan) 注織錦的他引來了遊客的圍觀。王麒翔告訴記者,“我們(men) 學校每個(ge) 人都要學織錦,我織得算快的,還在比賽中獲得過第一名”。
五指山市高度重視黎錦產(chan) 業(ye) 的發展以及黎錦文化的傳(chuan) 承。在毛納的特產(chan) 長廊,黎錦織就的包包、衣服備受遊客喜愛,一件件圖案花紋精美的黎錦製品,成為(wei) 遊客爭(zheng) 相購買(mai) 的最佳紀念品。(本報記者潘世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