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陝西3案例入選“非遺工坊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3-02-13 10:24:00來源: 陝西日報

  本報訊 (記者柏樺)2月3日,記者從(c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由文化和旅遊部、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共同開展的“非遺工坊典型案例”評選名單公布,全國66個(ge) 案例獲評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陝西3個(ge) 案例成功入選。這表明陝西省依托全省各類非遺代表性項目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顯著成效。

  近年來,省文化和旅遊廳通過分類發展、產(chan) 業(ye) 集聚、資金支持、人才培養(yang) 等措施,推進傳(chuan) 統手工技藝創新發展,在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走出了以“政府引導為(wei) 主、企業(ye) 形式為(wei) 主、非遺傳(chuan) 承人品牌為(wei) 主”的3條非遺工坊建設之路,並評審命名了52家特色鮮明、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省級非遺工坊,形成了配套齊全、產(chan) 業(ye) 聚集、協作推進的可持續發展局麵。

  此次陝西入選2022年“非遺工坊典型案例”的分別是“鳳翔泥塑:‘泥耍貨’變身‘聚寶盆’”“西秦刺繡:‘巧手繡出鄉(xiang) 村幸福生活’”“洛南草編:‘小草編闖出大市場’”。

  依托國家級非遺項目鳳翔泥塑建立的新明泥塑工坊,已累計創作泥塑品種60餘(yu) 項,工坊下屬加工生產(chan) 農(nong) 戶68戶,對口幫扶脫貧戶11戶,年產(chan) 泥塑等各類手工藝品10多萬(wan) 件,年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11萬(wan) 多人次。工坊已舉(ju) 辦專(zhuan) 題培訓班8場次,培養(yang) 了300多名學徒,為(wei) 1300多名實習(xi) 學生、殘疾人等授課120餘(yu) 課時;已解決(jue) 118人就業(ye) ,安置脫貧戶及殘疾人就業(ye) 6人,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幫扶人員46名,就業(ye) 人員月收入達到4500元。

  依托國家級非遺項目西秦刺繡創建的千陽縣太陽鳥工藝品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充分發揮非遺工坊職能作用,帶動周邊低收入家庭和留守婦女從(cong) 事刺繡工藝品製作,年製作工藝品5萬(wan) 餘(yu) 件,產(chan) 值300餘(yu) 萬(wan) 元;帶領繡娘年製作工藝品80餘(yu) 萬(wan) 件,實現銷售收入1500多萬(wan) 元;輻射帶動本鎮及周邊從(cong) 業(ye) 人員5000餘(yu) 人,幫助脫貧戶人均年增收6000餘(yu) 元。

  洛南縣巧手工藝品有限公司非遺工坊采取“公司+合作社+非遺傳(chuan) 習(xi) 所+培訓學校+生產(chan) 基地+農(nong) 戶+外貿企業(ye) +電商平台”的非遺傳(chuan) 承和生產(chan) 經營模式,將非遺項目洛南草編產(chan) 品遠銷海外多個(ge) 國家,近三年年均實現銷售收入2500餘(yu) 萬(wan) 元,帶動6800餘(yu) 人從(cong) 事手工編織,走上增收致富路。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