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甘肅非遺“出海”:刺繡產品等獲華僑華人青睞

發布時間:2023-02-28 10:1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lan) 州2月27日電 (閆姣)“‘魚躍龍門’虎頭帽銷往德國,玉兔香包銷往馬來西亞(ya) 、泰國、新加坡。”甘肅省慶陽市非遺傳(chuan) 承人張煜瑤2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由其母親(qin) 近期原創開發的各類刺繡產(chan) 品得到海外華僑(qiao) 華人的青睞,古老的香包刺繡勾起了他們(men) 的鄉(xiang) 愁。

  連日來,甘肅省非遺傳(chuan) 承人忙著設計非遺產(chan) 品,趕製海外訂單,“出海”拓市場。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27日披露,曆經一個(ge) 多月的線上全球展銷,甘肅省30多個(ge) 工坊100餘(yu) 個(ge) 品類的非遺產(chan) 品,共銷售114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累計銷售非遺產(chan) 品5437件。其中最受海外消費者喜歡的是洮硯、香包、刺繡,分別銷售19.5萬(wan) 元、7.8萬(wan) 元、5.2萬(wan) 元。

  “目前通過各種渠道銷往海外的非遺文創有1萬(wan) 多件,正在趕製的產(chan) 品有1500件,尚未製作的產(chan) 品有4000多件。”張煜瑤稱,今年還會(hui) 全力推廣“雲(yun) 刺繡”,通過多個(ge) 跨境電商平台,拓展香包等刺繡文創的銷售渠道,探索中西方文化融合產(chan) 品,設計製作能廣泛流通於(yu) 國際市場的優(you) 秀作品。

  甘肅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截至目前,甘肅已有花兒(er) 、環縣道情皮影戲、格薩(斯)爾3個(ge) 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有83項非遺項目被公布為(wei)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建成了完整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ti) 係。

  在甘肅大山裏,越來越多手藝人意識到,非遺在海外市場的重要性。甘肅省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劉衛華提及,甘肅青年傳(chuan) 承人尤其“傳(chuan) 二代”,通過市場化途徑發展至海外的願望特別強烈,“我們(men) 計劃通過官方和民間兩(liang) 條路,盡量為(wei) 傳(chuan) 承人爭(zheng) 取與(yu) 海外互動的機會(hui) 。”

  談及甘肅非遺走向海外的困難,劉衛華坦言,本土傳(chuan) 承人在文創設計方麵較為(wei) 有限,尤其在跟現代社會(hui) 接軌方麵稍有欠缺,需要引入設計師,進行創新、嚐試,發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非遺保護,打造出甘肅的非遺品牌。

  “甘肅擁有豐(feng) 富的非遺資源,慶陽香包等非遺項目,通過直播電商、產(chan) 業(ye) 經營模式、IP聯名等方式打造起自身文化品牌。”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曉珍說,非遺保護過程中,相關(guan) 部門需要引導與(yu) 協調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轉變保護觀念,以多元主體(ti) 合作取代一元主體(ti) 管理,相互尊重、包容,提升保護主體(ti) 的參與(yu) 性和積極性。(閆姣)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