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冰雪運動走向百姓 造福百姓

發布時間:2023-03-13 10:27: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在北京冬奧會(hui) 籌辦之初,冬奧遺產(chan) 就被納入規劃。盛會(hui) 落幕後,這個(ge) 詞更是被屢屢提及。不久前發布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遺產(chan) 報告(賽後)》中,將冬奧遺產(chan) 分為(wei) 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場館賽後利用、冰雪產(chan) 業(ye) 發展、主辦城市發展等七個(ge) 部分。對全國政協委員們(men) 而言,他們(men) 又是如何闡釋冬奧遺產(chan) 的?

  見證“幻想”成真

  “將原本小眾(zhong) 的運動普及給了大眾(zhong) ,也許這是北京冬奧會(hui) 最重要的遺產(chan) 。”全國政協委員、我國冬奧首金獲得者楊揚說。

  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前,中國就已經兌(dui) 現“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承諾。會(hui) 後冬奧場館相繼對公眾(zhong) 開放,冰雪賽事精彩紛呈,全民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熱情持續高漲。皚皚雪原、皎潔冰麵,一個(ge) 個(ge) 雀躍的身影、一張張歡笑的臉龐——他們(men) ,是冬奧遺產(chan) 最生動的表達。

  普通滑冰愛好者將名字寫(xie) 在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的紀錄牆上,獲得與(yu) 北京冬奧會(hui) 速度滑冰破紀錄選手相同的禮遇……每當看到類似新聞,楊揚都備受感動:“冬奧會(hui) 的結束並沒有削弱人們(men) 參與(yu) 冰雪運動的熱情,反而這些冬奧場館給了他們(men) 更多機會(hui) 和誘惑,尤其吸引年輕人為(wei) 冬季運動著迷。這是當年申辦冬奧會(hui) 時,我們(men) 所‘幻想’的場景,現在正在實現。”

  退役後楊揚在上海創辦飛揚冰上運動中心,親(qin) 身經曆了南方民眾(zhong) 對冰雪運動從(cong) 陌生到熱愛的過程,深知知易行難。“涉及方方麵麵,要做好場地建設、組織培養(yang) 人才、推進賽事活動、提升民眾(zhong) 對冬季運動的理解等等。冬奧會(hui) 成為(wei) 契機,加快了這些工作的進度,最終從(cong) 操作層麵上真正將冬季運動帶給了大眾(zhong) 。”

  做“實實在在的事”

  “用好冬奧遺產(chan) 關(guan) 鍵還是把冰雪的底色、奧運的特色轉化為(wei) 促進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民生就業(ye) 的實實在在的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ti) 育大學中國體(ti) 育政策研究院院長鮑明曉表示。

  他舉(ju) 例說,世界上許多辦過冬奧會(hui) 的地方都成為(wei) 冰雪運動勝地,如美國鹽湖城、加拿大惠斯勒、奧地利因斯布魯克,中國也要用好冬奧會(hui) 留下來的場館等物質遺產(chan) ,讓它們(men) 為(wei) 百姓所用,“把資源變產(chan) 品,把產(chan) 品變市場,推動冰雪產(chan) 業(ye) 發展,這是最實在的冬奧遺產(chan) 利用”。

  “現在各地都在辦雪場,很多規模較小、質量較低,安全措施和各方麵配套並不完善。關(guan) 鍵不是遍地開花,而是找到真正資源條件好、市場區位也不錯的地方,把冰雪產(chan) 業(ye) 做強,提高質量,打造冰雪主題旅遊度假區。”他不讚同“一哄而上”,認為(wei) 各地要集中打造一些成規模、業(ye) 態比較齊全、能夠四季運營的龍頭雪場和企業(ye) ,至少在亞(ya) 洲具有影響力,未來才能立足。其中,他特別強調四季運營這一點:“很多世界知名的冰雪運動小鎮,夏季運營收入是超過冬季的。我們(men) 的雪場現在雪季是不錯,但非雪季時業(ye) 態不夠豐(feng) 富,綜合配套能力也比較差。”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隊教練紀冬同樣看到了我國冰雪運動發展中的問題,認為(wei) 在人才儲(chu) 備和產(chan) 業(ye) 市場開發中仍存在短板。為(wei) 此他建議,強化體(ti) 育與(yu) 文化、教育、旅遊業(ye) 的聯動,比如將冰雪運動項目列入中小學體(ti) 育必修課;地方政府給予冰雪產(chan) 業(ye) 更多政策支持;規範冰雪項目大眾(zhong) 培訓收費標準,推進國內(nei) 冰雪裝備研發與(yu) 生產(chan) ,降低冰雪運動參與(yu) 成本。

  展望未來,委員們(men) 都表示看好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鮑明曉認為(wei) ,冰雪運動對消費者黏性高,在冰雪運動培訓、冰雪主題度假、冰雪裝備製造業(ye) 的國產(chan) 替代等方麵都具備發展潛力。“有兩(liang) 個(ge) 趨勢相互疊加:一方麵冬奧會(hui) 帶動‘冰雪熱’,另一方麵剛好迎合了民眾(zhong) 運動消費正在從(cong) 路跑、騎行向冰雪、水上、航空運動等中高端消費項目升級。如今中國有超4億(yi) 中等收入群體(ti) ,這就為(wei) 冰雪產(chan) 業(ye) 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從(cong) 中長期看,支撐冰雪產(chan) 業(ye) 發展的消費基礎將一直存在。”

  精神傳(chuan) 承是更深沉的力量

  在北京冬奧會(hui) 申辦、籌辦、舉(ju) 辦過程中,形成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為(wei) 加快建設體(ti) 育強國、健康中國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這是極其寶貴的冬奧遺產(chan) 。當前我們(men) 正在麵臨(lin) 風高浪急的外部環境和艱巨複雜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發揚好北京冬奧精神對科學應對當前挑戰、推動各項事業(ye) 高質量發展都有廣泛的指導意義(yi) 。”鮑明曉表示。

  而楊揚最有感觸的,是北京冬奧精神裏的“自信”:“我們(men) 經受住了疫情等各種考驗,把冬奧會(hui) 辦得非常精彩,用事實向世界展示了我們(men) 的實力和態度,證明我們(men) 是負責任大國。這傳(chuan) 達的就是自信。在此過程中,每個(ge) 人都是參與(yu) 者、見證者,我們(men) 都為(wei) 冬奧會(hui) 的圓滿舉(ju) 辦感到驕傲。”

  精神與(yu) 文化的傳(chuan) 承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目前擔任世界反興(xing) 奮劑機構副主席的楊揚說,冬奧遺產(chan) 應該“既下沉到老百姓,也上升到精神和價(jia) 值層麵”,“希望未來我們(men) 在國際體(ti) 育文化交流方麵多做一些事情,因為(wei) 體(ti) 育能破除隔閡,將人聯係在一起,這也是奧林匹克的重要意義(yi) ”。

  全國政協委員、國際奧委會(hui) 委員張虹同樣想到了奧林匹克精神。身為(wei) 索契冬奧會(hui) 速度滑冰冠軍(jun) 的她認為(wei) ,運動員也是每屆奧運會(hui) 、冬奧會(hui) 的重要遺產(chan) 。

  “奧運冠軍(jun) 、奧運獎牌獲得者、奧林匹克選手,我們(men) 隻是一個(ge) 很小的社會(hui) 群體(ti) ,要去影響更多人,在社會(hui) 裏發揮正能量。我們(men) 代表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要把奧林匹克精神、體(ti) 育精神傳(chuan) 達給更多年輕人,最終去影響這個(ge) 社會(hui) ,我想是每一位運動員的責任。”她說。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丁文嫻 蘇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