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持續推進“地趴糧”整治

發布時間:2022-12-21 11:25:00來源: 經濟日報

  農(nong) 戶科學儲(chu) 糧關(guan) 係農(nong) 民增收和國家糧食安全。今年東(dong) 北三省一區糧食產(chan) 量占全國糧食產(chan) 量的比重超過26%,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凸顯。然而,東(dong) 北“地趴糧”現象仍然存在,農(nong) 戶儲(chu) 糧損失仍然較為(wei) 嚴(yan) 重。

  “地趴糧”是存在於(yu) 我國東(dong) 北和西北地區的一種傳(chuan) 統儲(chu) 糧方式,以玉米儲(chu) 存為(wei) 主。新收獲的玉米水分大,每年秋收之後脫粒之前,農(nong) 民習(xi) 慣將新收獲的玉米堆放在院子裏或者地裏晾曬。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武拉平認為(wei) ,北方“地趴糧”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農(nong) 戶儲(chu) 藏設施缺乏。“地趴糧”容易被鼠咬蟲蛀鳥食,遇到雨雪天氣,極易發生黴變壞糧。應引導農(nong) 戶科學儲(chu) 糧安全儲(chu) 糧,確保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增加糧食有效供給。

  建設完善立體(ti) 儲(chu) 糧設施

  吉林四平市雙遼市臥虎鎮前六家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種糧大戶王豔秋今年種了4500畝(mu) 玉米,由於(yu) 儲(chu) 糧設施投入不足,隻儲(chu) 存了十分之一左右的玉米穗,其餘(yu) 全部賣掉了。王豔秋說,明年要整村推進“地趴糧”整治,爭(zheng) 取把新收獲的玉米盡可能儲(chu) 存起來,擇機售糧,實現種糧收益最大化。

  讓“地趴糧”站起來,折射出農(nong) 戶儲(chu) 糧方式的變化。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倉(cang) 儲(chu) 管理處處長馮(feng) 錫仲介紹,吉林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根據農(nong) 戶庭院儲(chu) 糧條件和經濟狀況,支持引導農(nong) 戶通過搭棧子、上樓子、碼趟子以及搭建風道、建設簡潔安全的鋼結構立體(ti) 儲(chu) 糧裝具等方式,實現簡易立體(ti) 儲(chu) 糧;對勞動力不足的農(nong) 戶,鼓勵利用村集體(ti) 建設用地、閑置區域等,集中搭建立體(ti) 儲(chu) 糧設施;對種糧大戶、農(nong) 業(ye) 合作社等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利用現有倉(cang) 儲(chu) 設施資源開展糧食產(chan) 後服務,為(wei) 他們(men) 提供“即時結算、延期服務、代烘幹代儲(chu) 存”等服務,推動農(nong) 戶儲(chu) 糧方式向“存糧在庫”精細化管理轉變。

  為(wei) 減少農(nong) 戶儲(chu) 糧損失,2017年國家啟動實施優(you) 質糧食工程,在全國建設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為(wei) 農(nong) 戶提供代清理、代烘幹、代儲(chu) 存、代銷售、代加工等“五代”服務。

  乘著國家政策的東(dong) 風,東(dong) 北主產(chan) 區持續推進農(nong) 戶安全儲(chu) 糧及推進“地趴糧”整治。黑龍江高度重視農(nong) 戶儲(chu) 糧減損,2018年至2020年期間,推廣搭建了農(nong) 戶科學儲(chu) 糧裝具11.41萬(wan) 套,全部投入使用每年可實現科學棒儲(chu) 玉米226.26萬(wan) 噸、減損6.16萬(wan) 噸。吉林省持續推進農(nong) 戶安全儲(chu) 糧工作,截止到2022年11月底,吉林全省農(nong) 戶立體(ti) 儲(chu) 糧率達到90.5%,計劃到2024年底全省消除“地趴糧”。

  科學儲(chu) 糧實現減損增收

  近年來,東(dong) 北“地趴糧”逐漸減少,農(nong) 戶儲(chu) 糧損失大幅下降。據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糧食經濟研究團隊2022年10月對全國27個(ge) 省(區市)4548個(ge) 農(nong) 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東(dong) 北三省37.11%的玉米種植戶收獲後沒有銷售,以玉米樓子、棧子、吊子等儲(chu) 藏方式儲(chu) 存的玉米占25%;金屬倉(cang) 儲(chu) 存占19.44%,袋裝占15.28%,“趴地”玉米所占比重不是很大,農(nong) 戶玉米儲(chu) 藏環節平均損失率為(wei) 4.01%。

  儲(chu) 糧環節是影響農(nong) 民種糧收益的最後環節。現在東(dong) 北農(nong) 戶摒棄“地趴糧”落後的儲(chu) 糧方式,實現立體(ti) 儲(chu) 糧,可擇機擇價(jia) 售糧,增強農(nong) 戶市場議價(jia) 能力,實現好糧賣好價(jia) 。黑龍江海林市長汀鎮平安村村民卞樹軍(jun) 告訴記者,他今年種了180畝(mu) 玉米,把玉米穗儲(chu) 存到“玉米樓子”裏,計劃明年夏天再賣,期待賣個(ge) 好價(jia) 。

  今年我國糧食再次實現高位增產(chan) ,但糧食緊平衡的格局未變。馮(feng) 錫仲說,改善儲(chu) 糧條件,消滅“地趴糧”,增強農(nong) 戶抵禦風險的能力,減少糧食損失,再造“無形良田”,相當於(yu) 增加了糧食有效供給;降低糧食生黴和壞糧風險,提高糧食品質,相當於(yu) 提供優(you) 質糧源;糧食經過自然通風降水,達到安全水分,不需要烘幹降水,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

  形成“地趴糧”整治合力

  多年來有關(guan) 部門一直倡議消滅“地趴糧”,但是東(dong) 北地區“地趴糧”仍然存在,改善農(nong) 戶儲(chu) 糧條件,降低農(nong) 戶儲(chu) 糧損失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支持引導農(nong) 戶科學儲(chu) 糧,在東(dong) 北地區推廣農(nong) 戶節約簡捷高效儲(chu) 糧裝具,逐步解決(jue) “地趴糧”問題。

  “地趴糧”問題的形成既有地理環境、自然條件、風俗習(xi) 慣等客觀因素,也有思想行動等主觀因素。馮(feng) 錫仲告訴記者,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成立了工作專(zhuan) 班,全力推進“地趴糧”整治工作。采取縣市自查自評、省級部門核查和省級現場抽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縣市“地趴糧”整治情況進行年度考核。

  “地趴糧”形成的根子在思想,症結在儲(chu) 糧設施缺乏。武拉平認為(wei) ,從(cong) 中央到地方,都應積極采取措施消除“地趴糧”現象。應繼續推廣玉米籽粒收割,對玉米籽粒適當晾曬或烘幹後進行銷售或儲(chu) 藏。對於(yu) 不宜或沒有進行籽粒收割的農(nong) 戶,地方政府應適當支持農(nong) 戶建設玉米棧子或者玉米樓子等簡易儲(chu) 糧設施進行離地立體(ti) 儲(chu) 糧。對於(yu) 沒有較好儲(chu) 藏條件的農(nong) 戶,村集體(ti) 應充分利用集體(ti) 建設用地建設鄉(xiang) 村集中儲(chu) 糧點,避免儲(chu) 糧不當帶來損失。

  糧食產(chan) 後服務體(ti) 係建設是優(you) 質糧食工程的重要內(nei) 容,為(wei) 農(nong) 戶儲(chu) 糧提供專(zhuan) 業(ye) 化社會(hui) 化服務,能夠有效解決(jue) 農(nong) 戶儲(chu) 糧難的問題。武拉平認為(wei) ,國家應繼續實施優(you) 質糧食工程,建設更多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並積極鼓勵糧食產(chan) 後服務中心與(yu) 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種糧大戶合作,不斷提升農(nong) 戶科學儲(chu) 糧減損能力。(記者 劉 慧)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