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新春伊始,各地擴大就業(ye) 、穩住物價(jia) 、完善社保——
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農(nong) 曆正月初八,6輛返崗專(zhuan) 車從(cong) 四川廣安思源廣場出發,載著288名農(nong) 民工奔赴浙江、福建、廣東(dong) 等地返崗複工。務工人員曾強領取了返崗大禮包,“榨菜、辣椒醬、火鍋底料,家鄉(xiang) 的味道全裝上了。”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要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民生連著民心,發展經濟最終是為(wei) 了改善民生。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保民生,各地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落實落細
2月4日,沈陽人力資源服務產(chan) 業(ye) 園,新春首場招聘會(hui) 開場,108家企業(ye) 參會(hui) ,數千名求職者穿梭其間,數萬(wan) 人線上選崗。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牽動著千家萬(wan) 戶。202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累計實現1206萬(wan) 人,超額完成1100萬(wan) 人的全年目標任務。
眼下正值節後返崗複工高峰期,各地錨定具體(ti) 目標,因地製宜,想方設法穩住就業(ye) 形勢。
落實落細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遼寧將加強困難群體(ti) 就業(ye) 幫扶,確保零就業(ye) 家庭動態清零,嚴(yan) 防規模性失業(ye) 風險。河南今年提出城鎮新增就業(ye) 110萬(wan) 人,完成職業(ye) 技能培訓300萬(wan) 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200萬(wan) 人以上,新增返鄉(xiang) 創業(ye) 15萬(wan) 人以上。
促進農(nong) 村人口持續增收。雲(yun) 南今年將實現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就業(ye) 1500萬(wan) 人以上,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ye) 穩定在320萬(wan) 人以上。西藏明確政府投資項目所在地農(nong) 牧民用工比例,力爭(zheng) 今年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60萬(wan) 人以上。
鼓勵創業(ye) 帶動就業(ye) 。江西提出,今年新增發放創業(ye) 擔保貸款150億(yi) 元以上。甘肅要求完善促進創業(ye) 帶動就業(ye) 保障製度,支持發展新就業(ye) 形態。
重視青年就業(ye) 工作。湖北力爭(zheng) 今年新增高校畢業(ye) 生留鄂來鄂就業(ye) 創業(ye) 40萬(wan) 人以上,強化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靈活就業(ye) 群體(ti) 權益保障。廣西力爭(zheng) 2023屆離校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率達90%以上。
跨省招工、加大培訓、專(zhuan) 場招聘、直播帶崗……各地圍繞重點人群,出實招、出新招,努力完成穩就業(ye) 全年目標。
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jia)
近日,安徽發布價(jia) 格監測預警管理辦法,其中特別提到重要商品和服務價(jia) 格監測將實行目錄管理,建立全省統一的價(jia) 格監測預警平台,完善價(jia) 格監測預警手段。
2022年,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供應豐(feng) 、價(jia) 格穩,事關(guan) 民生福祉,也事關(guan) 經濟大盤,大意不得。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及時有效緩解結構性物價(jia) 上漲給部分困難群眾(zhong) 帶來的影響。”
針對今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漲幅,絕大多數省份預計控製在3%左右,並提出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jia) 工作,落實社會(hui) 救助和保障標準與(yu) 物價(jia) 上漲掛鉤聯動機製。
廣西提出,完善市場異常波動應急預案,健全自治區、市、縣三級聯保聯供保障機製。
西藏將建立重要商品吞吐調節機製,加強執法監管,確保物價(jia) 穩定。寧夏將統籌抓好內(nei) 部生產(chan) 和外部供應,提升糧油肉蛋奶果蔬生產(chan) 能力,提高儲(chu) 備、物流和應急保障能力,加強價(jia) 格監測預警,嚴(yan) 厲打擊各種價(jia) 格違法行為(wei) 。
重要民生商品關(guan) 係人民群眾(zhong) 的“米袋子”“菜籃子”。強化監測預警、開展儲(chu) 備調節、穩定市場預期、用好價(jia) 格補貼……一係列保供穩價(jia) 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消費需要。
積極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
早晨,81歲的丁奶奶剛剛吃過營養(yang) 豐(feng) 富的早餐,準備去屋外大廳的“老年課堂”學剪紙。作為(wei) 福建福州鼓樓區安泰街道智慧養(yang) 老服務照料中心的一位“居民”,丁奶奶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吃、住、學都有保障,有知識、有味道、有溫度,打心底感覺到幸福!”
民生畫卷溫暖動人。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社會(hui) 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加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穩妥推進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
社會(hui) 保障網織密織牢。截至2022年末,全國基本養(yang) 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5億(yi) ,同比增加2430萬(wan) 人,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wei) 2.4億(yi) 人、2.9億(yi) 人。
2023年開年以來,各地積極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擴麵提標同步推進。
參保人群方麵,靈活就業(ye) 人員、新業(ye) 態就業(ye) 人員等群體(ti) 成為(wei) 各地社保擴麵工作重點。天津提出,健全靈活就業(ye) 社保政策,維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河北、山西等地提出,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待遇標準方麵,上海等地將統籌提高養(yang) 老、醫保、低保等社保待遇標準。山東(dong) 提出,城鄉(xiang) 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報銷比例提高到70%左右。
具體(ti) 來看,受群眾(zhong) 關(guan) 注較多的養(yang) 老和醫療保險方麵,各地有一些新動向——
養(yang) 老方麵,深入落實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山西、江西、廣西、陝西、寧夏等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開展個(ge) 人養(yang) 老金試點。
醫療方麵,大病保險、異地就醫等是熱點話題。多地提出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製度,著力擴大異地就醫聯網醫療機構覆蓋麵。例如,天津將提高大病保險報銷比例和居民醫保住院最高支付限額,將基本醫保門(急)診政策範圍內(nei) 個(ge) 人負擔的醫療費用納入大病保險保障範圍。黑龍江提出門診費用異地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翻一番。
各地堅持把社會(hui) 保障作為(wei) 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hui) 運行的穩定器,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發展成果溫暖民心。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
2023年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各地努力辦好群眾(zhong) 關(guan) 心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記者蔣雪婕 王明峰 李凱旋 劉曉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