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60後”退休群體撬動“不一樣”的養老服務業

發布時間:2022-12-21 11:32: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上世紀60年代生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個(ge) 人口出生高峰期主體(ti) 人群,總量約2.45億(yi) 人。歲月如梭,當年的“嬰兒(er) 潮”正在變成“老齡潮”——他們(men) 正以每年2000多萬(wan) 人的速度陸續退休。這意味著未來10年內(nei) ,我國將迎來史上最大的“退休潮”。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yang) 老事業(ye) 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懂科技、愛時尚、會(hui) 享受、肯消費……與(yu) “傳(chuan) 統老人”相比,“60後”退休群體(ti) 將為(wei) 養(yang) 老觀念和養(yang) 老方式的更新迭代注入怎樣的新活力?

  旅遊、圓夢、短視頻……多彩的“初老”生活

  深秋的黃昏,江西宜春明月山景區的溫泉池中,氤氳水霧裏交雜著各地方言,互相分享旅途感受時,方言便轉換為(wei) 普通話,“我們(men) 已經來過好幾次嘞!”“白天去了羊獅慕,爬了明月山,晚上泡一泡溫泉,蠻愜意……”

  “來此旅遊的‘60後’退休群體(ti) 越來越多,而且基本上是短期遊,這些活力老人‘流動’得快。”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委會(hui) 文旅局負責人陳子巍說,“60後”退休群體(ti) 旅遊不拘泥於(yu) 拍照、看風景,還舍得花費,會(hui) 辦月卡、年卡泡溫泉,也會(hui) 喝咖啡、品茶。景區一咖啡廳服務員告訴記者,來店裏消費的人大多五六十歲,貴的咖啡也經常有人點。

  江西省衛健委老齡健康處處長肖守淵說,大批“60後”退休群體(ti) 的生活過得多姿多彩,品茶、美食、旅行、運動……“說走就走”成了他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的事。

  卸下朝九晚五的職場羈絆,不少“60後”回歸本心,重視內(nei) 心需求。“60後”王琴芝正在南昌市老年大學學習(xi) 吉他、薩克斯、手風琴,“年輕時很羨慕別人會(hui) 吹拉彈唱,一退休我就來圓夢了,以後還打算學古箏、古琴”。王琴芝說,每次來上課都要背著樂(le) 器騎20多分鍾的電動車,但不覺辛苦,“退休後我變得更忙了,快樂(le) 地忙碌”。

  南昌市老年大學校長邾更亞(ya) 說,在近萬(wan) 名學員中,年齡在53歲至62歲的“60後”學員占比最大、達47.5%,聲樂(le) 、時裝、攝影……80多門課、406個(ge) 班供不應求。

  刷短視頻、網購、追網文……伴隨著互聯網普及一路走來的“60後”更容易獲得“觸網”的快樂(le) 與(yu) 便捷。今年62歲的南昌居民王美華向記者展示她的短視頻賬號“俊美水兵舞”時喜不自勝:“我已經發視頻作品1100多個(ge) !”從(cong) 公司退休後她便教人跳水兵舞,發短視頻成了她的閑暇愛好。

  “不一樣”的“60後”退休群體(ti)

  肖守淵認為(wei) ,“60後”逐步進入老年後,人們(men) 對老年群體(ti) 的認識、應對、接納都會(hui) 有所改變。

  “無論是知識、財富、眼界、閱曆、能力,還是生活習(xi) 慣,‘60後’與(yu) 此前的老人都有很大區別,現在坐在公園下棋、打麻將的比上一代少了,刷短視頻、玩直播、抱團旅遊的多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hui) 與(yu) 人口學係教授翟振武說:“即使是沒有讀過大學的,他們(men) 也普遍有城市生活工作的經曆,造就了開闊的眼界和全麵的能力。”

  受訪人士歸納,“60後”有些“特殊”:參與(yu) 並推動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全過程、產(chan) 生了恢複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是響應計劃生育子女負擔較輕的一代人、是目前資產(chan) 較多消費潛力較大的一代人……這些鮮明的群體(ti) 特征,讓他們(men) 與(yu) “傳(chuan) 統老人”相比,呈現著不一樣的狀態和心態。

  今年60歲的文婭來自浙江義(yi) 烏(wu) ,她說,身邊越來越多的“60後”不再像父輩那樣從(cong) 五六十歲就開始帶孫輩然後慢慢更老,他們(men) 注重自己精神快樂(le) 的意識更強,有些“60後”寧願出錢請保姆帶孫輩,也不願意完全犧牲自己的享樂(le) 時間。王美華的獨生女已成家,老公雖中風但一直請人照顧著,家庭負擔並不重的她每周教三四百個(ge) 學員跳水兵舞,樂(le) 在其中的她說:“我老公也並不希望我隻圍著他轉,跳舞帶給我快樂(le) 。”

  “60後”南昌市民王曉媛經常與(yu) 朋友結伴旅行,她說:“養(yang) 老內(nei) 涵隨時代發展變得更加廣闊,退休是我們(men) 職業(ye) 生涯的終點,也是我們(men) 人生第二段好時光的起點。”

  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新的生活追求催生新的養(yang) 老需求。受訪人士認為(wei) ,多元化的新型養(yang) 老方式正在從(cong) “60後”身上獲得突破,他們(men) 的養(yang) 老願景和邊界從(cong) 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依、老有所醫擴展為(wei) 老有所樂(le) 、老有所學、老有所為(wei) ,這需要足夠的供給來支撐。如何精準深耕銀發經濟的藍海,擴大養(yang) 老供給,構建老齡友好型社會(hui) ,是一個(ge) 大課題。

  當前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和其他涉老產(chan) 業(ye) 需要進一步有效供給、精準服務。肖守淵舉(ju) 例說,可以為(wei) “60後”退休群體(ti) 打造出“在路上的銀發經濟”——文旅部門統籌規劃推出周期為(wei) 幾十天的旅遊線路,按不同主題串起景點,各景點之間的接駁要做到無縫對接,讓老人有序地輕鬆旅遊,也讓景區、餐飲等相關(guan) 單位接待信息明朗、不打亂(luan) 仗。“全國隻要有1/10的老人一年有幾個(ge) 月在路上,餐飲、交通……市場可觀,而這塊光靠個(ge) 體(ti) 旅行社零打碎敲是難以做好的。”他認為(wei) ,針對老年人營養(yang) 的配餐服務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也是很有前景值得關(guan) 注的。

  針對“60後”退休群體(ti) 求知欲旺盛,但老年大學普遍“一座難求”的情況,受訪人士認為(wei) ,可在加大投入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同時,依托社區、鄉(xiang) 鎮現有資源就近施教,辦好家門口的老年教育,也可引入社會(hui) 力量辦學,鼓勵老年人自發組織辦學等保障城鄉(xiang) “60後”退休群體(ti) 老有所學。

  翟振武、肖守淵等人士認為(wei) ,“60後”退休群體(ti) 普遍有較強的責任心、時間觀念和執行力,善用他們(men) ,為(wei) 老有所為(wei) 量身定做就業(ye) 服務可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同時,也要健全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老年人勞動就業(ye) 權益和創業(ye) 權益。(記者李美娟、賈伊寧)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