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航天基礎試驗機櫃:空間站夢天實驗艙裏的“百寶箱”

發布時間:2023-02-10 10: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自2022年11月30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ti) 以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兩(liang) 個(ge) 多月,先後完成科學實驗機櫃解鎖與(yu) 測試、應用載荷貨物出艙、空間站及載人飛船設備巡檢等工作,並開展了一係列空間科學實(試)驗。

  作為(wei) 空間站工程航天技術試驗領域的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為(wei) 空間站夢天實驗艙配置了航天基礎試驗機櫃,給各類在軌載荷提供機、電、熱、信息等保障條件,支持各類試驗項目在軌滾動實施,為(wei) 航天新技術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驗證平台。該機櫃在軌3個(ge) 多月以來,成功開展功能測試和部分載荷試驗,目前產(chan) 品狀態良好。

  那麽(me) ,航天基礎試驗機櫃(以下簡稱“試驗機櫃”)擁有哪些超強本領呢?

  為(wei) 用戶提供13種“私人定製”空間

  試驗機櫃的設計壽命為(wei) 15年,配套近百台設備。考慮到空間站運營期間機櫃平台能力的升級換代,試驗機櫃結構需滿足設備在軌更換的條件,以便航天員高效快速地完成相關(guan) 操作。“機櫃在設計上支持在軌翻轉,可為(wei) 航天員在軌維護維修提供最佳操作體(ti) 位,模塊化的布局設計則便於(yu) 機櫃平台按功能分區升級優(you) 化。”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航天技術試驗領域總體(ti) 副主任設計師尹釗表示。

  試驗載荷不同,對在軌試驗空間的要求也多樣化。為(wei) 此,兼顧用戶需求和模塊化設計成為(wei) 解決(jue) 多樣化需求和載荷接口標準化的最佳方式。據悉,試驗機櫃的結構機構子係統可提供13種試驗空間,按照用戶需求組合安裝載荷單元,在軌實現自由匹配。“通俗地講,就是通過‘私人定製’模塊化空間,讓不同類型的‘抽屜’像俄羅斯方塊一樣填滿整個(ge) 機櫃。”尹釗如此描述。

  在15年的壽命期間,試驗載荷需頻繁在軌更替,而不同類型試驗項目的在軌試驗周期又差別很大。如何為(wei) 試驗載荷提供充足“營養(yang) ”,同時又方便航天員操作呢?研製人員通過3D打印生成輕型化的螺旋電纜,在為(wei) 試驗載荷提供充足配電和信息支持的同時,還可以隨載荷單元將人機操作界麵伸出櫃體(ti) ,讓航天員可視、可達地高效操作,堪稱試驗載荷的“生命臍帶”。

  掌控“大樓”冷暖的環境管家

  載荷試驗會(hui) 產(chan) 生熱量,這就需要熱控子係統對載荷環境的溫度進行管理。“如果將試驗機櫃比喻成一棟大樓,那麽(me) 這棟大樓最多可容納13位房客(試驗載荷),而熱控子係統就是這棟大樓的環境管家——別看它的體(ti) 量不大,配置可不低,包括通風子係統、液冷子係統和抽真空子係統,總散熱能力不小於(yu) 1500瓦。”尹釗形象地比喻道。

  熱控子係統為(wei) 每個(ge) “房間”都配置了“中央空調”——通風子係統。“每個(ge) 載荷在側(ce) 麵開些較小的通風孔,背部開個(ge) 較大的回風口,整個(ge) 過程由載荷風機驅動,讓冷風從(cong) 小孔進入載荷單元內(nei) 部,由回風口帶出熱量,進入風道匯總,最後通過氣液換熱器將熱量傳(chuan) 遞給冷卻液路帶走。”尹釗解釋說。每位“房客”的體(ti) 質不同,如何將空調設置到適合的溫度呢?原來,每個(ge) 回風口上都安裝了風量調節閥,具有5擋開度,可以根據“個(ge) 人”體(ti) 質情況調大或關(guan) 小,既“因人而異”,又能合理分配有限的資源。

  假如“房客”是“高熱耗載荷”,“吹空調”不能滿足它的要求,怎麽(me) 辦?此時,液冷子係統就會(hui) 準備一張“水床”(冷板),讓高熱耗設備“躺”在上麵,通過流動的液體(ti) 帶走熱量,舒舒服服地開展試驗。液冷子係統可以為(wei) 0位、1位、2位“高熱耗載荷”服務,並實現載荷的在軌重構和更換。

  當某位“房客”需要在真空環境進行試驗時,就要用到抽真空子係統了。通過軟管和氣路快斷器,將試驗載荷同抽真空係統連接,打開閥門後,載荷空間的氣體(ti) 就被排散到外太空去,簡單而又實用。

  提供安全、可靠的能量信息流

  為(wei) 機櫃本體(ti) 和試驗載荷提供充足能源的,是配電子係統。該係統能否正常工作,直接關(guan) 係到機櫃各試驗裝置的任務成敗和航天員的操作安全。

  據尹釗介紹,為(wei) 確保供電係統絕對安全,研製團隊在設計配電通路時,還提供了多條供電故障模式對策,“尤其是針對整櫃母線無法斷電的情況,開發出指令與(yu) 手動開關(guan) 可同時斷電的工作模式,讓航天員可以手動完成整個(ge) 試驗機櫃的緊急斷電操作”。

  針對多載荷能量傳(chuan) 輸,研製團隊創新設計理念,不僅(jin) 滿足集成化和輕量化的設計要求,大幅減少重量和體(ti) 積,還提高了整個(ge) 配電子係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靈活性。

  電連接器和線纜是試驗機櫃傳(chuan) 輸數據的基礎。低頻電纜、以太網電纜、總線電纜、螺旋電纜……針對試驗機櫃內(nei) 複雜度極高的電纜設計,研製團隊根據機櫃本體(ti) 結構、設備布局、空間環境等多約束條件,采用分布式配電架構和標準化電纜網設計,實現了最小代價(jia) 的區域配電以及最小耦合關(guan) 係的電氣連接。

  聯動天地的中樞“神經係統”

  作為(wei) 信息控製中樞,信息管理子係統搭建的“神經係統”可以控製試驗機櫃和試驗載荷在軌正常運轉。該子係統所使用的光纖通信鏈路,是試驗機櫃和外部空間應用係統的唯一數據傳(chuan) 輸通道,可謂機櫃對外通信的“第一道大門”,承擔著交換與(yu) 打包櫃內(nei) 載荷數據、處理和分發上行指令數據的重任。“試驗載荷在軌獲取的寶貴試驗數據,都是通過它來聯通天地。”尹釗強調。

  信息管理子係統還配置綜合管理設備,既實現了櫃內(nei) 4路載荷的配電和熱控產(chan) 品的配電、控製功能,又肩負著載荷的采集、遙測、下傳(chuan) 、轉發指令等重任。同時,該子係統配置的無線收發設備還可支持無線終端快速接入,保障艙內(nei) 高速WiFi全覆蓋。“針對大容量載荷數據的在軌存儲(chu) ,我們(men) 設計了簡便易懂的文件存儲(chu) 架構,為(wei) 載荷數據的存儲(chu) 與(yu) 回放提供可靠技術支撐。”尹釗補充道。

    (光明日報北京2月9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張 蕾)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