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多少都要掌握些植物學知識!想不到吧?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記者上官雲(yun) )收錄1700餘(yu) 種植物,文學性與(yu) 知識性並重……最近,一部頗為(wei) 冷門的《植物名實圖考》引發關(guan) 注。
而《植物名實圖考校注》的校注者欒保群表示,《植物名實圖考》的文字亦十分出色。從(cong) 一些議論性的文字中,不但能體(ti) 會(hui) 撰書(shu) 者吳其濬的仁者之心,還能看到他作為(wei) 植物學家的深遠抱負。
他同時提到,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多少都要有一些或深或淺的植物學知識。此外,自六朝時就有以藥名為(wei) 詩者,北宋的詩人陳亞(ya) 便以“藥名詩”知名。
收錄植物1700餘(yu) 種
《植物名實圖考》是一部中國古代植物學名作,作者是清代學者吳其濬。其卷帙浩繁,收錄全國各地的植物種類多達1700餘(yu) 種。
看目錄,其中提到很多人們(men) 日常熟悉的穀物,比如赤小豆、大豆、小麥;還有各類蔬菜水果,草類有二十一卷之多,共分為(wei) 山草、隰草、石草、水草等八小類。
《植物名實圖考校注》一書(shu) ,則是以光緒六年山西曾國荃重刊本為(wei) 底本,對明顯的錯誤酌情出校說明,對難以理解的典故詞語加以注釋,對各類引文加以核對。
有趣的是,原著中的很多篇章頗似小品文,對一般讀者來說,對這些文學性的篇章的理解就很重要,因此,《植物名實圖考校注》從(cong) 校點到注釋都盡量做到位。
欒保群舉(ju) 例道,在卷八山草太行之阪類的“杜蘅”一篇中,談到對馬的飼養(yang) 和使用,有“人第見有馬者多鹽車之賈人,禦馬者多魯國之東(dong) 方”一句,後半句就很不好理解。
翻閱了很多資料後,欒保群才最終搞清楚,“東(dong) 方”二字原來是錯的,正確的應該是“東(dong) 野”,即東(dong) 野畢,一個(ge) 善馭馬而不愛惜馬的人,見於(yu) 《韓詩外傳(chuan) 》中的一個(ge) 故事。
與(yu) 一部古籍的不解之緣
校注《植物名實圖考》,其實是欒保群一直以來的心願。
讀大學時,他在一家舊書(shu) 店發現了《植物名實圖考》及《長編》,共兩(liang) 套,都是精裝,一套有九成新,另一套的品相也有六品,可是定價(jia) 卻一樣,都是五元零幾角。
“我當時很喜歡這套書(shu) ,首先是因為(wei) 裏麵有很精致的插圖,從(cong) 《詩經》《楚辭》中讀到的植物名,在這裏都能找到。”欒保群回憶。
可惜當時手頭錢不夠,他隻得和售貨員商量書(shu) 能不能便宜點,但未能如願。買(mai) 賣雖不成,但書(shu) 店是開架的,可以坐在地上隨便看。細讀之後,他發現書(shu) 中描寫(xie) 植物的文字非常漂亮。
後來欒保群每次去書(shu) 店,都要翻翻這書(shu) 。1965年,他看到那家書(shu) 店的古舊書(shu) 大降價(jia) ,可這套心儀(yi) 已久的書(shu) 早就沒有了。整整五十年後,他才又收到朋友寄來的一套《植物名實圖考》。
讀罷這套書(shu) ,欒保群更覺得它對文史愛好者,特別是熱衷於(yu) 中國古代文化的讀者來說,很有一讀的必要,“然後,我就萌生了把它重新點校並加以注釋的念頭”。
是植物學著作,也有文學性
《植物名實圖考》是一部植物學著作,但並非與(yu) 學文史毫無關(guan) 係。
欒保群解釋,中國自古以來,文人多少都要有一些或深或淺的植物學知識。孔子說讀“詩”可以“多識於(yu) 鳥獸(shou) 草木之名”;陸璣則撰有《毛詩草木鳥獸(shou) 蟲魚疏》。
此外,《離騷草木疏》和《南方草木狀》等,都是學習(xi) 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讀物。至於(yu) “本草”類的讀物,古代文化人也應該有所涉獵,起碼認識一些常用草藥的名狀和性味。
他表示,由於(yu) 草藥知識的這種普及性,自六朝時就有以藥名為(wei) 詩者,北宋的詩人陳亞(ya) 便以“藥名詩”知名。
科普知識之外,《植物名實圖考》也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文學著作。作者吳其浚把專(zhuan) 業(ye) 性強的內(nei) 容基本都留在《長編》中,它作為(wei) 個(ge) 人考證研究的結論,簡要明晰,較有文采。
《植物名實圖考校注》的前言中提到,由於(yu) 《植物名實圖考》所繪之圖十分精美,被以後翻印《本草綱目》的張紹棠所看中,遂將李時珍的原圖抽去了近四百幅,換上了《植物名實圖考》中的圖,因而造成了《本草綱目》誤本的流行。
這也從(cong) 側(ce) 麵印證了上述繪圖的精美。本書(shu) 既名“圖考”,對於(yu) 大部分植物,特別是為(wei) 吳其濬新發現的植物來說,圖的重要性勝於(yu) 文字,圖繪的準確本身就是“名實”之證。
“由於(yu) 本書(shu) 中的圖大部分都是根據植物的新鮮狀態而繪製,不僅(jin) 能準確描出該植物的形態,而且生動活潑,每幅都如同一幅白描花卉。”欒保群稱讚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